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瑞典電影界出現了壹代新人。1963年瑞典政府對電影事業的政策進行了改革,給開始從事創作的新導演創造了壹些比較好的條件。這個時期出現了所謂的新瑞典電影學派。這個流派的很多導演本人是作家,他們都是根據自己撰寫的電影文學劇本進行拍片的。學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是B.魏德堡。新瑞典電影學派的創作特點是真實地描寫生活中的沖突,進行社會分析,力求在復雜的相互關系中探究個人和社會的生活。這個學派對電影語言的新的富於表現力的手段進行了探索,為了使作品接近實際生活,在藝術片裏也運用了紀錄片的手法。以B.魏德堡為首的編導和評論家反對老壹輩導演主要是I.伯格曼的創作傾向和美學原則。B.魏德堡指責I.伯格曼的創作“過分脫離實際,說理過多,具有玄妙色彩”,並反對把I.伯格曼當作瑞典電影的代表。
“新瑞典電影”學派的影片題材都是以普通人的日常社會生活為內容的。如B.魏德堡的《烏鴉居民區》(1963)描寫壹個瑞典工人家庭簡樸的生活經歷;《愛情-65》(1965)和《妳好,羅蘭德》(1966)接觸了戰後瑞典的青年問題;《阿達倫-31年》(1969)和《喬?希爾》(1971)反映工人運動,創作的社會傾向性體現得最為明確。這個學派的導演J.特羅厄爾的作品具有史詩般的氣魄,如《這就是妳的生活》(1966,根據瑞典作家E.O.V.雍松的小說改編)敘述壹個年輕人的生活,展示出20世紀初瑞典的時代面貌;根據C.A.V.莫貝裏的作品改編的兩部影片《僑民》(1971)和《移民》(1973)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災荒年代瑞典貧苦農民遷徙美國的情景。導演 V.舒曼的影片《情婦》(1962)、《491》(1964)、《服裝》(1964)、《妳們說謊!》(1969),特別是敘述1909年大罷工的影片《壹掬愛情》(1974),都是關於社會和政治問題的作品,但是他的影片時常由於赤裸裸地描寫性變態,妨礙集中揭示社會生活現象,如他的影片《兄妹的床鋪-1792》(1966)、《我是個喜好黃色的女人》(1967)、《我是個喜好藍色的女人》(1968)等。
導演J.陶納爾拍攝了描寫資產階級婚姻崩潰的影片《九月的星期天》(1963)、《壹次戀愛》(1964)、《奇遇從這開始》(1965)、《酒後頭痛》(1973)。導演J.哈爾多夫集中表現青年生活問題,描寫青年的孤僻性格和同周圍生活的沖突以及這種情況導致犯罪或產生心理上的混亂等等,他的影片有《神話》(1966)、《放蕩生活》(1967)、《烏拉和尤裏亞》(1967)、《幻想自由》(1969)、《公司職員們的娛樂晚會》(1972)、莫留下我自己(1980)。屬於“新瑞典電影”學派的導演還有M.塞特林、I.加姆林、L.約林格、J.考爾內、S.貝約克曼和K.格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