最終,人們往往只記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獲得者,很有可能忘掉其他的競爭者。在之前的82屆奧斯卡中,有過多少強片雲集,激烈PK的情況?有哪些奧斯卡獲獎影片其實是極其幸運地殺出重圍,從死亡之組中幸存到最後,勝者為王?讓我們為您盤點壹下歷屆奧斯卡中的十大死亡之組吧。
關於“奧斯卡死亡之組”的幾點說明:
二,另外壹兩部也不能很差;
三,鑒於第17屆奧斯卡(1945年)之前為十部最佳影片提名,很難說競爭集中激烈,因此只選擇了壹屆來代表;
四,年份以奧斯卡為準,也就是說,1994年的影片在這裏是歸為1995年奧斯卡死亡之組裏去的。
五:套紅影片為奧斯卡最佳影片獲得者。
亂世佳人
“死亡之組”十:
1940年 奧斯卡入圍最佳影片
《亂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卿何薄命》 Dark Victory
《萬世師表》 Goodbye Mr.Chips
《愛情事件》 Love Affair
《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 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
《妮諾奇嘉》 Ninotchka
《人鼠之間》 Of Mice and Men
《關山飛渡》 Stagecoach
《綠野仙蹤》 Wizard of Oz
《呼嘯山莊》 Wuthering Heights
競爭烈度:☆★★★★
評點:盡管《亂世佳人》毫無爭議地代表了好萊塢黃金時代電影的最高水準,但這份最佳影片提名榜仍讓人看得眼暈——任何壹部作品拿出來都是經典。這裏有《西雅圖夜未眠》最早的版本,比《金玉盟》更原始的《愛情事件》;有約翰·福特的西部片經典《關山飛渡》;有開創性的《綠野仙蹤》;有英國經典《呼嘯山莊》;有根據斯坦貝克的文學名著改編的《人鼠之間》;有當時非常受奧斯卡喜愛的大導演弗蘭克·卡普拉的《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
阿拉伯的勞倫斯
“死亡之組”九:
1963年 奧斯卡入圍最佳影片
《阿拉伯的勞倫斯》 Lawrence of Arabia
《最長的壹天》 The Longest Day
《歡樂音樂妙無窮》 The Music Man
《叛艦喋血記》 Mutiny on the Bounty
《殺死壹只知更鳥》 To Kill a Mockingbird
競爭烈度:★★★
評點:《最長的壹天》堪稱好萊塢最出色的二戰影片之壹,氣勢宏大,明星眾多;《歡樂音樂妙無窮》則像它的片名壹樣,妙趣橫生,是壹出相當精彩的音樂歌舞喜劇;馬龍·白蘭度版的《叛艦喋血記》雖然不如1935年的版本,但也是大制作,影片背後白蘭度在大溪地的故事也可增加很多電影的趣味;《殺死壹只知更鳥》就更不用說了,格裏高裏·派克主演的反應種族問題的經典。說起來這四部影片都頗為出色,不過比之最佳影片的獲得者《阿拉伯的勞倫斯》來還是略遜壹籌,可以說輸得還算讓人心服口服。
炎熱的夏夜
“死亡之組”八:
1968年 奧斯卡入圍最佳影片
《炎熱的夏夜》 In the Heat of the Night
《雌雄大盜》 Bonnie and Clyde
《杜立德醫生》 Doctor Dolittle
《畢業生》 The Graduate
《猜猜誰來吃晚餐》 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
競爭烈度:☆★★★★
評點:《炎熱的夏夜》是又壹部以種族問題為背景的奧斯卡獲獎影片,整個故事圍繞壹起謀殺案展開,戲劇沖突很強烈,人物非常突出。雖說《炎熱的夏夜》是壹部足以擔得起奧斯卡最佳影片的作品,但還是要為與它同臺競技的《雌雄大盜》和《畢業生》鳴不平。這兩部堪稱跨時代的作品在奧斯卡評選的對撞中沒有得到最佳影片的承認。好在電影史最終還是給了它們非常高的地位,如今看起來倒是已經超越了《炎熱的夏夜》呢。至於《猜猜誰來吃晚餐》,與《炎熱的夏夜》很類似,也是反應種族問題的內容,但比之更勵誌更主流。《杜立德醫生》則是艾迪·墨菲的《怪醫杜立德》前身,講述壹位能與動物通話的醫生的故事,輕松的家庭歌舞片,屬於很典型的陪襯人角色。
法國販毒網
“死亡之組”七:
1972年 奧斯卡入圍最佳影片
《法國販毒網》 The French Connection
《發條橘子》 A Clockwork Orange
《屋上的提琴手》 Fiddler on the Roof
《最後壹場電影》 The Last Movie
《俄宮秘史》 Nicholas and Alexandra
競爭烈度:★★★★
評點:《屋上的提琴手》被認為是比《音樂之聲》更出色更有力量的歌舞片;《俄宮秘史》則是華麗宏大的宮廷史詩劇,雖然故事有些流於表面。不過這壹年真正牛X的卻是另外三部風格獨特的提名影片:彼得·博格丹諾維奇的《最後壹場電影》看似平淡卻成了壹個時代的挽歌;庫布裏克的《發條橘子》堪稱驚世駭俗但延續了不受奧斯卡待見的結果;最終同樣風格性十足,冷冽寫實的《法國販毒網》得到了最佳影片,不能說遺憾,只能感嘆這壹年競爭之殘酷。
教父2
“死亡之組”六:
1975年 奧斯卡入圍最佳影片
《教父2》 The Godfather: Part II
《唐人街》 Chinatown
《對話》 The Conversation
《列尼傳》 Lenny
《摩天大樓失火記》 The Towering Inferno
競爭烈度:★★★★
評點:什麽叫不是冤家不聚頭呢,看看這幾部影片的男主角:阿爾·帕西諾、傑克·尼科爾森、吉恩·哈克曼、達斯汀·霍夫曼、史蒂夫·麥奎因和保羅·紐曼……整個是老戲骨盛年時期的大對撞!而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居然有兩部片子自己VS自己(《教父2》和《對話》),這似乎也是奧斯卡歷史上少有的情況。《摩天大樓失火記》是驚險富於娛樂性的災難片,今日它已經成了此類型的經典。除此之外,每部影片都是分量十足的重量級選手。《列尼傳》是部被後人忽視低估的傳記片經典;《對話》也是科波拉最優秀的作品之壹,影片氣氛陰沈,平淡背後隱藏著對現代人關系的隱喻;而《唐人街》更已經是足以匹敵《教父》系列的經典作品,其劇本已經到了每個電影人都應該奉為圭臯的程度。《教父2》自然是實至名歸,《唐人街》只能嘆生不逢時了。
飛越瘋人院
“死亡之組”五:
1976年 奧斯卡入圍最佳影片
《飛越瘋人院》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納什維爾》 Nashville
《大白鯊》 Jaws
《亂世兒女》 Barry Lyndon
《熱天午後》 Dog Day Afternoon
競爭烈度:★★★★★
評點:如果我是奧斯卡評委,看到這個最佳影片的提名榜單也許直接就瘋了:斯坦利·庫布裏克的終極之作,最完美的影片《亂世兒女》妳能不選?羅伯特·奧特曼諷刺世情的巔峰之作《納什維爾》妳能不選?制造戲劇沖突的大師西德尼·呂美特與阿爾·帕西諾合作的《熱天午後》妳不選?斯皮爾伯格開創新恐怖片風格,書寫了壹代人的內心恐懼的《大白鯊》妳不選?米洛斯·福爾曼的《飛越瘋人院》確實水準高超,思想深刻,絕對是影史經典,但手心手背都是肉啊,這壹屆奧斯卡,堪稱史上最殘酷慘烈的死亡之組!
為黛茜小姐開車
“死亡之組”四:
1990年 奧斯卡入圍最佳影片
《為黛茜小姐開車》 Driving Miss Daisy
《生於七月四日》 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死亡詩社》 Dead Poets Society
《夢幻成真》 Field of Dreams
《我的左腳》 My Left Foot
競爭烈度:★★★☆
評點:說實話,這壹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並不強,放到70年代也就是陪太子讀書的命。這裏面《我的左腳》和《生於七月四日》算是較為有分量的作品,壹個勵誌但不空洞簡單,壹個對越戰對美國的本質做了反思。《死亡詩社》雖然也很出色,但格局較小,略帶煽情,厚重程度不夠;《夢幻成真》則最簡單,屬於很勵誌很清新的體育題材。這樣看來,以平淡溫婉見長的《為黛茜小姐開車》勝出倒也很恰當。這壹屆大多屬於次壹流選手,不說矬子裏拔將軍,但也確實沾了沒重量級選手的光。
阿甘正傳
“死亡之組”三:
1995年 奧斯卡入圍最佳影片
《阿甘正傳》 Forrest Gump
《四個婚禮和壹個葬禮》 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
《肖申克的救贖》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幕後謊言》 Quiz Show
《低俗小說》 Pulp Fiction
競爭烈度:★★★★
評點:很多人想起這壹屆奧斯卡時都為《肖申克的救贖》鳴不平,甚至認為它應該取代《阿甘正傳》拿到小金人。且不說當時《肖申克的救贖》缺乏影響力,即使從品質來說,它也最多和《阿甘正傳》、《低俗小說》處於同壹水準線上——如果不是略低的話。這壹屆奧斯卡其實說不上是非常可怕的死亡之組:雖然《四個婚禮和壹個葬禮》很有趣但畢竟只是出輕喜劇,缺乏奧斯卡喜愛的分量;《幕後謊言》涉及到了媒體、真實等話題但還是有些點到為止,未能做深入開掘;其實最冤的應該是昆汀·塔倫蒂諾,拍出壹部前無古人的《低俗小說》,卻因過於風格大膽形式另類而無法入奧斯卡評委法眼。
莎翁情史
“死亡之組”二:
1999年 奧斯卡入圍最佳影片
《莎翁情史》 Shakespeare in Love
《拯救大兵瑞恩》 Saving Private Ryan
《細細的紅線》 The Thin Red Line
《伊麗莎白》 Elizabeth
《美麗人生》 La Vita e bella
競爭烈度:★★★★
評點:每次說到這屆奧斯卡,肯定會有影迷抱怨“怎麽就給了《莎翁情史》呢”。是呀,這壹年有大神泰倫斯·馬力克與眾不同的二戰影片《細細的紅線》;有意大利的《美麗人生》;有展現英國女王生活的《伊麗莎白》;有斯皮爾伯格的戰爭大作《拯救大兵瑞恩》……哪壹個不是佳作?可惜壹段莎士比亞的戀愛故事把它們全打敗了。《美麗人生》有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做安慰,《拯救大兵瑞恩》和《細細的紅線》兩位只能感嘆硬漢拼不過柔情吧。
芝加哥
“死亡之組”壹:
2003年 奧斯卡入圍最佳影片
《芝加哥》 Chicago
《時時刻刻》 The Hours
《魔戒二部曲:雙塔奇兵》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Two Towers
《紐約黑幫》 Gangs of New York
《鋼琴師》 The Pianist
競爭烈度:★★★★☆
評點:新千年來競爭最激烈的壹屆奧斯卡!壹邊是老導演斯科塞斯和羅曼·波蘭斯基的《紐約黑幫》和《鋼琴師》,極力強調歷史、傳統、功底;另壹邊是彼得·傑克遜為代表的新生代,寫女權、玩魔幻、秀歌舞……這死亡之組好不熱鬧。可惜奧斯卡只肯等PJ都拍完了才給他承認,而《時時刻刻》的深味又有些過於文藝小眾,這樣《芝加哥》就占了便宜,壹躍而出引領了又壹次歌舞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