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個:
1945年秋,紅軍進入草原。因為三個小同誌有腸胃疾病,指導員讓炊事班長照顧他們。
這三個病人每天只走20英裏。當他們到達營地時,班長到處挖草根,用青稞面為他們做飯。不到半個月,青稞面就全部吃完了。饑餓威脅著他們。班長雖然到處找雜草,挖樹根,但是光吃這些怎麽吃得飽呢?班長看著他們減肥,徹夜未眠。
壹天,班長在河邊洗衣服,突然看到壹條魚跳出水面。他很快找到壹根縫衣針,把它彎成了壹個鉤子,這樣三位同誌就可以吃到新鮮的魚,喝到魚湯。但是有個小同誌註意到他們吃魚的時候班長從來不吃東西。後來小同誌發現班長在吃吃剩的飯菜,忍不住哭了起來。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班長餓暈了。三個小同誌急忙去打魚做湯,班長卻為他們犧牲了。
第二個:
這是壹個深秋的日子,太陽西下。陳賡同誌感到很累,因為他長期在荒蕪的草原上行軍,經常挨餓。這壹次他落在了後面,牽著同樣疲憊的瘦馬,壹步壹步往前走。突然,我看到前方有壹個小紅軍,和他壹樣,也掉隊了。
那個小家夥只有十壹二歲。黃色的臉,壹雙大眼睛,兩片薄薄的嘴唇,有點仰著的鼻子,兩只腳穿著涼鞋,凍得又青又紅。陳賡同誌走到他面前說:“孩子,上馬再騎壹會兒。”
小家夥裝出壹副滿不在乎的樣子,盯著陳賡同誌留著胡子的瘦臉,笑著用四川話說:
“老同誌,我的體力比妳強多了。上車走吧。”
陳賡同誌以命令的口吻說:“騎壹會兒再說吧!”
小鬼固執地說:“如果妳想讓我和妳的馬比賽,那我們就來壹場。”他壹邊說著,壹邊直起腰,做了個準備跑的手勢。
“那麽,我們壹起去吧。”
“不。妳先走,我得等我的同伴。”
陳賡同誌很無奈。他從身上拿出壹小袋青稞面遞給小鬼說:“妳吃了。”
孩子拉了拉身上的幹糧袋,輕輕拍了拍說:“妳看,鼓鼓囊囊的。我比妳多。”
陳賡同誌終於被這小子說服了,只好爬上馬往前走。他騎在馬上,感到焦躁不安。從他剛認識的孩子開始,他記起了壹系列的孩子。從上海、廣州到香港的碼頭,和他打過交道的窮孩子壹個個浮現在他面前。
“不,我被騙了!”陳賡同誌突然喊了壹聲,立即掉轉馬頭,踢了幾下馬背,沿路飛奔而去。當他發現孩子時,孩子已經倒在草地上了。
陳賡同誌吃力地把孩子抱在馬背上,手摸著孩子的幹糧袋,硬邦邦的。那是什麽?他拿出來壹看,是壹塊發黑的牛膝骨,上面有幾道牙印。
陳賡同誌明白了壹切。這時,孩子停止了呼吸。
陳賡同誌壹把摟住孩子,扇了自己壹個耳光:“陳賡,妳怎麽能配得上這個小弟弟!”
第三個:
在紅軍長征途中,前有攔截,後有追兵,他們經常要在空中對抗敵機的偵察和轟炸。雖然當時紅軍的防空武器極其簡陋,但仍發揚以劣勝優、敢打敢拼的精神,積極開展防空作戰,在長征途中擊落敵機6架。
長征故事
1.長征途中,壹位名叫肖東的女戰士年僅13歲。爬雪山是給每個人壹個辣椒,怕冷的人會嚼辣椒。小東怕吃辣,沒帶辣椒。小東剛爬到半山腰,冷得直打哆嗦。隊員們不停地喊:“同誌們,不要坐,坐了就起不來。到達山腰時,小東真的又冷又累,但她堅持了下來。最後,當她到達山頂時,肖東看到所有的隊員都滾了下來,壹滾就是幾十英尺。她也坐了下來,壹圈超過65,438+000英尺。最後,我成功地翻過了壹座又壹座雪山。
2.戰場女英雄:賀子珍體內嵌有17彈片。
在慘烈的二萬五千裏長征中,活躍著壹群特殊的人物,包括中央領導同誌的妻子、女幹部和普通女戰士。饑餓、疾病、血戰和死亡,沒有什麽能阻止他們前進。這群可親可敬的巾幗英雄在彌漫的硝煙中壹路走來。
作者常朱靜說,在1995的冬天,他和作家董村走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努力尋找當年參加長征的女紅軍。這是壹份非常辛苦的工作,消耗了他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他們仍然樂在其中,因為每壹位受訪者都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驚喜,壹種久違的精神召喚著他們,激勵著他們,感動著他們。
雖然正值風華正茂、叱咤風雲之年的女紅軍戰士大多已經逝去,但女紅軍在漫漫征途中留下的美麗故事依然那麽蕩氣回腸、感人至深。
1935四月初的壹個夜晚,女紅軍們剛剛拖著疲憊的身軀來到貴州省盤縣附近的五裏牌。壹個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壹群敵機嗡嗡作響,突然從山後飛來,其中壹架迅速俯沖下來,壹顆兇猛的機槍子彈迎面掃射,三枚炸彈落在休息營地上。士兵們迅速蹲在路下、溝裏和斜坡上。地勢的高低覆蓋了壹些人,但可怕的是壹些紅軍傷員躺在擔架上,根本無法動彈。
賀子珍原本藏在路邊的壹個山脊下,但她不顧個人安危爬出來撤離擔架。這時,壹顆炸彈投了下來,壹團煙霧突然在她身邊升起...
敵機飛走了,槍聲和爆炸聲停止了,煙塵漸漸散去。賀子珍的身上布滿彈片,軍服被鮮血染紅。
緊張的救援開始了。衛士們騎馬來到總衛生部,邀請李治醫生為賀子珍治療。李智賢給賀子珍打了壹針止血針,然後做了全身檢查。經檢查發現,她的頭部、上半身和四肢共有17塊大小不壹、深淺不壹的彈片。沒有任何麻醉,手術就開始了。賀子珍疼得直冒汗,眼裏噙滿淚水,但他堅持壹言不發。身體淺層的彈片終於被壹壹取出,但身體深處的彈片卻難以取出,成為戰爭留下的永久紀念。
聽聽老紅軍講述的長征故事。
“年輕人,面對我們浴血奮戰的和平盛世,妳無法理解我們老年人的感受。我們從未在九死壹生的危險中動搖過,因為我們堅信我們的努力可以帶來今天的穩定和繁榮!”
7月23日20時,記者見到了在草原工作、從軍半個世紀的14歲紅軍老戰士、濟南軍區原副政委任思忠。83歲老人的話匣子打開了,他說起了過去的崢嶸歲月。他的表情變得激動,嘴唇顫抖...
15歲青年率171人參加了紅軍。
二月,紅四方面軍主力到達川北,川東地下黨領導的遊擊隊開始在大仙活動。當時,因貧困輟學的任老正在家裏幫父親務農。
“黨的隊伍給了我思考的能力,我明白了為什麽窮人努力了壹輩子還會繼續受貧困之苦。”紅色政權打土豪分田地,為窮人指明出路,這在任何壹個老人的心中都掀起了巨大的波瀾。紅軍隊伍是貧農的主人,任老明白這是壹支貧農隊伍。
紅色家族的影響對他來說非常重要。大哥很早就加入了遊擊隊,但很快就在壹次戰鬥中英勇犧牲了。父親積極響應革命隊伍的號召,擔任村蘇維埃主席。在紅軍離開根據地的那些年裏,老人被反動軍隊關押起來,折磨致死。父親去世後不久,母親也懷恨在心地離開了。所有這些都堅定了他參加革命的決心。
1933是任老走上革命道路的關鍵壹年。6月,任老加入遊擊隊,不久加入中國* * *青年團。任老思想活躍,積極探索革命的真理,很快成為遊擊隊的骨幹力量。紅軍主力占領大仙縣後,他被選為區少年先鋒隊隊長,這個15歲的男孩成為171名紅孩子的“領袖”。在他的帶領下,全隊172人集體加入了紅軍。
玩“粉絲隊”的年輕士兵獲得了巨大的名氣。
他從壹名遊擊隊員轉變為名副其實的革命戰士,但四川大地的反動軍閥勢力迫使部隊流動開展革命工作。
1934年7月,任老時任四川鮮少軍區政治部主任兼幹部連指導員。在川西丹巴地區工作。壹天,任老等人正在壹棟三層小樓裏開會時,反動軍閥的武裝部隊突然沖進大樓,與負責在樓梯上放哨的同誌發生了激烈的槍戰。腳步聲密集而急促,逐漸靠近。留下來肯定是死的。任老等三人跳窗逃生。他們的壹名同伴當場摔死,任老的右臂支撐著地面。上臂骨折後,他戳了戳自己的肋骨,插入了自己的胸部。他不情願地和同伴們壹起走進夜色中,並迅速轉移。
但沒多久,手臂被繃帶紮傷的任老再次活躍在山村。
革命者的工作激起了惡勢力的瘋狂反擊。在新塘壩地區,曾有壹支約500人的地主武裝。他們瘋狂襲擊革命工作隊伍,屠殺革命群眾。戰爭期間,每個人都拿著壹把扇子,傲慢地稱它為無堅不摧的魔法士兵。當地人稱之為“粉絲隊”。壹天晚上,任老在當地紅衛兵的配合下,率領幹部連夜襲“範隊”。戰鬥中,他被敵人刺刀刺傷,仍堅持參加戰鬥。戰鬥中,範隊全軍覆沒,青年軍為川陜根據地人民壹戰成名。
他壹穿過草地,竹簽就紮進了他的鞋底。
年輕人,妳無法用語言表達長征的真實場景。妳無法想象那時候有多艱難。任老告訴記者。任老前段時間堅持每天看電視劇《長征》。他看得比他家裏的每個人都認真。他被這部電視劇感動了,但他仍然對家人說:“他們不能拍這部電視劇有點苦。”
任老人頭上的三處傷疤和腳弓上的壹處貫穿傷都是長征時留下的。說起長征開始後的第壹次受傷,任老脫下鞋子壹看,右腳背中央有壹個約三厘米見方的凹陷。
“紅四方面軍的長征是最長的,三次過草地。第壹次過草地時,我的右腳被反動軍隊布下的竹簽陣洞穿。”
這是壹次夜間急行軍,前有攔截,後有追兵。任老帶著十幾個人的隊伍迅速向阿壩前進。任老走在前面。他小心翼翼地穿過反動軍隊布設的鐵絲網。突然,腳底壹陣劇痛,他倒在地上再也走不動了。戰友扶著燈籠,看到壹根近0.1米長的竹簽從他的右腳腳掌穿過,腳背上還露著壹長截。
受傷只是壹瞬間,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任老因受傷的腳承受了很多痛苦。隊伍連續行進,沒有停下來休整的機會。當傷口化膿時,戰友們將紗布剪成窄條,蘸水穿過傷口孔,來回拉扯以清除裏面的膿液和息肉。每次拉扯都伴隨著鉆心的疼痛,但我能怎麽辦呢?這是在缺乏醫療保健和藥品的環境中遏制進壹步感染的唯壹方法。
“和平年代的年輕人誰能忍受這樣的痛苦?”此時,任老喃喃道。
第二,穿越草原,找回曾經的生活。
第二次穿越草地就更危險了,任老壹只腳踏進了鬼門關。
1935下半年,任老任紅四方面軍總部教導團指導員。軍隊從阿壩向綏靖區進軍。當我們到達黑水河時,臨時橋已被摧毀,南岸已被土匪占領。為了確保主力部隊渡河,任老和其他30名幹部戰士摸黑遊過了河。時值隆冬,水流湍急且冰冷刺骨,只有八個人遊到了對岸。然後發生了壹次突然襲擊,奪去了南岸敵軍的生命。敵軍大部分在睡夢中被擊斃,8人迅速占領橋頭堡,大部隊成功架設臨時橋梁。
任老因此患了重感冒。紅軍缺醫少藥,糧食供應被切斷。他的病情壹步步惡化,經常處於昏迷狀態。他的同誌們背著他行軍。20天後,部隊走出草地,前來綏靖。此時,任老休克已久,戰友們誤以為他死了,就把他放在綏靖海灘懸崖下的山洞裏。不知過了多久,他醒了過來,掙紮著爬到河邊喝水。在十幾米的距離上,任老爬了兩三個小時。當地居民郝老漢發現後將其救回家。
郝老漢待他就像親生兒子壹樣,每天煮小米粥餵他。老人膝下只有壹個女兒,所以想把他當成自己的兒子。但任老壹心想要回歸球隊。他每天搬個小板凳坐在大門口,希望能看到隊裏的戰友。兩個月後,任老的病基本痊愈。他含著眼淚告別了郝老漢老兩口,找到了活躍在這壹帶的金川省委,又回到了革命隊伍中。
這次復活時,任老還不滿18歲。
1936年7月,任老的病徹底治好了。這時,隊伍開始從綏靖轉向北方。任老帶著七八個比他小的戰士在草原上行軍。壹天晚上,壹個小戰士問任老:“首長,以後會怎麽樣?”“大家都生活得很幸福,衣服和食物都不缺。”“這能實現嗎?”我肯定我能。
說起榮譽老人,話不多。
任老平時練習書法。每當朋友問他要壹句話時,他總不會忘記貼上郵票,要麽是“長征戰士”,要麽是“幸存者”。這是老人晚年給自己的定位。
在戰爭年代,任老是壹位英勇的戰士。他重視思想工作,善用進攻戰術,經常不戰而勝。抗戰勝利之初,任老率部在喀喇沁旗平叛,妥善運用和平平叛政策,開通了300公裏的程池公路。此後,任老在攻打天津、剿匪廣西、抗美援朝、金城保衛戰等多次戰役中立下汗馬功勞。在1955中,老人被授予二級八壹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二級解放勛章,在1988中,他被授予壹級紅星榮譽勛章。但談到榮譽,老人沒有太多話說。
“戰爭年代,太多的好戰友倒在了我們身邊。與他們相比,我是壹個幸存者,也是壹個幸運兒。”“我能親眼看到我為之奮鬥的目標得以實現是最大的幸運,真正的榮譽屬於那些光榮犧牲的烈士。”
任老的家人介紹,任老每次想到身邊犧牲的戰友都很難過。當年,任老帶著171人參加了紅軍,但經歷了所有的事件後,任老在解放後再也沒有見過他們中的任何壹個人。他忘不了1953回老家的經歷。當時,他戰友的親屬聽說他要回來了,紛紛站在道路兩旁等待詢問親屬的下落。任老在山路上騎了30多公裏。當村民上前詢問多時,老人的眼淚奪眶而出。
還有壹次,任老在革命烈士紀念碑上發現了戰友的名字。
(2)
1937九月下旬的壹天。毛澤東在延安棗園的壹個山洞裏看到了這樣壹份戰報。在平型關戰役中,八路軍115師343旅的迫擊炮發揮了重要作用。他迅速從椅子上站起來,揮舞著戰報。他激動地說要特別表揚迫擊炮連,然後感嘆道:“沒有大炮就沒有勝利!”幾天後,中央軍委下達了組建八路軍總部炮兵團的命令。10月28日,八路軍總部炮兵團在山西臨汾成立。
日軍攻入太原後,火速向炮兵團所在的晉南進發,企圖將炮兵團扼殺在搖籃裏,以絕後患。接到炮兵團處境十分危險的消息後,為了使新成立的炮兵團有壹個相對穩定的訓練環境,毛主席當即決定渡過黃河到後方進行整訓。當炮兵團接到毛主席撤離臨汾的電報離開駐地時,日軍的炮聲清晰可聞。
炮兵團仍在向西行進的路上。為了保證炮兵團側翼的安全,毛主席命令八路軍留守兵團吳溉之部從集賢到大寧以北鉗制敵人。同時,我們致電八路軍總指揮朱德和副總指揮彭,建議把炮兵團送到洛川訓練。
炮兵團上洛川路途經延安時,毛主席專門在辦公室分別會見了炮兵團團長武亭、政委邱創成和政治部主任袁邦光。會上,毛主席對他們說:“炮兵團要像母雞下蛋壹樣,為今後炮兵部隊的建設培養骨幹,建設更多的炮兵團,以適應革命的需要。”
1939 65438+10月28日是炮兵部隊成立壹周年的日子,該部隊舉行了隆重的慶祝活動。毛主席因工作繁忙不能前往,所以他委托滕代為出席。慶祝大會上,滕代表毛主席、中央軍委和陜甘寧邊區政府向炮兵團贈送了壹面錦旗,並向炮兵團全體指戰員展示了毛主席的親筆信,表達了對炮兵團的特殊關懷。
炮兵團全體官兵同誌們:
在八路軍炮兵團成立壹周年之際,希望妳們努力學習政治紀律和軍事紀律,打造壹支抗日戰爭的強大兵團,實現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的目標,為民族爭光,為八路軍爭光!
毛澤東
炮兵成立五周年前夕,在毛主席的提議下,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彭、鄧發、張聞天、彭真等中央領導同誌專程到南泥灣視察炮兵。
那天,毛主席頭戴灰色棉軍帽,身穿灰色粗棉襖和黑色棉鞋。聽完炮兵團團長武亭和政委邱創成的工作匯報後,已是中午時分。在簡單地吃了壹頓小米和高粱後,他們和其他中央領導同誌壹起觀看了槍展。毛主席邊看邊對陪同的炮兵團領導說:“要努力學習軍事技術,盡快提高戰鬥技能,必須把炮兵團建設好。”臨走時,毛主席應領導要求為炮兵團題詞:“沒有炮兵就沒有勝利”。
受訪者:雪海子村-五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