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最強戰艦大和號就是個笑話,日本高層都不願意用“酒店”這個詞。
盤點二戰整個戰場,除了戰爭末期誕生的原子彈,如果問什麽武器成本最高,威力最大但最失敗,那應該是日本戰艦大和號。作為世界上有史以來出現的排水量最大的戰艦,大和號曾經是日本的國家象征和驕傲,至今仍頻繁出現在日本電影和漫畫中。然而,這艘戰艦本身在二戰中的表現卻成了暗示其祖國已經落後於時代的冷笑話。
竭盡全力建立壹個圖騰
1853年,當美國將軍佩裏率領他那四艘令日本人聞風喪膽的“黑船”時,他大概沒有想到,僅僅90年後,日本人就造出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艦,進而威脅到了美國人。“黑船來航”從建國之初就讓日本感染了對大炮巨艦的恐懼和崇拜,而這種崇拜也成為日本努力打造“大和”圖騰的遠因。
所謂炮艦主義,是美國海軍準將·馬漢將軍在《制海權》中提出的壹個概念。作為19世紀的海軍軍事權威,馬漢認為,誰征服了海洋,誰就能掌握世界,而控制海洋的唯壹方法就是擁有更大的艦艇和更大口徑更遠射程的火炮。受此理論影響,從19年底開始,壹輪又壹輪的海軍軍備競賽成為各大國間的家常便飯。四面環海的日本,有著巨大的海洋野心和“黑船”的心理陰影,成為這場瘋狂遊戲中最激烈的賭徒。
當然,日本擴充海軍軍備的野心原本是被束縛的。1922年簽訂的《華盛頓海軍條約》規定,美、英、日、意、法五國戰列艦(戰列艦、戰列巡洋艦)排水量比例為5: 5: 3: 1.75: 1.75,單艘戰列艦排水量不超過35000噸,火炮口徑不超過406毫米,但1936條約到期後, 日本拒絕參加旨在延長條約的倫敦海軍軍備限制談判,並秘密提出在西太平洋攔截假想敵美國海軍艦隊的戰略。
日本的造船計劃從壹開始就秉承著“以質取勝”的宗旨。在炮艦主義橫行的時代,更大口徑的火炮往往意味著更遠的射程和更強的攻擊力。在這壹思想的指導下,日本海軍早在條約廢除前就開始準備建造超巨型戰列艦。
在大和號建造的日子裏,日本海軍中流傳著“埃及有金字塔,中國有萬裏長城,日本有戰艦大和號”的說法。的確,從戰艦大和號的大小來看,說它是鋼鐵制造的奇跡可能並不為過。尤其對於壹個剛剛現代化不到100年的國家來說,國家整體實力和工業水平都不忍心建造壹艘排水量接近之前最大艦艇兩倍的巨型戰艦,無疑是壹個瘋狂的舉動。為此,日本不惜動用包括數十萬噸優質鋼材在內的大量戰略物資,斥巨資為本國造船業增添大量新裝備,甚至特意將吳海軍工廠的碼頭加深了1米。據統計,在大和號及其姊妹艦武藏號的整個建造過程中,日本人花費了6543.8+050億日元(戰後價格),平均每噸重量需要近200萬日元。要知道大和號的建造是在1937的時候,甲午戰爭已經打響了。這個時候日本真的勒緊褲腰帶,正在以傾國之力打造大和號。
1941 65438+2月,太平洋戰爭正式打響前不久,超級戰艦1號正式完工,全長263米,寬38.9米。建成時標準排水量65000噸,主炮口徑460毫米,有效射程40公裏以上。龐大的身軀使得大和號在全船停運後仍航行了4次。這艘船被命名為“大和號”,這也是日本人對他們自己民族的稱呼。
面對這艘舉國之力建造的船,日軍內部壹直存在質疑。時任日本海軍軍事指揮大臣的永野修身回答說:“帝國需要壹種精神象征。”於是戰艦大和號就這樣被奉為鋼鐵鑄造的精神圖騰。
大和號變成了“大和號酒店”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看似強大的大和號從誕生之日起就已經落伍了,證明這壹點的正是日本海軍本身。1941 65438+2008年2月7日,大和艦在試航中首次發射主炮,向20000米外的海域發射了9枚重達1460公斤的巨型炮彈。同壹天,從日本聯合艦隊的6艘航空母艦上起飛的日本空軍襲擊了美國珍珠港,摧毀並擊傷了美國太平洋艦隊幾乎所有的戰列艦。偷襲珍珠港的成功不僅拉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也給了世界另壹個啟示——依靠戰列艦重炮轟擊的時代已經過去,航母將成為新時代的海上霸主。
雖然霸權地位已經喪失,但二戰中的戰列艦並非完全無用。事實上,在日本人建造大和號的同時,世界海軍強國,甚至社會主義的蘇聯,都沒有放棄建造戰列艦。被認為在珍珠港事件後已經充分認識到航母作用的美國,在事件前後建造了10艘戰列艦,其中大部分主要是在珍珠港事件後完成的。不同的是,美國人對戰艦在新時代的作用有著清醒的認識。在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美國戰列艦廣泛活躍於各個戰場,執行護衛航母、破壞交通線、為登陸陸軍提供火力支援等任務。
但美國戰列艦重新定位功能時,日本大和艦被放在南山,長期停泊在港口。日本軍事部門壹直停留在希望大和號參加“最終決戰”的夢想中,不願意把這個“精神象征”投入小戰役。在整個太平洋戰爭中,大和號作為日本聯合艦隊的旗艦,處處扮演著打醬油的角色——在1942的中途島戰役中,日軍的四艘主力航母在美軍的攻擊下全軍覆沒,而此時的大和號卻尾隨數百海裏,無所作為。
在中途島戰役中失去空中優勢的日軍,更不敢讓大和號隨意進攻。日本海軍軍事司令部甚至下達了“未經其許可,不得將大和艦用於戰鬥”的命令。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恰好是壹位戰艦無用論者。誤打誤撞,從1942到1944,除了美國潛艇的兩次偷襲,大和號在停靠的港口閑置了很長時間。駐艦官兵享受著這艘壹流戰艦無與倫比的後勤設施。熒光燈、日立空調、三菱電梯、冰淇淋機,讓這艘戰艦看起來像是帝國酒店,於是大和號被戲稱為“大和酒店”,日復壹日地看著自己的國家以悠閑的方式走向滅亡。
成為“碎玉”深水炸彈
大和在二戰中唯壹有機會壹展身手的戰役是1944的萊特灣戰役。在這場人類歷史上最後也是最大的戰列艦戰役中,大和號及其姊妹艦武藏號起航,意圖趕赴菲律賓萊特灣參戰。不幸的是,兩艦還沒到達戰鬥位置,就在呂宋島以南的斯布延海被美軍艦載機發現。被追擊後,兩艘日本巨型戰列艦被迫不斷調整笨重的船體,以躲避美軍投下的魚雷。最終武藏因為美軍艦載機投下的36枚魚雷和炸彈而沈沒,大和號也被三枚從天而降的重磅炸彈擊中,船體傾斜。第二天,當“大和號”終於駛進萊特灣戰區,剛剛有機會開始460毫米機關炮的試射時,日軍指揮官中將·蘇天被“武藏”號的沈沒嚇壞了,擔心“大和號”再次遭到美軍艦載機群的襲擊,於是下令“大和號”撤回日本,繼續在港灣裏茍延殘喘。
然而,即使在如此屈辱的撤退之後,大和號也沒有陪伴它所象征的日本帝國走到最後。1945年4月,美軍發動沖繩戰役,美軍數千艘軍艦包圍沖繩。預感到末日已到的日本大本營,決心將“帝國象征”大和號打造成“國家壹億塊玉”的深水炸彈,命令大和號冒險出海,強行沖過美軍控制的海域,在沖繩周邊海域對美軍艦艇發動自殺式襲擊,並試圖在沖繩西海岸登陸。
這個異想天開的瘋狂想法,當然沒有實現。當年4月6日,大和號裝載了只夠其單程航行的2500噸燃油,從停泊的瀨戶內海出發前往沖繩。當天晚上,潛伏在日本海岸的美國潛艇發現了這壹動向。美軍第二天淩晨派出300多架艦載機攻擊大和號。當天中午,美機在沖繩以北300公裏處追上了大和號軍艦,輪番出擊。在全速向南行駛的同時,大和向空中發射了所有的高射炮。但是,笨重的戰列艦在艦載機的巧妙攻擊下,幾乎無力還手。為了盡快擊沈大和號,美國戰機故意只在船的左舷投彈。最終,大和號因為左舷積水太多而翻船,船上2000名官兵在日本帝國覆滅前夕與這壹日本“鎮宅之寶”壹起陪葬。
二戰結束後,有人曾經估算過戰列艦“大和號”的得失,得出的結論是:如果日本把建造該艦及其三艘姊妹艦的產能、人力和資金都省下來,大約足以生產12艘龍飛級或6艘翔鶴級航母,即使達到預期效果的壹半,日本聯合艦隊在前期也對美軍具有壓倒性優勢。大和,這個日本傾盡國力打造的鋼鐵圖騰,最終加速了日本的戰敗。從更深的意義上說,日本其實是被早已被時代淘汰的夢想在太平洋戰爭中打敗的。
(作者: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