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宗璞《秋韻》的主題思想。急!!!

宗璞《秋韻》的主題思想。急!!!

宗璞《秋韻》的主題思想:本文作者尋找,睹物釋懷,心中的悲痛焦慮化為精神的寧靜,感受到生命的永恒,歌頌了生命的友情和美好。

原文:

秋韻

作者:宗璞

京華秋色,最先想到的總是香山紅葉。曾記得滿山如火如荼的壯觀,在太陽下,那紅色似乎在跳動,像火焰壹樣。二三友人,騎著小驢,笑語與得得蹄聲相和,循著彎曲小道,在山裏穿行。

秋的豐富和幽靜調和得勻勻的,向每個毛孔滲進來。後來驢沒有了,路平坦得多了,可以痛快地壹直走到半山。如果走的是雙清這壹邊,壹段山路後,上幾個陡臺階,眼前會出現大片金黃。

那是幾棵大樹,現在想來,也是銀杏罷。滿樹茂密的葉子都黃透了,從樹梢披散到地,黃得那樣滋潤,好像把秋天的豐收集聚在那裏了。讓人覺得,這才是秋天的基調。

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滿路車輛與行人,如同電影散場,或要舉行大規模代表會。只好改道萬安山,去尋秋意。山麓有壹片黃櫨,不甚茂密。法海寺廢墟前石階兩旁,有兩片暗紅。

也很寥落。廢墟上有順治年間的殘碑,鐫有不得砍伐、不得放牧的字樣。亂草叢中,斷石橫臥,枯樹枝壯舉,露出灰藍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陽。這似乎很有秋天的蕭索氣象了。

然而,這不是我要尋找的秋的韻致。有人說,該到圓明園去,西洋樓西北的壹片樹林,這時大概正染著紅、黃兩種富麗的顏色。可對我來說,不斷地尋秋是太奢侈了,不能支出這時間。

且待來年罷。家人說:來年人更多,妳騎車的本領更差,也還是無由尋找到的。那就待來生罷,我說,大家壹笑。其實,我是註意今世的。清晨照例地散步,便是為了尋健康,沒有什麽浪溫色彩。

這壹天,秋山深了,披著斜風細雨,照例走到臨湖軒下小湖旁,忽然覺得景色這般奇妙,似乎我從未來到過這裏。小湖南面有壹座小山,山與湖之間是壹排高大的銀杏樹。

幾天不見,竟變成壹座金黃屏障,遮住了山,映進了水。扇形葉子落了壹地,鋪滿了繞湖的小徑。似乎這金黃屏障向四周滲透,無限地擴大了。循路走去,湖東側壹片鮮紅跳進眼簾。

這樣耀眼的紅葉!不是黃櫨,黃櫨的紅較暗;不是楓葉,楓葉的紅較深。這紅葉著了雨,遠看鮮亮極了,近看時,是對稱的長形葉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壹層紅氈。

在小片鮮紅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間,還有深淺不同的綠,深淺不同的褐、棕等豐富的顏色環抱著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幾滴秋雨,更給整個景色添了幾分朦朧,似乎除了眼前壹切,還有別的蘊藏。

這是我要尋的秋的韻致麽?秋天是有成績的人生,絢爛多彩而肅穆莊嚴,似朦朧而實清明,充滿了大徹大司的味道。秋去冬來之時,意外收到壹份訃告,是父親的壹位哲學友人故去了。

訃告上除生卒年月外,只有壹首遺詩。譯出來是這等模樣:不要推卻友愛,不要延遲歡樂,現在不悟,便永迷惑,在這裏,壹切都有了著落。我要尋找的秋韻,原來便在現在,在這裏,在心頭。

擴展資料:

賞析:

宗璞先生的《秋韻》濃墨重彩地渲染了秋天絢爛多彩的畫面,既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秋天的喜愛,也表達了作者對於“有成績的人生”的大徹大悟,對人生秋韻的洞見。

寫紅葉用“如火如荼”“火焰”等,寫黃葉用“大片金黃”,這些色彩鮮艷的詞語,讓讀者感悟到秋天的基調是豐富、幽靜、熱烈、收獲和生機,寫出“我”所追求的秋韻的標準。

作者屏棄繁沓,用簡練的語言寫出了秋的蕭索氣象,不甚茂密的黃櫨,兩片寥落的暗紅,廢墟殘碑,斷石橫臥,灰藍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陽。文中多次出現“尋”或“尋找”等詞語。

啟發讀者領悟本文主題思想。作者尋找的是今生今世的積極的人生感悟,是人生的大徹大悟。不僅眼前的秋景是朦朧美麗的,還蘊藏著像美的秋景壹樣的美麗人生。

作者介紹:

宗璞,原名馮鐘璞,出生於1928年7月,祖籍河南唐河,生在北京,是中國當代女作家,曾用筆名:任小哲、豐非。她是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的女兒,幼承家學,就讀清華大學附屬成誌小學校。

抗戰爆發,隨父赴昆明,就讀西南聯大附屬中學。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開大學外文系,1948年轉入清華大學外文系,曾就職於中國文聯及編輯部、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

宗璞多年從事外國文學研究,吸取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之精粹,學養深厚,氣韻獨特。主要作品:《紅豆》、《弦上的夢》、《後門》、《知音》系列、長篇小說《野葫蘆引》等。

宗璞以她細密從容的敘述方式,建立起優美溫婉的語言風格。眾多的人物命運和世相心態,在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細節中緩緩展開,伏有大氣磅礴的布局。

宗璞筆下的戰爭沒有刀光劍影,卻烙刻了深重的精神創痕,並具有壹種柔性的書卷氣息。那種浸入骨髓的文化質感,在閱讀中竟令人有如置身於《紅樓夢》的語境之中。

宗璞對創作情有獨鐘,她說:“讀小說是件樂事,寫小說可是件苦事。不過苦樂也難截然分開。沒有人寫,讀什麽呢?下輩子選擇職業,我還是要幹這壹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