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第92屆奧斯卡正式舉行。其中入圍的唯壹壹部賽車題材影片《Ford?vs?Ferrari》(中文翻譯過來為《極速車王》),成功獲得了最佳剪輯和最佳音效剪輯的大獎。
事實也確實如此,在觀看影片中,我們很容易就被導演帶入到了當年福特大戰法拉利那個熱血沸騰的賽場。
但《極速車王》畢竟只是壹部電影,不是壹部真實的紀錄片,所以在影片中難免會出現很多漏洞或者與史實不相符的地方。
而我們作為壹個愛搞事情的汽車公眾號,所以接下我就按照影片的順序,盤點壹下《極速車王》出現的壹些小槽點。(以下內容涉及嚴重的劇透,瀏覽時請三思)
槽點壹
影片壹開始,李·艾柯爾在說服福特參加賽車競賽,提出收購法拉利時,列舉了詹姆斯·邦德的例子,並播放了兩張詹姆斯·邦德幻燈片。
這兩張幻燈片分別取自於1964年上映的《007之金手指》,以及1965年上映的《007之霹靂彈》,但福特與法拉利的收購談判最早是在1963年5月21日。
也就是說李·艾柯爾在說服亨利·福特二世收購法拉利時,最晚也得在1963年。而1963年出現了1964年和1965年才上映的電影畫面,明顯不合常理。
槽點二
說服亨利·福特二世之後,李·艾柯爾和福特的其他成員來到法拉利工廠準備與恩佐·法拉利進行收購談判,談判之前,法拉利接待人員帶他們參觀了法拉利的生產車間。
從影片中可以看到,車間出現了壹輛法拉利330?P3,這是法拉利用來參加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車型,但這臺車是在1966年才真正完成。
前文我有提到法拉利和福特談判是在1963年,而1963年就出現完成度這麽高的法拉利330?P3,顯然是不可能的。
槽點三
電影中,福特和法拉利因為車隊歸屬問題談崩了之後,底特律獨立報就發布了菲亞特並購法拉利的消息。
但事實上,法拉利是在1967-1968年才開始和阿涅利(菲亞特集團總裁)的非正式聯盟談判,具體的法律事務也是直到1969年才正式敲定。
其中,菲亞特支付了幾十億裏拉後獲得了法拉利40%的股權,恩佐·法拉利本人持有49%股權,剩下的則是皮耶羅·拉爾迪和賓尼法裏納,分別擁有10%和1%的股權。
因此,不可能像影片中所描述1963年就登報告示。
槽點四
恩佐·法拉利拒絕福特收購的舉動,惹怒了亨利·福特二世。他讓李·艾柯爾去尋找能幫他奪冠的人才。於是在影片中就出現了李·艾柯爾找到謝爾比的情節。
在兩人交談中,李·艾柯爾詢問謝爾比是如何才能在勒芒奪冠,並表示他是唯壹壹個獲得勒芒的冠軍的美國人。
但事實並不是如此,在謝爾比之前其實就有美國選手獲得過勒芒的冠軍,比如菲爾·希爾,他在1958年就駕駛了法拉利?Ferrari?250?TR58,奪得了當年的冠軍。
槽點五
影片中,肯·邁爾斯因為形象,以及說話太耿直的問題被福特高層利奧·畢比拒絕參加1965年的勒芒,為此只能在工廠聽廣播播放的賽事信息。
但歷史中,他駕駛了序號為1號的福特GT40X賽車參加了勒芒,但因為變速箱的緣故,最終沒有完賽。(所以在影片中他才會那麽糾結於變速箱的問題)
而當年的冠軍車型則是法拉利的250?LM。
槽點六
1966年,福特又壹次參加了勒芒。
影片中,因為福特和法拉利的P房是壹起的,所以就出現了謝爾比偷計時表,扔法拉利工具箱的零件,以及法拉利警告福特偷偷更換制動系統的戲碼。
但在當年,福特和法拉利的P房根本不在壹起,法拉利的P房號分別是21?20?28?17?57等,福特的P房號分別是60?59?12?15等,不可能會有相連的情況。
而這麽做,估計就是導演為了營造雙方之間的沖突、矛盾等戲劇效果,
槽點七
撞車是勒芒中常見的場景,所以在影片出了很多撞車的戲份,其中就有壹個畫面是壹輛白色的18號法拉利250?GTO在與壹輛黃色車相撞。
但實際上從1964年開始,250?GT0就正式停產了,所以也不可能出現在賽場。
槽點八
影片中,在1966年的勒芒上,有看到恩佐·法拉利出現在法拉利的P房,並在最後向肯·邁爾斯做了壹個脫帽禮。
但事實是,在1966年恩佐·法拉利並沒有現身勒芒。
寫在最後
盡管《極速車王》在史實部分有些小瑕疵,但這並不妨礙它成為,電影史上為數不多的好的賽車電影,它讓我們看到了勒芒的殘酷與瘋狂,也看到了那個年代的賽車手對待賽車,對待比賽的態度。
所以很希望之後,還能有更多純粹的汽車電影出現。畢竟關於車這個東西,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可以講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