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1127,即北宋靖康二年、南宋建炎元年。
這壹年,北宋帝國崩潰,南宋帝國宣告誕生,岌岌可危。
中國人民陷入了十多年的血雨腥風之中。
宣和七年(1125),金軍東西夾擊宋朝。
看到宋徽宗處於危險之中,乃禪找到了趙桓王子(欽宗)。
靖康元年(1126)正月,靳東路軍進入汴京(今河南開封),逼宋義和退兵。
同年八月,金軍分兩路攻打宋;閏十壹月,金兩路軍會師攻克汴京。
次年三月,8金軍立張邦昌為楚王,趕走了惠、秦皇帝、皇族、後妃、樂師、工匠等數千人,帶著書籍、地圖、珍寶、器物回到北方,死於北宋。
史稱“靖康之變”,或“靖康之難”、“靖康之禍”、“靖康之恥”。因為靖康元年是丙午年,所以也被稱為“丙午之恥”。
“靖康之變”指的是靖康年間北宋王朝滅亡的歷史事件,又稱“靖康之難”。
公元1125年,金朝滅遼後揮師南下,分兩路進攻北宋,向汴梁(今河南開封)挺進。趙霽,壹個昏庸無能的宋徽宗,當他聽到金兵的進攻時,嚇壞了。他傳給太子趙恒(宋欽宗),自稱太上皇,以“燒香”為名逃到鎮江避禍。宋欽宗即位後,改國號為“靖康”。他也是畏敵如虎,只是礙於形勢,才任命鷹派李剛負責防守汴京。與此同時,壹名使者被派往金英尋求和平,並承諾放棄領土和金錢。北方的金兵在北方獲得大片土地和大量金銀後撤退。投降派又開始得勢了。宋欽宗認為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因此解雇了李剛。宋徽宗回到汴京,繼續過著頹廢的生活。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秋,遊牧民族第二次南侵,東西兩軍合圍汴京。在這緊要關頭,流氓郭靖說可以要求“法寶”退敵,宋欽宗居然信以為真,下令撤去城上駐軍,大開城門,要求“法寶”退敵。金兵趁機進攻汴京,徽宗、欽宗束手就擒,做了俘虜。次年春,北方金兵退兵,掃蕩了城內九十二府庫的財物,帶走了秦偉、皇族、大臣等大批人員北上,北宋也滅亡了。
——————————————————————————————
1125年,晉人向汴京進軍時,宋朝第八任皇帝被匆忙轉移到太子。次年,惠宗南下,趙桓成為歷史上的秦派。這位只當了壹年多皇帝的惡業皇帝,被金人俘虜,囚禁了30年。
事實上,惠宗沒有逃脫這張網。1126也是靖康元年,欽宗將開封的金銀全部收歸己有,貢獻給了金軍。他承認割讓了太原等北方三鎮。敵人撤退了,建都了,唐太宗惠宗建議他的大臣們團結起來,回到汴京。沒想到,在朝廷還算太平的時候,金人卷土重來。這壹次,他們不再與趙、宋談判,而是俘虜了包括當今皇帝、太上皇、妃嬪、王子、公主在內的三千多人,北上。雖然這件事發生在1127年初,但歷史學家通常認定北宋亡於1126年。此後,兩例秦暉先後死於五國城(今中國東北角)。
只是在這個動亂的時期,的兒子,欽宗的弟弟茍,逃脫了調兵遣將,在南京當了皇帝,也就是南宋的皇帝。登基不久,就被江浙沿海的晉人追殺,壹度在海船上絕望。後來終於建都臨安(杭州)。直到1141,秦檜和談成功,趙構投降金主,每年二十萬銀帛,淮河公認為界,南宋局勢相對安全,所以壹直保持半壁江山,直到1279死於忽必烈的元,又相繼延續宋左和10。
靖康這個悲壯的稱謂流傳千古,大概是因為嶽飛用“靖康慚愧,還不下雪”這幾個字寫下了“滿江紅”這個詞。稱之為“恥辱”,是不該發生的事,是應該發生的事。1126進軍開封時,我軍只有6萬,北宋各方稱勤王之師,號稱20多萬。只是和戰之計未定,以至於人心崩潰。如果妳當時很執著,為什麽會這麽丟臉?這種分析和反駁,很多歷史學家都做過。而無論是追究責任,靖康不可收拾的局面都是惠宗對蔡京的任命,因為蔡京可以追究王安石對宗申的任命。
歷史學家描述過去,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回顧已經發生的事情的前因後果。他們不應該太關註沒有發生的事情。在不同的機遇情況下,有可能發生並產生理想的進化(除非這種猜測提出了側面和負面的因素,可以彌補正面觀察的不足)。金人入主中原,將北宋皇帝“廢”為“庶人”,距今已有800多年。今天,我們渴望找到壹個普遍公認的原因。我們認為,當時人們各持己見的說法很難符合今天的理解。
站在這個立場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處理319年邊疆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時,趙宋王朝往往處於被動地位,因為他們不會打仗,也很難邀請對方同意媾和。唐太宗三次攻遼均告失敗(詳見《大湖之盟》)。1041年,契丹準備南下作案。富弼的談判最終實現了他的使命,但仍然通過增加硬幣的數量來解決。最終還是軍力不足。北宋不僅對契丹遼國和女真黃金如此,對以西羌為主體的夏國也不可能主動。其軍事行動往往浪費時間,損失兵力。宗申王朝的戰爭持續了14年,留下了“死忠臣六十萬,捷強易寶”的記錄。當趙勇聽到前線受挫的消息時,他整夜在沙發上打轉,他發自內心的痛苦是眾所周知的。在和談的時候,宋朝仍然承認“贈送”了20歲的銀綺絲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