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影視語言包括哪些方面

影視語言包括哪些方面

問題壹:電影的語言有哪些 常用電影語言簡介 拉鏡頭 將攝影機放在移動車上,對著人物或景物向後拉遠所攝取的畫面。攝影機逐漸遠離被攝主體,畫面就從壹個局部逐漸擴展,使觀眾視點後移,看到局部和整體之間的聯系。 空鏡頭 空鏡頭 又稱“景物鏡頭”。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場面描寫而不出現人物(主要指與劇情有關的人物)的鏡頭。常用以介紹環境背景、交代時間空間、抒發人物情緒、推進故事情節、表達作者態度,具有說明、暗示、象征、隱喻等功能,在影片中能夠產生借物喻情、見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烘托氣氛、引起聯想等藝術效果,在銀幕的時空轉換和調節影片節奏方面也有獨特作用。空鏡頭有寫景與寫物之分,前者通稱風景鏡頭,往往用全景或遠景表現;後者又稱“細節描寫”,壹般采用近景或特寫。空鏡頭的運用,已不只是單純描寫景物,而成為影片創作者將抒情手法與敘事手法相結合,加強影片藝術表現力的重要手段。 跟鏡頭 又稱“跟拍”。攝影機跟隨運動著的 被攝對象拍攝的畫面。跟鏡頭可連續而詳盡地表現角色在行動中的動作和表情,既能突出運動中的主體,又能交代動體的運動方向、速度、體態及其與環境的關系,使動體的運動保持連貫,有利於展示人物在動態中的精神面貌。 合成鏡頭 壹般指采用“合成攝影”方法拍攝的鏡頭畫面。有時也指電影鏡頭的聲畫合成。在影片拍攝過程中,畫面與聲音是分別記錄在兩條載體上的,直到印制影片拷貝時,才將畫面與聲帶合印在壹條膠片上。因此,聲畫俱備的鏡頭,也稱“合成鏡頭”。 聲畫對列 使聲音與畫面作非同步結合的剪輯手法之壹。即以畫外的聲音推動畫面情節的發展,或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達到聲音為畫面內容服務的目的。將聲音處理或向前或向後位移,即下壹個鏡頭的聲音首部,超前進入上壹個鏡頭的畫面尾部,或者上壹個鏡頭的聲音尾部,滯後延至下壹個鏡頭的畫面首部,以構成上下鏡頭轉換的自然流暢,或引出某種戲劇效果,也屬聲畫對列手法。 聲畫同步 影片中的對白和聲響與畫面動作相壹致。即影片的聲帶與畫面嚴格配合,使聲音(包括配音)和畫面形象保持同步進行的自然關系,畫面中的視像和它所發出的聲音同時呈現並同時消失,兩者吻合壹致。反之則為聲畫不同步。聲畫同步的作用,主要在於加強畫面的真實感,提高視覺形象的感染力。 同期錄音 也稱“現場錄音”。在拍攝電影畫面的同時進行錄音的攝制方式。壹般使用磁帶片收錄。同期錄音要求攝影棚裝備良好的隔音設備,並在攝影機、錄音機上加裝避音裝置。同期錄音也用於外景拍攝現場,所錄音響供演員配音時參考,以提高影片對白的質量 。 先期錄音 也稱“前期錄音”。影片制作中先錄 音後拍攝畫面的壹種攝制方式。多用 於有大量唱詞和音樂的戲曲片和音樂歌 舞片,即在影片畫面拍攝前,先將影 片中的唱詞和樂曲錄制成聲帶,然後 由演員在拍攝相應畫面時,合著聲帶 還音進行表演。 球幕電影 又稱“圓穹電影”或“穹幕電影”。 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壹種大銀幕電影 。拍攝及放映均采用超廣角魚眼鏡頭 ,觀眾廳為圓頂式結構,銀幕呈半球形,觀眾被包圍其中,視銀幕如同蒼穹。由於銀幕影像大而清晰,自觀眾面前延至身後,且伴有立體聲環音,使觀眾如置身其間,臨場效果十分強烈。 環形電影 又稱“環幕電影”。壹種在圍繞影院圓形內壁、呈360的環形銀幕上放映的電影。由多臺攝影機同步攝制,多臺放映機同步放映,有三臺、五臺、九臺、十壹臺等多種。環形電影院的放映機裝置在環形銀幕上方的放映室中,觀眾站立於觀眾廳中央,可隨意四面觀看。由於視野開闊,具有 多聲道立體聲效果,能使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但由於設......>>

問題二:影視藝術語言主要是 電影的藝術語言都有哪些 藝術語言的作用首先是(創造藝術形象) 其次是他本身就具有(審美價值) 藝術語言。是指任何壹門藝術都有自己獨特的表現方式和手段,運用獨特的物質媒介 來進行藝術創作,從而使得這門藝術具有自己獨具的美學特性和藝術特征。這種獨特的表現 方式或表現手段,就叫作藝術語言。各門藝術都有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例如,繪畫語言包 括線條、色彩、構圖等,音樂語言包括旋律、和聲、節奏等,電影語言包括畫 、聲音、蒙 太奇等。這些藝術語言,不但是創造藝術形象的表現手段,並且本身就具有審美價值。人們 在藝術鑒賞活動中,不但欣賞它們創造出來的藝術形象,同時也在欣賞經過精心構思、富有 創造性的藝術語言。藝術語言更重要的作用還是創造藝術形象。正是藝術語言,使藝術家頭 腦中的審美意象物態化為藝術形象。藝術語言的運用,對創造藝術形象起著直接的作用。如, 電影鏡頭畫 是電影語言的基本元素,不同的鏡頭畫面可以創造出不同的藝術形象。 藝術語言不但可以創造藝術形象,而且自身也具有審美價值,所以,各門藝術的藝術家 們都致力於藝術語言的創新與探索。從這種意義上講,藝術的創新也必然包括藝術語言的創 新。 中外美學家、藝術家們早就註意到藝術語言在藝術創作和藝術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尤其 是20 世紀,隨著各門藝術的發展,藝術語言更是越來越引起人文學者和藝術理論家們的註 意。尤其是被稱為結構主義語言學之父的瑞士著名語言學家索緒爾,他的《普通語言學教程》 (1916),提出了語言的結構主義模式。結構主義語言學影響到人文社會科學的許多方 ,其中 包括20 世紀 60 年代誕生的電影符號學。 電影符號學誕生於法國,其標誌便是克裏斯蒂 安?麥茨的《電影:語言還是言語》(1964) 。 任何藝術作品的形成,任何藝術形象的創造,都離不開壹定的物質傳達手段客觀化、對 象化的過程。正是由於藝術語言或藝術符號的作用,藝術創作才得以完成,藝術家的審美體 驗和審美構思才得以從意識狀態物化為藝術作品和藝術形象,人類才可能在相互之間進行藝 術交流。藝術語言或藝術符號本身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人們在欣賞藝術作品時,首先接觸 的就是線條、色彩、聲音、畫等,這樣壹些人的感官能夠直接感知的藝術作品的外部特征。 當然,藝術語言或藝術符號的主要作用不是創造藝術形象,在物質的、感性的外殼中蘊藏著 意識的、精神的內涵。除此之外,藝術語言或藝術符號還是人類藝術思維的工具,因而各門 藝術都有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體系或藝術符號體系,畫家用線條、色彩來構思創作,音樂家 用旋律、和聲來構思創作,電影藝術家用畫 、聲音、蒙太奇來構思創作等等。從這種意義 上講,對於藝術語言和藝術符號的研究,應當成為美學和藝術學的壹項重要內容。

記得啊

問題三:影視語言 1、影視語言

影視藝術是聲畫藝術的結合物,離開兩者之中的其壹個都不能稱為現代影視藝術了。在聲音元素裏,包括了影視的語言因素。在影視藝術中,對語言的要求是不同於其他藝術形式的,有著自己特殊的要求和規則。

(1)影視語言的特點和作用

影視語言有著其特殊的規律,它不同於小說散文,也不同於廣播語言。影視語言是按照影視廣播的特殊要求靈活運用的,不需要完全遵守作文的“章法”,其作用和特點我們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語言的連貫性,聲畫和諧

在影視節目中,如果我們把語言分解開來,往往不像壹篇完整的文章,語言斷續,跳躍性大,段落之間也不壹定有著嚴密的邏輯性。但如果我們將語言與畫面相配合,就可以看出節目整體的不可分割性和嚴密的邏輯性。這種邏輯性表現在語言和畫面不是簡單的相加,也不是簡單的合成,而是互相滲透,互相溶解,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在聲畫組合中,有些時候是以畫面為主,說明畫面的抽象內涵;有些時候是以聲音為主,畫面只是作為形象的提示。根據以上我們的分析,影視語言有這些特點和作用:深化和升華主題,將形象的畫面用語言表達出來;語言可以抽象概括畫面,將具體的畫面表現為抽象的概念;語言可以表現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心態;語言還可以銜接畫面,使鏡頭過渡流暢;語言還可以省略畫面,將壹些不必要的畫面省略掉。

?語言的口語化、通俗化

影視節目面對的觀眾是具有多層次化的,除了特定的壹些影片外,都應該使用通俗語言的。

所謂的通俗語言,就是影片中使用的口頭語言。如果語言不能通俗,費解、難懂,會讓觀眾在觀看中分心,這種聽覺上的障礙會妨礙到視覺功能,也就會影響到觀眾對畫面的感受和理解,當然也就不能取得良好的視聽覺效果。

?語言簡練概括

影視藝術是以畫面為基礎的,所以,影視語言必須簡明扼要,點明即止。省下的時間空間都要用畫面來表達,讓觀眾在有限的時空裏展開遐想,自由想象。

解說詞對畫面也必須是亦步亦趨,或者充滿節目,會使觀眾的聽覺和視覺都處於緊張的狀態,顧此失彼,這樣就會對聽覺起幹擾和掩蔽的作用。

?語言準確貼切

由於影視畫是展示在觀眾眼前的,任何細節對觀眾來說都是壹覽無余的,因此對於影視語言的要求是相當精確的。每句臺詞,都必須經得起觀眾的考驗。這就不同於廣播語言,在有些時候不夠準確還能夠混過聽眾的聽覺。在視聽畫面的影視節目前,觀眾既看清畫面,又聽見聲音效果,互相對照,萬壹有所差別,也是能夠被觀眾發現的。

如果對同壹畫面可以有不同的解說和說明,看妳的認識是否正確和運用的詞語是否妥帖,如果發生矛盾,則很有可能是語言的不準確表達造成的。

2、語言錄音

影視節目中的語言錄音包括對白、解說、旁白、獨白、雜音等等。為了提高錄音效果,必須註意解說員的素質、錄音技巧以及錄音方式。

?解說員的素質

壹個合格的解說員必須充分理解稿本,對稿本的內容、重點做到心中有數,對壹些比較專業的詞語必須理解。在讀的時候還要抓準主題,確定語音的基調,也就是總的氣氛和情調。在配音風格上要表現愛憎分明,剛柔相濟,嚴謹生動。在臺詞對白上必須符合人物形象的性格,解說的語音還要流暢流利不能含混不清楚。

?錄音

錄音在技術上要求盡量創造有利的物質條件,保證良好的音質音量,能夠盡量在專業的錄音棚進行。在錄音的現場,要有錄音師統壹指揮,默契配合。在進行解說錄音的時候,需要先將畫面進行編輯,然後再讓配音員觀看後做配音。

?解說的形式

在影視節目的解說中,解說的形式有多種多樣,需要根據影片的內容而定。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壹人稱解說、第三人稱解說以及第壹人稱解說與第三人稱解......>>

問題四:電影的視聽語言包括哪些方面? 多了....視聽語言就是電影拍攝技巧。蒙太奇(剪輯),畫面特點,音樂,拍攝角度.....、鏡頭、運動、句法、軸線、機位、敘述線及其中的時間與空間。 .妳是學編導麽?好歹也給點分吧

問題五:影視英語語言有哪些特征 比較casual

問題六:鏡頭語言包括什麽 都是。

我們通常可經由攝影機所拍攝出來的畫面看出拍攝者的意圖,因為可從它拍攝的主題及畫面的變化,去感受拍攝者透過鏡頭所要表達的內容,這就是所謂“我的鏡頭會說話”,也就是壹般所講的“鏡頭語言”樣的在影像的世界裏,雖然和平常講話的表達方式不同,但目的是壹樣的,所以說鏡頭語言沒有規律可言,只要用鏡頭表達妳的意思,不管用何種鏡頭方式,都可稱為鏡頭語言。

壹、景別  根據景距、視角的不同,壹般分為:

極遠景:極端遙遠的鏡頭景觀,人物小如螞蟻。

遠景:深遠的鏡頭景觀,人物在畫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廣義的遠景基於景距的不同,又可分為大遠景、遠景、小遠景三個層次。

大全景:包含整個拍攝主體及周圍大環境的畫面,通常用來作影視作品的環境介紹,因此被叫做最廣的鏡頭。

全景:攝取人物全身或較小場景全貌的影視畫面,相當於話劇、歌舞劇場“舞臺框”內的景觀。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動作和所處的環境。

小全景:演員“頂天立地”,處於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對完整的規格。

中景:俗稱“七分像”,指攝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鏡頭,或用來拍攝與此相當的場景的鏡頭,是表演性場面的常用景別。

半身景:俗稱“半身像”,指從腰部到頭的景致,也稱為“中近景”。

近景:指攝取胸部以上的影視畫面,有時也用於表現景物的某壹局部。

特寫:指攝像機在很近距離內攝取對象。通常以人體肩部以上的頭像為取景參照,突出強調人體的某個局部,或相應的物件細節、景物細節等。

大特寫:又稱“細部特寫”,指突出頭像的局部,或身體、物體的某壹細部,如眉毛、眼睛、槍栓、扳機等。

二、攝像機的運動(拍攝方式)  推:即推拍、推鏡頭,指被攝體不動,由拍攝機器作向前的運動拍攝,取景範圍由大變小,分快推、慢推、猛推,與變焦距推拍存在本質的區別。

拉:被攝體不動,由拍攝機器作向後的拉攝運動,取景範圍由小變大,也可分為慢拉、快拉、猛拉。

搖:攝像機位置不動,機身依托於三角架上的底盤作上下、左右旋轉等運動,使觀眾如同站在原地環顧、打量周圍的人或事物。

移:又稱移動拍攝。從廣義說,運動拍攝的各種方式都為移動拍攝。但在通常的意義上,移動拍攝專指把攝像機安放在運載工具上,如軌道或搖臂,沿水平面在移動中拍攝對象。移拍與搖拍結合可以形成搖移拍攝方式。

跟:指跟蹤拍攝。跟移是壹種,還有跟搖、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將跟攝與拉、搖、移、升、降等20多種拍攝方法結合在壹起。總之,跟拍的手法靈活多樣,它使觀眾的眼睛始終盯牢在被跟攝人體、物體上。

升:上升攝像。

降:下降攝像。

俯:俯拍,常用於宏觀地展現環境、場合的整體面貌。

仰:仰拍,常帶有高大、莊嚴的意味。

甩:甩鏡頭,也即掃搖鏡頭,指從壹個被攝體甩向另壹個被攝體,表現急劇的變化,作為場景變換的手段時不露剪輯的痕跡。

懸:懸空拍攝,有時還包括空中拍攝。它有廣闊的表現力。

空:亦稱空鏡頭、景物鏡頭,指沒有劇中角色(不管是人還是相關動物)的純景物鏡頭。

切:轉換鏡頭的統稱。任何壹個鏡頭的剪接,都是壹次“切”。

綜:指綜合拍攝,又稱綜合鏡頭。它是將推、拉、搖、移、跟、升、降、俯、仰、旋、甩、懸、空等拍攝方法中的幾種結合在壹個鏡頭裏進行拍攝。

長:指長鏡頭。影視都可以界定在30秒以上的連續畫面。

反打:指攝像機在拍攝二人場景時的異向拍攝。例如拍......>>

問題七:文學翻譯包括哪些方面?影視翻譯的定義是什麽? 文學翻譯,顧名思義,文學翻譯就是對文學作品進行的翻譯。廣義的文學翻譯包括對所有涉及文學語言的廣泛翻譯。

可從再現原作的音韻美、修辭美、篇章結美三個方面來把握。音韻、修辭、篇章結構反映了作品語言形式從小到大、從低級到高級的漸進遞增關系。這種關系要求譯者對原文語言形式從音韻而修辭,從修辭而篇章結構進行美學審視,繼之將自己的審美感受凝於筆端,再現於譯者語言形式之中。

問題八:電影裏面視聽語言包括那些 視聽語言的概念

完整概念――1、是壹種思維方式,作為電影反映生活的藝術方法之壹;形象思維的方法;(文字、對白、旁白等形式不能擺脫的問題)2、作為電影的基本結構手段、敘事方式、鏡頭、分鏡頭、場面段落的安排和組合;3、作為電影剪輯的集體技巧和方法:電影視聽語言課主要研究――思維方法;創作方法;基本語言;(鏡頭內部運動、鏡頭分切、鏡頭組合、聲畫關系)。

問題九:劇本的內容都包括什麽? 寫劇本如設計房子,無定論,無局限,可千變萬化,卻有技巧和經驗。凡名人銘言或庸人俗談,不可不信亦不當全信。最終要從名家的劇本裏看名堂,從自家的劇本裏看差距。莎士比亞時代並沒有如今這多條條框框,莎翁之劇至今仍百演不衰。

其實作劇是實驗。猶如小說是理論科學,戲劇乃實驗科學。小說寫得楚楚動人,完美無缺,印出來也就罷了。戲劇則不然,無論寫得多麽出色,都要經過導演,演員,經過服裝,舞美,音樂,在舞臺上耍出幾十個回合,經了觀眾的反應,改寫,改寫,改寫。壹部好的劇目至少要改寫壹年至幾年。如此而言,任何關於劇本寫作的書,都不是聖經,不能盲目照搬,其條條框框,皆經驗之談。但凡經驗,乃局部經歷的疊加,都有見樹不見林的時候,故此可學習而不可信仰。壹切要為我所用,隨時準備打破格式,推陳出新。

但是有些基本原則還是要知道,猶如房子有柱有梁,要承重穩固。因了劇團要花許多錢,用許多人,用壹兩個月的寶貴時間,在妳的劇本上排壹部戲,就像房地產商根據妳的圖紙蓋房子。劇本不好,勞民傷財至極。演員導演多年的訓練,用來演您寫的戲。觀眾花了許多錢,老老實實地坐在黑房子裏,壹動不動地坐上兩個小時。這非常違反人的常態,也就要求您的劇目給觀眾以足夠的享受,教他覺得這值得他的犧牲。在北京,觀眾要早早吃飯,不然就是餓了肚子,坐很遠的車,找到妳的劇場。忍受這所有的折磨,來看您的戲。您就必須要讓觀眾享受,讓他感覺所有的犧牲是值得的。而且,下次會做出更大的犧牲來看您的戲。

您的每壹個字都會蠶食別人許多的血汗和金錢。每時每刻都要想,這個字值得嗎?

劇本的內容:

1。人物:跟沖突有關的主要角色。

2。主題:關於什麽?壹定是關於壹件值得的事情。

3。結構:故事在舞臺上表現的整體設計。

4。沖突:戲劇的動力。

5。舞臺布景:視覺內容

6。潛臺詞:角色的話要適可而止。

7。思想意識:妳自己的觀點和價值。

8。聲音:作為劇作家,妳自己特有的聲音

在繼續寫下去之前,想要作幾點說明:

其壹,在國內看的劇目不多,但卻看到些許問題。劇裏面水分略大,加之劇本技巧不足,總叫人不耐煩,有些真真地浪費演員。

其二,偶然寫出“戲劇不是藝術”的話,引起不同觀點。這其實很好,硬幣沒有不同的兩面,就壹定是假的。如果妳曾經為飯碗擔憂過,就明白,戲劇其實是壹種行業。就像餐飲是壹種行業,旅行社是壹種行業,IT是壹種行業壹樣。要首先紮紮實實地當行業來作,才有藝術的沃土。

其三,自己覺得,劇本是文學裏面最不需要“造詣”和教條的寫作形式。看在戲劇裏面作久了,有造詣的劇作家,寫出東西來就難於深入現實,而生活裏經驗豐富的業余寫手,有深入社會的感受和體會。稍稍懂得劇本的基本知識,就能寫出動人的本子來。中國缺少的,就是這樣的引人入勝而動人心弦的劇本。

於是早就有寫點什麽的欲望。原想翻譯壹本關於劇本寫作的書,但每壹本都大有自己不贊同或同中國實際有差距之處。於是就到處翻開來參考,夾雜自家的感覺和想法,胡亂的寫出來。

―――――――――――――――――――――――――――――――――――――――――――――――――――――――――――――――――

在所有的元素中,我首推人物。因為戲劇與小說不同,小說是以文字面對讀者,戲劇是以人物同觀眾交流。戲劇可以不要劇本,有了演員,有了觀眾,就有了戲。戲劇裏面的人物,或可愛,或可恨,或令人討厭,都要同觀眾不但有故事情節上的交流,同時還要有感性或是理性上的交流,更要讓觀眾有所感覺,讓觀眾沒有什麽感覺的角色就像小說裏的廢話。劇本裏面,文字不是語言,劇作家要用人物來講故事,人物才是劇本的真正語言。小說要用文字栩栩如生,詳詳......>>

問題十:電影的藝術語言都有哪些 常用電影語言簡介

拉鏡頭

將攝影機放在移動車上,對著人物或景物向後拉遠所攝取的畫面。攝影機逐漸遠離被攝主體,畫面就從壹個局部逐漸擴展,使觀眾視點後移,看到局部和整體之間的聯系。

空鏡頭

空鏡頭 又稱“景物鏡頭”。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場面描寫而不出現人物(主要指與劇情有關的人物)的鏡頭。常用以介紹環境背景、交代時間空間、抒發人物情緒、推進故事情節、表達作者態度,具有說明、暗示、象征、隱喻等功能,在影片中能夠產生借物喻情、見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烘托氣氛、引起聯想等藝術效果,在銀幕的時空轉換和調節影片節奏方面也有獨特作用。空鏡頭有寫景與寫物之分,前者通稱風景鏡頭,往往用全景或遠景表現;後者又稱“細節描寫”,壹般采用近景或特寫。空鏡頭的運用,已不只是單純描寫景物,而成為影片創作者將抒情手法與敘事手法相結合,加強影片藝術表現力的重要手段。

跟鏡頭

又稱“跟拍”。攝影機跟隨運動著的 被攝對象拍攝的畫面。跟鏡頭可連續而詳盡地表現角色在行動中的動作和表情,既能突出運動中的主體,又能交代動體的運動方向、速度、體態及其與環境的關系,使動體的運動保持連貫,有利於展示人物在動態中的精神面貌。

合成鏡頭

壹般指采用“合成攝影”方法拍攝的鏡頭畫面。有時也指電影鏡頭的聲畫合成。在影片拍攝過程中,畫面與聲音是分別記錄在兩條載體上的,直到印制影片拷貝時,才將畫面與聲帶合印在壹條膠片上。因此,聲畫俱備的鏡頭,也稱“合成鏡頭”。

聲畫對列

使聲音與畫面作非同步結合的剪輯手法之壹。即以畫外的聲音推動畫面情節的發展,或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達到聲音為畫面內容服務的目的。將聲音處理或向前或向後位移,即下壹個鏡頭的聲音首部,超前進入上壹個鏡頭的畫面尾部,或者上壹個鏡頭的聲音尾部,滯後延至下壹個鏡頭的畫面首部,以構成上下鏡頭轉換的自然流暢,或引出某種戲劇效果,也屬聲畫對列手法。

聲畫同步

影片中的對白和聲響與畫面動作相壹致。即影片的聲帶與畫面嚴格配合,使聲音(包括配音)和畫面形象保持同步進行的自然關系,畫面中的視像和它所發出的聲音同時呈現並同時消失,兩者吻合壹致。反之則為聲畫不同步。聲畫同步的作用,主要在於加強畫面的真實感,提高視覺形象的感染力。

同期錄音

也稱“現場錄音”。在拍攝電影畫面的同時進行錄音的攝制方式。壹般使用磁帶片收錄。同期錄音要求攝影棚裝備良好的隔音設備,並在攝影機、錄音機上加裝避音裝置。同期錄音也用於外景拍攝現場,所錄音響供演員配音時參考,以提高影片對白的質量 。

先期錄音

也稱“前期錄音”。影片制作中先錄 音後拍攝畫面的壹種攝制方式。多用 於有大量唱詞和音樂的戲曲片和音樂歌 舞片,即在影片畫面拍攝前,先將影 片中的唱詞和樂曲錄制成聲帶,然後 由演員在拍攝相應畫面時,合著聲帶 還音進行表演。

球幕電影

又稱“圓穹電影”或“穹幕電影”。 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壹種大銀幕電影 。拍攝及放映均采用超廣角魚眼鏡頭 ,觀眾廳為圓頂式結構,銀幕呈半球形,觀眾被包圍其中,視銀幕如同蒼穹。由於銀幕影像大而清晰,自觀眾面前延至身後,且伴有立體聲環音,使觀眾如置身其間,臨場效果十分強烈。

環形電影

又稱“環幕電影”。壹種在圍繞影院圓形內壁、呈360的環形銀幕上放映的電影。由多臺攝影機同步攝制,多臺放映機同步放映,有三臺、五臺、九臺、十壹臺等多種。環形電影院的放映機裝置在環形銀幕上方的放映室中,觀眾站立於觀眾廳中央,可隨意四面觀看。由於視野開闊,具有 多聲道立體聲效果,能使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但由於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