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好看嗎?有哪些看點?

《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好看嗎?有哪些看點?

《平凡的世界》是壹本人生必讀的文學作品。

《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遙(1949-1992),陜西省清澗縣人,生於壹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從小被過繼給伯父,他曾經務農,並在農村小學做過壹年的民辦教師,隨後又回到縣裏做過許多臨時性的工作。在這段時間裏,他邊勞動、邊工作、邊學習,閱讀了許多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並嘗試著寫了壹些習作。在1973年,路遙作為“工農兵學員”進入了延安大學,畢業後,他先後來到陜西省文藝創作研究室、中國作家協會陜西分會,相繼在《陜西文藝》編輯部和《延河》編輯部任編輯。

他創作的中篇小說《人生》榮獲第二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後來還被作者本人改編成了電影劇本並搬上銀幕。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於1991年榮獲國內最高文學獎——“茅盾文學獎”,從而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壇上的文學地位。

《平凡的世界》是壹部現實主義小說,也是小說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濃縮了中國西北農村的歷史變遷過程,作品達到了思想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壹,特別是主人公面對困境艱苦奮鬥的精神,對今天的大學生朋友仍有啟迪。作為壹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三部。作者在近十年問廣闊背景上,把國家大事、政治形勢、家族矛盾、農民生活的艱辛、新壹代的感情糾葛,以及黃土高原古樸的道德風尚、生活習俗都真實而細膩地描繪了出來,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構成了壹幅中國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農村生活的全景式畫卷。既透露出作者對家鄉父老溫馨動人的情愫,又體現了作者對生活、對社會,對歷史、對人生富於哲理性的深刻思考與理解,讀來嚴峻悲壯、真切動人。

在中國文學史上,《平凡的世界》具有某個方面的代表性意義:即以研究者和文學史所代表的學術界與評論者和讀者大眾之間存在著巨大的觀點分歧。該作甫壹出版,就得到了評論家們非常明確的肯定,很快又獲得由政府頒發、評論界主持的權威獎項——茅盾文學獎,可以說是得到了文學評論界的最高榮譽;同樣,讀者對《平凡的世界》也有普遍的認可,該作剛問世時讀者的反應非常熱烈,壹些電臺和報紙進行了轉載與轉播,並組織聽眾與讀者討論。而且,這種熱情壹直延續不斷,在近幾年進行的多次讀者調查中,《平凡的世界》的受歡迎程度在中國當代文學類、甚至在整個中國文學類中都名列前茅,不少大學生更是將該作列為自己最喜歡和最珍愛的文學作品。這樣的閱讀熱情在中國新文學的接受史上是不多見的。

然而,與評論界和讀者意見截然相反,學術界始終沒有給予《平凡的世界》以明確的肯定,當代文學研究者中很少有人談論這壹作品,更缺少對作品的深入研究和積極評價。以至於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出版的各種中國當代文學史中,幾乎沒有壹部給予《平凡的世界》以重要位置,不少重要的文學史著作(如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朱棟霖、丁帆、朱曉進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史》,王慶生主編的多卷本《中國當代文學》)甚至根本沒有提及該作品,也沒有提及作者路遙。

《平凡的世界》不是像張恨水、瓊瑤、金庸式的通俗文學作品(即使是它們,近年來也引起了廣泛的爭議),而是絕對屬於正規的嚴肅文學,因此,對它評價的嚴重分歧現象壹直受到人們的關註,壹些學者和文學愛好者也表示了自己的困惑和追問。應該說,《平凡的世界》不完美但也遠非壹無是處,在人們對它頗為極端的褒揚和貶斥中,折射著時代文化和文學批評觀念的多元格局,也蘊涵著價值趨向和批評姿態上的壹定問題。《平凡的世界》的評價現象不是壹個孤立的事件,而是具有壹定的普遍意義,對這壹現象的思考,有助於我們深化對當代文學創作和文學史寫作的認識。

評價壹種文學現象的基礎是看作品本身。應該說,《平凡的世界》能具有如此廣泛而持續的影響力,自有其不可忽略的優點。它最突出的長處,在於對現實生活(具體說就是對社會變革時代的鄉村大眾)的熱切關註。路遙是壹個來自於農村、也始終關註農村的作家,《平凡的世界》和他的另壹部作品《人生》在讀者大眾中(尤其是在農村青年中)都產生了很大的***鳴,就是因為它們真實而具體地反映了改革開放以後農村的廣闊現實,尤其是揭示了在這個農村社會中最深刻而徹底的變遷中,農民渴望改變自己命運的追求精神——這種精神的表現是現實的,但其底蘊則是幾千年中國農民始終屈服在社會的底層的頑強身影。路遙對農民表示了真正的理解和同情,也部分地揭示了現實的冷酷和艱辛。

與這壹關註相聯系的,是《平凡的世界》對書寫對象——農民強烈而真誠的愛心,並將這壹感情毫無保留地融入作品中。正如路遙自己所說的:“作為正統的農民的兒子,……我對中國農民的命運充滿了焦灼的關切之情。我更多地關懷著他們在走向新生活過程中的艱辛與痛苦,而不僅僅是達到彼岸後的大歡樂。” 《平凡的世界》投入了作者強烈的主觀感情,並且以無保留的方式表現出來從而對讀者產生了很強的感染力。壹個顯著的例子是作品經常將作者的感情和思想融註在人物性格和思想中,並對人物的命運和生活表現出深切的關懷。作品的主人公孫少平兄弟在得到作者特別的理解和關註之余,他們的口中也經常表達出對人生的深刻思索:“我們活在人世間,最為珍視的應該是什麽?金錢?權力?榮譽?是的,有這些東西也並不壞。但是沒有什麽東西能比得上溫暖的人情更為珍貴——妳感受到的生活的真正的美好,莫過於這壹點了。” 這可以說是人物的語言,同時也是作者的心聲,二者的思想情感交融到了壹起。客觀來說,這壹方法的藝術效果有利有弊,但它對於讀者的感染力卻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在客觀化寫作正成為20世紀下半葉中國創作潮流的時候,這種帶有強烈主觀色彩的創作展示出自己特別的藝術效果。

正是這兩點,使《平凡的世界》贏得了眾多讀者,尤其是青年讀者的認可,因為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90年代進入高峰的中國社會變革,是中國農村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也許除了封建時代的各次農民起義,但那畢竟是動亂時代的產物,而且廣大農民承擔的也主要是炮灰的角色),像高加林、孫少平、孫少安這樣渴望依靠自己的努力拼搏,徹底地改變自己的生存環境和命運的農村青年,實在是難以數計。當前生活在大學校園裏的莘莘學子們,屬於這種類型的應該也占到大半。如果說《人生》中高加林的困惑和失敗更多只是加深他們的理性思考的話(也許正是因為這壹點,《人生》在當代農村青年中獲得的***鳴就不如《平凡的世界》),那麽,《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兄弟的掙紮和成功則成為了他們的精神縮影,也成了他們的信心源泉。***同的生活道路,***同的命運選擇,使這些讀者自然地喜愛《平凡的世界》,像關註自己生活壹樣關註人物的起落與悲歡。

而且,《平凡的世界》的價值並非完全局限在現實本身,它也具有某些超越現實關註的意義,像作品表現的激情和理想主義在壹定程度上就具有更廣泛的意義,因為當下的中國文學中,表現瑣碎卑微生活的作品占據了絕對的市場,張揚理想、充滿激情的作品很難找到,但是,生活是不可能缺少理想和激情的照耀的,當前的文學狀況,很容易讓那些渴望逃出生活的平庸和麻木的讀者感到失望(最典型的是年輕大學生,他們正處在對生活有所幻想也有所希望的年齡,從本能上就會排斥那種缺乏理想精神的作品),對《平凡的世界》表示認可和歡迎。

最後,我們還應該提到《平凡的世界》所采用的創作方法——傳統的現實主義方法。在經歷了五六十年代的異化和畸變之後,現實主義方法已經為80年代後的大多數作家所不屑,但路遙運用這壹方法,卻取得了成功。像在現實生活的客觀描摹方面,在對鄉土鄉情魅力的展現方面,《平凡的世界》表現出了認真的追求,也獲得了獨特的藝術魅力。這壹點,固然能強烈感染那些來自農村卻又到城市中討生活的讀者們,使他們能真切地感受到濃郁的思鄉情緒,撫慰他們漂泊異鄉的心靈,同時也能給城市青年讀者壹種新鮮感,在欣賞到鄉村異域風情美的同時,也了解到更豐富的生活世界。

上述特點,是《平凡的世界》受到眾多讀者喜愛和關註的原因,也如壹面鏡子壹樣,反映出它同時及之後的許多其他創作的不足,折射出對它表示忽略和冷漠的當代文學史界在評價觀念上的某些誤區。

相信讀完此書,任何人都會頗有感嘆世事蒼桑、人海茫茫之情,正象路遙在後記中寫道“希望將自己的心靈與人世間無數的心靈溝通。”

《平凡的世界》版本頗多,均可閱讀,其中以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本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