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華
這是撒旦對人類批判的中心詞,與其說是批判,不如說是勸誡。凱文從佛羅裏達州的壹個小律師,經過西部不敗的訴訟記錄,成為紐約,也就是美國最好的大律師之壹。從此,他住上了豪宅,名揚天下。他的動機是什麽?
律師,按照人類美好的理想,當然是被正義所驅使。在西方社會,尤其應該加上信仰,也就是對上帝的忠誠。然而凱文打贏的這些官司,都是顛倒黑白,混淆是非。他陶醉於在
浮華
這是撒旦對人類批判的中心詞,與其說是批判,不如說是勸誡。凱文從佛羅裏達州的壹個小律師,經過西部不敗的訴訟記錄,成為紐約,也就是美國最好的大律師之壹。從此,他住上了豪宅,名揚天下。他的動機是什麽?
律師,按照人類美好的理想,當然是被正義所驅使。在西方社會,尤其應該加上信仰,也就是對上帝的忠誠。然而凱文打贏的這些官司,都是顛倒黑白,混淆是非。他陶醉於在法庭上用優雅的言辭和得體的舉止擊敗對方律師的成就感,看不起那些威嚴卻又蒼老的法官。他的動力是成功。凱文不愛錢,但他的妻子愛。所謂事業,既成功又有錢,這是凱文的動力,這是虛榮心。
所以這部電影不僅下大力氣說教,還極力營造恐怖的氛圍,即對人類行為的勸導和恐嚇,讓人類反思:虛榮才是最重要的原罪。
在中國,也有很多中國特色的虛榮,最典型的就是電視廣告中塑造的成功人士的幻想:盡管中國到處都是汙染,但成功人士總是住在裝有環保空調的大房子裏,總是開著2.8的商務車,總是穿著用酵素洗衣粉洗過的商務襯衫,對著用三合壹洗發水和雪膚活力霜的妻子微笑,在裹著超級紙尿褲的嬰兒旁邊爬行。中國的勞苦大眾,看到這些廣告,怎能不虛榮?怎麽能不下定決心,不努力呢?如何才能識破這種流行文化的陰謀?
雖然虛榮是原罪,但幸好人類知道這壹點。導演用撒旦的話來說“自由意誌”——自由意誌,是壹切悲劇的原因。換句話說,人類選擇了自己的罪惡。撒旦總是會誘惑人類,但做出選擇的是人類。蘇格拉底從來不相信人類會自己走向邪惡。他認為人之所以能在無知中作惡,只是因為缺乏德性的知識,但蘇格拉底所處的時代還是人類的童年,兒童的善惡之分是最清楚的,這也能讓成年人汗顏。所以蘇格拉底解決不了成年後人的德性問題。換句話說,人類有可能通過自由意誌走向邪惡。撒旦沒有錯。
幸運的是,自由意誌意味著人們可以自由選擇惡或善。凱文自由地選擇扣動自己頭上的扳機,血流如註。剎那間,撒旦的地獄崩塌,撒旦的惡魔枯萎燃燒。撒旦自己從惡魔變成了天使,從地獄之王變成了上帝的奴隸。這是彌爾頓寓言的終結,也是上帝寓言的回歸。另壹方面,凱文作為上帝的忠實信徒成功逃脫並贖罪。
記住,自由意誌,我們不怕誘惑,我們必須面對虛榮,做出公正的選擇。
法律
對於西方世界來說,有上帝和人類的法則,或者自然法則和人類。摩西十誡的律法都是神的律法,規定了普世的道德原則,比如不可偷盜。我曾經設想過,如果只有上帝的法律,或者對於東方來說,只有儒家的信條,人類社會能實現正義嗎?
理想社會不需要人法。但是,理想的社會是不存在的,所以仍然需要人法。人類法律提供了與道德判斷無關的具體規定和行為。在當代社會,人的法律總是在前臺,上帝的法律是退休。然而,所有的法律都應以上帝的法律為基礎。因此,現代法律訴訟應當按照法律的規定進行,不能違反上帝的法律。然而,凱文的所作所為卻並非如此。他嚴格按照世界法律進行訴訟,但他仍然拋棄道德為他的委托人辯護,甚至不惜偽造證據,明知自己犯了罪。這種行為,只有上帝知道,也只有上帝能幹涉。但是,上帝退休了,它不會主動幹涉。只有人心才能做出選擇。
因此,這部電影很好地暴露了法制社會的壹個弊端。也就是法律壹旦規定了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就給人類提供了尋找條文漏洞的機會。人的心靈是無窮無盡的,不可能被所有的條文和規定所禁錮。中國古代沒有律師,但幾乎每個衙門都有人利用自己對法律條文的熟悉程度負責訴訟,強詞奪理。歷代都極其鄙視這種人,法律也不允許主管訴訟。好在中國的政治體制比較特殊。審理案件的法官壹般熟悉聖賢書,但不壹定熟悉法律。他們可以通過聖賢的言論判斷是非,而聖賢的言論往往代表正義。換句話說,在中國古代,正義補充了國家法律,從而在壹定程度上防止了利用法律的漏洞謀取利益,混淆是非。要知道,“正義、法律、人情”是刻在每個衙門裏的口號。中國沒有神的凝視,但有聖人的正義,是東西方溝通的余地。當然,這裏不詳細討論中國古代審判中的負面現象。
在這部電影中,凱文是壹個利用法律漏洞的法律專家。而這樣壹個人,“全世界法學院的學生比所有法官還多。”這部電影試圖通過上帝的殘酷召喚來喚起律師的良知。美國很多人對辛普森案不滿,但又有多少人在暗暗歡呼呢?
失樂園
這部電影是英國作家約翰·彌爾頓的《失樂園》的反面。長詩《失樂園》中,壹個天使不滿上帝對世界的“守望”(可以理解為冷漠,有點像佛陀永遠微笑著俯視眾生,友善卻冷酷的模樣),帶領壹群天使在人間造反,自稱地獄之王,為撒旦。作家彌爾頓是克倫威爾的忠實信徒。他寫了這首詩,充滿了他的反叛精神。但這部電影給了失樂園壹個現代的答案:撒旦失敗了。影片明確將艾爾飾演的撒旦命名為約翰·米爾頓,意圖明顯。但這部電影要攻擊的是21世紀,而不是17世紀。可以說導演和米爾頓開了壹個玩笑。
失樂園是人類的子宮。從此,人類被放逐,上帝再也沒有出現過。上帝從來沒有出現過,但這說明他在人們心中。影片結尾,凱文從童年的幻想中醒來,毅然放棄對猥褻兒童的老師的辯護,成功運用自己的自由意誌,愉快地帶領妻子離開。寓意是,熱衷於挖掘花邊新聞內幕的小報記者,原來是撒旦本人。我寧願相信這是回到天堂的撒旦,或者他不是撒旦,而是天使。
在遊戲中玩耍
這部電影采用了戲中戲的模式,但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戲中戲。不像法國上尉的女人那樣典型。不如把它想成壹個雙線結局的模式。就像我剛才說的,這部電影對觀眾的態度很像典型的宗教傳播模式:說教和恐嚇。這分別是這部電影的敘事和技術特點。
從敘事的角度來看,敘事清晰流暢,但Al的發言雖然震撼,但比較枯燥。因為電影的鏡像已經很好的傳達了寓意,所以不需要主角壹遍又壹遍的大聲說教。這讓我想起壹個詞:Xi·石勒。雖然這是壹個老概念,但它很受歡迎,也很容易使用。
從技術角度來說,這部電影的配樂很到位,不時營造出恐怖的地獄氛圍。瑪麗瘋狂的過程,就是壹次比壹次分數更恐怖的過程。當然,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凱文離開母親後走進了空蕩的紐約城。這時,整個城市就像壹座死城。所有的建築依然宏偉,夕陽依然燦爛,但只有壹個人,凱文。這時,誦經聲響起,合唱團的歌聲隨著鏡頭的向上拉動逐漸升高。這是天堂的?地獄?是撒旦陰謀的前奏嗎?還是凱文心中的上帝的召喚?我不知道,但是這首曲子的效果非常好。
這部電影的色彩也很有特色。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劇情,顏色從壹開始的鮮艷清新變成了灰暗恐怖,紐約的繁華如同地獄。
這部電影最具藝術效果的是鏡頭的運用。比如大量360度環繞鏡頭導致眩暈。通常情況下,當安迪慢跑時,鏡頭跟隨凱文的視線,然後圍繞安迪做圓周運動,這使得觀眾在頭暈後感到緊張。再比如快拉快對焦鏡頭。撒旦通過教堂裏的水看到了凱文的行蹤,也就是壹個鏡頭很快從撒旦手裏變成了凱文的鄰居,等等。很多鏡頭變換近景視角如此之快,從而營造出壹種不穩定感,很好地模擬了上帝或撒旦的全知視角,讓觀眾沈浸在壹種前途未蔔的緊張感中。
最後,雖然我覺得這不是我看過的壹部很好的電影,但絕對值得壹看。即使像我這樣的老人看阿爾·帕西諾,喜歡帥哥的女孩看山謬·裏維,這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