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評論:
2004年5月17日,美國導演邁克爾·摩爾的紀錄片《華氏911》作為參賽作品在戛納電影節首映。影片結束後,掌聲持續了20分鐘。藝術總監西莉·弗雷莫·考克斯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表示,這是他參加戛納電影節以來獲得的最長時間的掌聲。《紐約每日新聞》的專欄作家傑米·伯納德承認,那壹刻他“熱淚盈眶”。
飛輪海911度的內容重點是2001年“911”事件前後美國政府的所作所為。列舉壹些證據來指出喬治·布什總統和基地組織領導人奧薩馬·本·拉登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邁克爾·摩爾(Michael Moore)從早年的電視節目《骯臟的真相》(Dirty Truth)開始,就以極具指導性和幽默性的現場采訪以及戲劇性的文件和數據拼貼而聞名。《華氏911度》自然繼承了這種風格。片名模仿自1953年電影《華氏451度》。那部電影講述了在幻想的極權主義世界裏,掌權者往往依靠焚書來維持自己的統治。而“華氏451度”是紙的燃點。邁克爾·摩爾毫不掩飾他對半個世紀前的經典作品的引用。影片預告片中有這樣壹段旁白:“這是它自由燃燒時的溫度。”
很難判斷華氏911度的掌聲從何而來。邁克爾·摩爾事先期望的是:“我希望人們離開電影院後成為不同的人(美國導演奧利弗·柊司的名言),能夠對許多事情提出疑問。”二十分鐘的掌聲,清晰完整的肯定,可能不是這個經常攪得天下大亂的胖子所希望的。然而,掌聲引發的另壹個後果可能會讓他很高興:米拉麥克斯公司的老板哈維·萬斯塔姆(Harvey Varnstam)無視他所屬的迪士尼集團的禁令,召集了壹批投資人專門為飛輪海911的發行成立了壹家新公司。如果壹切順利的話,今年下半年,當美國人正在考慮大選是投布什還是克裏的時候,這部電影就會出現在他們身邊的電影院。
無論如何,在大選年,有壹部抨擊布什的苦情片,在戛納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掌聲。所有這些事情本身就是壹個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