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七星區簡介及詳細資料

七星區簡介及詳細資料

歷史沿革

漢元鼎六年(前111)屬始安縣地。唐至德二年(757)為臨桂縣地。民國二年(1913年)屬臨桂縣東江鎮,民國28年(1940年)屬桂林市東江鎮,1950年為第四區,1955年改東江、漓江2街道,1958年東江、漓江街道合並改東江公社,1966年分設東江、漓江公社,1979年2公社合並置七星區。

1996年底行政區劃調整前,七星區面積11.5平方千米,轄七星、龍隱、碼坪、桂大、會仙、漓東、月牙、獅子嶺、大園盤、五裏店、梨子園、穿山、五通、六合、花園、臨上、泥灣、花橋、河東、新生、臨下、漓江22個居委會。區 *** 駐馬坪街。

1996年12月2日,國務院批準對桂林市市轄區的行政區劃作相應調整:擴大七星區的行政區域,將原郊區的穿山鄉(不含清風、安新兩個村)、朝陽鄉劃歸七星區管轄。區人民 *** 駐馬坪街。

2000年,七星區轄2個街道、2個鄉,2003年,七星區轄2個街道、2個鄉。

行政區劃

2012年底,七星區轄3個街道、1個鄉,1個農場:七星街道、東江街道、穿山街道、朝陽鄉,以及桂林華僑農場。***30個社區,16個建制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七星區位於廣西東北部,桂林市區東部,西臨臨桂區,西北與秀峰區相接,北連疊彩區,南與雁山區接壤,東與靈川縣相交,2010年末行政區域面積97平方公裏。

氣候

七星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6.4 ℃,極端高溫38.3℃,極端低溫- 8.4 ℃。夏秋季晝夜溫差大。

地形

七星區主要是山地丘陵地區,為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

水文

七星區主要河流是漓江及其小支流,漓江發源於桂林東北興安縣的貓兒山,流經桂林市七星區、陽朔,至平樂縣恭城河口,全長170公裏。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七星區有植物資源近千種,包括銀杉、銀杏等名貴樹種;植被以馬尾松為主,林業主產杉木和毛竹。

礦產資源

七星區礦產資源豐富,礦種主要有赤鐵礦、黃鐵礦、褐鐵礦等。

人口民族

2012年末,七星區戶籍常住人口19.65萬人。全年出生人數2019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7.8%,其中二孩符合政策生育率87.65%,政策外多孩率0.04%;出生男女性別比例為103。人口自然增長率5.18‰。七星區主要以漢族為主,其它民族有壯族、瑤族、水族、苗族等。

經濟 綜述

2009年,七星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12億元,同比增長14.4%,2011年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42.98億元,同比增長12.70%;規模工業產值208.2億元,同比增長26.98%。

2013年七星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8.98億元,同比增長12.4%;財政收入12.18億元,同比增長12.0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7.8億元,同比增長24%;規模工業總產值270.29億元,同比增長15.0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38億元,同比增長13.2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55元,同比增長10.5%;農民人均純收入10809元,同比增長15.3%。

第壹產業

2012年七星區農林牧漁總產值2.74億元,其中農業產值1.18億元,漁業產值0.09億元,牧業產值1.32億元,服務業產值0.15億元。糧食播種面積0.05萬公頃,總產值0.25萬噸。

2013年七星區發展富硒米和超級水稻種植、西紅柿避雨栽培、竹鼠養殖、華僑竹江菜籃子蔬菜基地、特色水產養殖等特色農業和近郊休閑農莊等農村經濟,全年完成農業總產值2.77億,農民收入不斷增加。完成了8條農村道路和2個普惠制新農村建設,啟動建設4個農村小型農田水利、朝陽鄉整村推進、石漠化治理和漓江吳家裏防洪堤等項目。

第二產業

2013年七星區實施 "抓大壯小扶微"工程,爭取上級政策扶持資金7400多萬元,投入技改資金29.13億元,電工電子新材料產業基地、南藥整體搬遷二期GMP改造等壹批工業技改項目順利推進,全年新增規模企業6家、微型企業240家。

2013年七星區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83.99億元,同比增長15.9%;工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52%,工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63.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全年工業產值超億元的企業53家,稅收超2000萬以上的企業10家,利稅同比增長15%以上的企業27家。有19家企業成為廣西自治區和桂林市"兩化"融合示範企業,62家企業成為自治區和市"兩化"融合套用企業。

高新科技產業

2002年,七星區實現技工貿總收入840億元,完成工業總產值86億元,擁有各類企業900多家,其中"三資"企業280多家,產值超5億元的企業1家,超億元的企業11空,超5000萬元企業20家。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166家;累計實施高新技術項目682項,其中國家火炬計畫項目等國家級項目44項,廣西自治區火炬計畫項目等自治區級項目118項。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342個,45%處於國際國內領先水平,其中擁有全球唯壹的產品7個和國內唯壹的產品45個。形成了電子與信息、機電壹體化、新材料、生物醫藥工程、環保產業等五大支柱產業。壹平方公裏新建區內***有各類企業90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25家,規模以上企業28家,人均創產值24.6萬元,人均創利1.2萬元,每平方米土地創產值4500元。

第三產業

2012年七星區第三產業增加值57.49億元,增長8.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金額95.13億元,增長15.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金額46.66億元,增長17%。

2013年七星區實現外資到位1.16億美元,名列桂林市十二縣五城區第壹;引進市外內資63.15億元人民幣。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38億元,同比增長13.24%。

交通

七星區鄰近桂林兩江國際機場,有航線50多條,可直航北京、廣州、上海、西安、深圳、昆明、廈門、成都、大連、香港等城市,年旅客吞吐量可達1000萬人次,同時開通有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國際直航線。

高新科技產業

七星區有鐵路北接京廣復線,南連桂、柳動脈,可直達國內主要城市。新建成的桂林新火車始發站,候車大廳可容納1.5萬人,將增開10多對客運始發列車。桂林公路四通八達,有桂黃壹級公路、桂柳高速公路,可直達廣西各地和鄰近省份。

2012年七星區完成農村通達公路15條***17.1千米。完成農村公路建設投資及固定資產投資金額0.78億元。

社會 文化

2012年10月19~21日,第四屆中國·桂林創新創意文化節暨桂林動漫節在桂林國際會展中心舉行。該節以"山水宜居寶地,創新創意新城"為活動主題,有展會、大賽、論壇、推介、活動五大板塊41項活動。主要活動有:文化部"原創動漫邊疆推廣計畫"動漫進廣西活動在桂林啟動、法國昂西國際動畫電影節獲獎作品展、七星區與匈牙利海維茲市簽訂友好市區協定等。

2012年末七星區有劇場1個,文化站2個,電影放映單位1個,放電影192場次,觀眾38400人次。

教育

至2010年底,七星區包含14所大、中專院校,8個省部級科研院所。

桂林市大部分高等院校集中在七星區,包括廣西師範大學、桂林理工大學、桂林醫學院、桂林航天工業學院、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等,為高新區提供了人才依托。科研院所包括桂林巖溶所、桂林雷射通信研究所、桂林電器科學研究所、桂林市計量測試研究所、桂林茶葉科學研究所、桂林礦產地質研究院、廣西柑橘研究所和廣西果蔬研究所等。

中等教育機構包括桂林市田家炳中學(原桂林市第四中學)、桂林市穿山中學、廣西師範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桂林市第壹中學、桂林市第十八中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附屬中學、桂林市任遠中學等。

至2012年底,七星區有初級中學5所,專任教師170人,在校生1343人。國小15所,專任教師735人,在校學生14045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科技

截止2006年8月,七星區已擁有各類企業1000多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196家,三資企業300多家。累計實施高新技術項目1300多項,其中國家級火炬項目135項,開發自主智慧財產權產品682個,擁有國際唯壹產品7個,國內唯壹產品45個。

2012年七星區申請發明專利1249件,其中發明專利718件,實用新型專利441件,外觀設計專利90件。獲得專利授權653件,其中發明專利215件,實用型專利361件,外觀設計專利77件。發明專利的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占桂林市的58.1%和70.3%。獲得桂林市科技項目53項,資金634萬元;獲得自治區科技項目38項,資金3643萬元;獲得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立項7項,資金350萬元。

城鄉建設

2013年七星區創建了龍隱路等3個"門前三包"長效管理示範街區、穿山橋至大圓盤等2條交通序化示範路段和新建村委會上邊村等6個村委(村屯)"清潔家園"活動示範點。強力推進拆違控違工作,全年拆違15.16萬平方米。著力從根本上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投入2700多萬元,啟動了七星老城5個城中村、5條道路、4個特色街區建設改造工程,新建改造了4個市場、3個停車場、1個公交站點、19個公***廁所和4個垃圾中轉站。

民生

2011年七星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73元,同比增長10.76%;農民人均純收入7984.8元,同比增長18.50%。

2012年七星區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39441元,增長16.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35元,增長11.97%,人均消費性支出15121.7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375元,增長17.4%,人均生活費支出5557元。全年發放農村低收入人口低保金243.9萬元,發放城鎮居民低保金669.81萬元。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576人,領取再就業優惠證的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32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5%。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341人,開發公益性崗位224個。

2012年,七星區發放社會救助資金1199.9萬元。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750套,竣工交付使用388套,發放廉租住房補貼479戶。

醫療衛生

2011年七星區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0.16%,新農合參合率達98.52%,11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啟動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占應實施總數的100%。全面實施十類11項國家基本公***衛生服務項目,人均基本公***衛生服務經費提高到25元。

2012年七星區建立農村合作醫療救助"壹站式即時結算系統",參加新農村合作醫療人數39865人,參合率99.03%;人均籌資水平提高到290元,新農村合作醫療補助29207人次,報銷醫藥費753.74萬元,基金使用率65.20%。8個村衛生室率先開展村級衛生服務基本藥物價格零差率銷售。全區人均基本公***衛生月及服務經費達25元。

2012年七星區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有床位734張,衛生技術人員1160人,其中執業醫師442人,註冊護士490人。全區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39865人,參合率99.03%。

旅遊

七星區著名景點有七星公園、桂海碑林、駱駝山、穿山公園、會仙巖、貓兒山、屏風山、弘毅峰、訾洲、靈劍溪。古跡有花橋、十六尊重像、穿山摩崖石刻等。有張曙墓、白鵬飛墓、裴邦燾墓、闞維雍等三將軍及八百壯士墓、陳光烈士墓。

靖江王陵

位於廣西桂林市區七星區東郊堯山西南麓,是朱明王朝分封在靖江(桂林)歷代諸王的陵園。公元1368年,朱元璋創建明朝,先後分封24個兒子和壹個侄孫到各要塞重地建藩為王。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封其侄孫朱守謙為靖江王。靖江王從冊封到滅亡***存280年,先後承襲王位的有14人,其中有11王葬於堯山,這11王的陵園加上其他藩戚王室墓葬,構成壹個方圓百裏,氣勢磅礴,極富江南特色的墓群。靖江王***十三個,有十壹個葬於桂林。

漓江

五排河

位於華南第壹峰貓兒峰西南麓,發源於海拔1883米的金紫山,是資源縣境內第二大河,流經車田、兩水、河口三個民族鄉後,滔滔西去,匯入柳江,最後流入珠江,屬珠江水系。壹縣之內的兩條大河,分屬長江、珠江兩大水系,成為資源旅遊的壹大顯著特點。

五排河

雲峰寺

是桂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桂林市區象鼻山西南麓。相傳唐代這裏曾建有溫靈廟。宋嘉定七年(1214)方信孺在此建壹書齋,取名"雲崖軒"。明代這裏又建"範方祠",祀範成大、方信孺。清代改為寺,名"雲峰寺",後又改寺為庵,名"福利庵"。1953年人民 *** 曾予修繕。1979年全面改建為鋼筋水泥結構的仿古建築,兩層、三進、五開間,弧形式山墻,朱紅色柱梁和窗靈,碧綠色琉璃瓦,已辟為雲峰寺陳列館,先後舉辦過《太平天國革命在桂林》、《桂林明清瓷器繪畫》、《桂林出土文物》、《辛亥革命在桂林》、《李宗仁在桂林》等展覽。

桂海碑林

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桂林市區七星公園月牙山瑤光峰南麓,由龍隱洞、龍隱巖兩處石刻組成。此處"壁無完石",碑刻如林。***有石刻220余方,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檔案、民族關系等。形式有詩詞、曲賦、銘文、對聯、圖象等。書體楷、草、隸、篆俱全。

桂海碑林 名優特產

漓江啤酒魚

漓江啤酒魚像川菜中火鍋魚的做法,先煎,再放啤酒及各種調料燒制而成,魚不易燒糊且受熱均勻,入口果

然鮮辣可口,無腥味。

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圓細、爽滑、柔韌,具有獨特的風味。其做工考究,其特點是潔白、細嫩、軟滑、爽口。其吃法多樣。

桂林腐竹

桂林腐竹大約盛行於唐代,沿襲至今,腐竹成了桂林的傳統食品。得益於漓江和桃花江水泡浸大豆以及傳統的特別制作工藝。成品顏色淡黃、油面光亮、枝條肥胖、空心松脆、 品質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