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這部《七武士》,其中的鏡頭運用、敘事節奏都非常流暢,有著優秀且辨識度極高的敘事節奏與拍攝風格,可以說沒有多余的鏡頭或情節,而這部電影的臺詞,也是微言大義,值得揣摩。更難能可貴的是壹些動作戲,其中的動作設計和鏡頭剪輯沒有絲毫地拖泥帶水,放在今日依舊是頂尖水準。
但是,這些都不足以造就這部作品的偉大,這部作品真正的偉大之處在於,它拍出了日本武士時代最後階段的落寞。了解日本的人都知道,有本解讀日本的小冊子叫做《菊與刀》,其中“菊”代表皇 室,“刀”代表武士,二者是日本文化的核心,菊之美與刀之利,用黑與白的大場面,反映了這個國家窮兵黷武卻崇尚禮節的矛盾性格。
而《七武士》中,則展現了這把“刀”最後的寒芒。明治維新前的日本,武士的社會階級極高,是帶刀的貴族。而在《七武士》片中的時代,武士們已經窮困潦倒,但即使是吃不上飯,片中的武士也依然拒絕農民的食物,因為他們仍然是上層階級,而農民的身份是最低微的。
《七武士》的故事很簡單,弱小的村民遭到山賊的洗劫,於是雇傭武士來幫忙打擊山賊,他們請來的七個武士領著這些農民日夜操練,守住了山賊壹波又壹波的進攻,最終以陣亡四名武士的代價,換來了殘酷的勝利。
片中的這七名武士經過千挑萬選,又因為各種機緣巧合,才走到了壹起,他們性格各異,各懷本領,在保護村莊的過程中將武士的領袖精神、犧牲精神、智慧和武力都展現得淋漓盡致,而這七個角色中最出彩的,我認為是三船敏郎先生飾演的菊千代。
菊千代這個角色包含著那個時代的縮影,他是壹個渴望擺脫農民低賤地位的人,於是當起了冒牌武士,拿著別人的家譜跟村民吹牛逼,他英勇無畏,卻不會武功,不懼犧牲但又因此過於冒進。他的行為與操守可以稱得上武士,但因為沒有出身,又永遠成不了武士。
而這個角色最矛盾的地方就在於,他渴望成為武士,卻又在內心深處憎惡武士,自己憐憫農民且曾是農民,卻說農民是“最狡猾的人”,說他們“吝嗇,狡猾,懦弱,低能,是殺人鬼。”可以說,菊千代身上的矛盾也正是那個時代的日本的矛盾,黑澤明借菊千代之口,將其露骨地表述了出來。
在影片的最後,七武士戰死四人,保衛了村莊,看似勝利,其實他們徹底失敗了。自始至終,農民們猜疑他們,畏懼他們,利用他們,村子安全之後,村民們自顧自地慶祝,沒有人為死去的武士默哀。七武士贏了,武士卻輸了,輸給了時代的洪流。
這就是《七武士》的魅力,它讓妳看見那個國度最後的江湖,就像影片結尾處對犧牲的死人無力的憑吊壹樣,“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這部長達三個多小時的電影,像壹首慷慨激昂的戰歌,最後卻空余壹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