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北太平莊”這個名字似乎有點土氣,可說到她的來歷,卻是壹個美麗的傳說。
話說當年農民出身且當過和尚的朱元璋,率領壹幹人馬,推翻了蒙古人建立的王朝——元朝,建立了自己新的王朝——明朝。蒙古人雖然被趕到了大漠深處,但他們仍然不斷地來攻打明朝,給朱元璋的子孫們惹出了許多麻煩,並制造了明朝歷史上重大事件——土木堡之變。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蒙古瓦刺太師也先侵犯大同,明朝第六任皇帝英宗朱祁鎮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不顧群臣勸阻,把年僅兩歲的皇子朱見深立為皇太子,令異母皇弟朱祁鈺留守,親率大軍出征。軍政事務皆由王振專斷,行軍路線屢變,士兵疲憊不堪。結果明軍在土木堡大敗,皇帝被蒙古瓦刺俘虜。而明朝另立朱祁鈺為新的皇帝,即代宗皇帝。代宗起用名將於謙為兵部尚書。在明景泰元年(1450),蒙古瓦剌也先部攻打北京,於謙指揮明軍埋伏在德勝門外,利用德勝門外民房與瓦刺進行巷戰,大敗也先部。迫使瓦剌放回英宗。英宗回來了,代宗怕他奪權,就軟禁了他。到他當皇帝第八年的時候,英宗還真的復辟了,又二次執政,當上了明朝第八任皇帝。他把代宗給趕了下去,代宗郁郁寡歡,郁悶而死,被埋在了西山,不能與祖宗同葬於十三陵那兒。
可就是這皇宮中勾心鬥角、權利之爭,看似與咱老百姓沒有什麽關系,可恰恰是這次於謙指揮的保衛戰中,當時住在德勝門外的老百姓為了躲避戰亂,紛紛躲到附近的壹個村莊,結果全部幸免於難,從此祖輩就把這個村莊稱為太平莊。妳看,皇帝爭得妳死我活,咱老百姓的家園卻落了壹個太平莊的好名字。這算起來,太平莊已經有560多年的歷史了。
那麽為什麽又叫北太平莊呢?其實,真正的太平莊在今天郵電學院的西南角與北京師範大學的東南角之間,也就是學院南路與杏壇路十字路口周邊。以這個太平莊為基點,往南有個村叫南太平莊,相當於現在的誌強北園那壹片。往北有個村就叫北太平莊,泛指今新街口外大街與北三環中路交錯的十字路口壹帶。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城市的發展,村莊已經不復存在了,而三個村莊的名字也就統歸了北太平莊這壹個名字了。
另外,關於太平莊名字的來歷,還有壹種說法:
在清朝的時候,德勝門外的西北這壹帶,是清軍正黃旗旗營所在地。有軍隊駐守,所以就比其它地方太平,於是人們便稱這裏是太平營。解放以後,這個當年的軍營所在地被改名為北太平莊。
那種說法準呢,我們說都有道理,傳說也好,記載也罷,過去的都過去了,考證也沒有實際意義。真正有意義的是人們美好的願景,是咱老百姓向往太平的企盼。壹個名字,寄托著世代居住在此的人們心中美好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