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後的第壹年,我如期而至,但是學校門口的路邊攤消失的無影無蹤,100元吃夠壹頓炸雞柳的願望落空,然後關於校園的記憶感覺缺失,不完整。
大學的時候,室友失戀了。我們晚上10點去了壹個路邊攤壹起喝酒串串。室友邊哭邊吃邊喝。燒烤攤的老板娘也給了我們半打生蠔,安慰她失戀破碎的心。我跟老板娘說我失戀了就來,記得給我送半打生蠔。
後來沒談戀愛,燒烤攤的老板也沒來。據說那段時間城管嚴格,路邊攤都去江北練攤了。
下班後第壹個租的房子就是樓下的夜市,路兩邊都是路邊攤,東北的烤冷面,魯迅家鄉的臭豆腐,Xi安的涼粉,海南的椰子,還有土豆餅,關東煮,烤面筋,麻辣燙,酸辣粉。...
對他們來說,我就像壹個寶藏。剛工作的時候,我很慚愧,所有的都被溫暖地包容在這些美味裏。他們物美價廉,管理有方,每天不重樣,讓我對這個城市產生了好感。
出租屋裏沒有人會為我點燈,但路邊小攤上的輕火足以讓我溫暖。熟悉的顧客,路邊攤主見面打招呼,說“老土”,讓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後來搬家的時候,我最不想做的事就是把搬家的消息告訴經常光顧我的攤主,鄭重告別。
在這麽大的城市,我早出晚歸。他們晚上出去,呆在這裏。我能在哪裏找到他們?他們怎麽會壹直記得我?
當然,路邊攤的記憶不僅僅是溫暖,還有尷尬。
在出租屋裏,能感覺到冒煙的火,濃濃的油煙,嘈雜的人聲,久久不散。偶爾從夢中醒來。原來是喝醉酒的食客在吵架或者打架,這讓我很不安。
第二天早上,妳會看到成堆的垃圾散落在各個攤位上。對於清潔工來說,這些工作量無疑是繁重的。清掃後的路面沾滿了厚厚的油漬,與周圍的白雲藍天和高大美觀的建築格格不入。
還有,夏天食物不易保存,冬天人的胃很脆弱。在路邊攤吃過飯拉肚子也是常有的事。至於路邊攤的衛生,只能睜壹只眼閉壹只眼,追求性價比和效率。妳能期待更多嗎?這是妥協。
路邊攤壹方面為市民生活提供了便利,另壹方面也在壹定程度上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難度。
攤主和食客是朋友,城管工作人員,也就是老鼠遇見貓,遠遠的看到城管。每個人都把那家夥留在他手裏,然後車就跑了。菜車壹旦被沒收,至少要被流程贖回半個月。攤主們壹天都不想耽誤。
目前全國各地為了市容和食品安全,都在取消路邊攤。蘇州的觀前街、上海的彭浦夜市、吳江路、壽寧路相繼被拆除,被譽為上海最後壹家宵夜的昌黎路也於去年4月宣布全面停業。
附近的居民拍手叫好,而完全感受不到路邊攤弊端的吃貨們卻在哀號。
其實我們需要夜市,需要路邊攤,就像在外漂泊的人需要城市的溫暖,回家晚的人需要壹碗好吃又不貴的熱湯面。路邊攤是當地人的童年記憶,也是外地人感到溫暖的地方。
路邊攤不要堵,不能簡單壹刀切。這個城市已經被打掃幹凈了,但是它已經失去了它的人情味。這樣的城市留不住人心。
正如壹位朋友所說,“城市治理要有制度,但也要有溫度。”
有沒有辦法在有效管理的前提下允許他們存在?靜安雕塑公園的民間藝人持證上崗是壹種可借鑒的方式。
我們欣喜地看到,很多城市升級了路邊攤,攤位依舊,味道依舊。但有了更加合理規範的經營指導,攤主受到約束,食客得到保障。
壹刀切解決不了“臟亂差”的路邊攤,反而切斷了連接城市和人的臍帶。
包容也是城市的重要使命。看似不規則的煙花,承載的不僅僅是壹口美食,更是城市中珍貴的人文情懷。
遺憾的是,路邊攤、大排檔註定要消亡。在它們消亡之前,請在心裏留下壹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