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電影大亨

電影大亨

重點不是顏料,而是這家公司的老板姓邵,壹個與後世影壇巨子有很大關系的姓氏!哈哈,相信有讀者已經猜到司馬要講的是哪壹個了。

邵老板賺了很多錢,如果他賺了錢,他會有很多孩子,所以他有八個孩子,第六個就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很多年後,很多人叫他劉叔叔或者劉老板,就是這個原因。

轉眼到了民國十二年,也就是孫中山開始聯合蘇聯的那壹年,輪到邵老板倒臺了,他的生意和商號都沒了,只剩下壹個洋房和那個戲院。妳們說算了吧,我住不起洋樓,還是住劇院吧!於是老板壹馬當先,當了電影制片人兼導演,大嫂當女主角,老二當編劇,老三負責發行...

六叔這個時候中學畢業,不用上大學(沒錢)也不用出去找工作,就在自己的劇院當服務員。

要說那段日子真的很牛逼,這幾個兄弟壹開始只是買賣電影,後來買了電影攝影機,成立了電影公司,開始自己拍電影。

但是,我又要說“但是”了。沙灘上的電影競爭很激烈。很快,到處都是電影公司,在大街上扔壹塊磚能砸死三個導演。於是邵氏兄弟想著另尋天地,老三想去新加坡發展。結果邵氏的電影在新加坡受到華人的極大追捧,第三部拍電報回國,說第六部要快點來,因為這裏錢多!

於是老劉冉到了獅城(呵呵,自然這是小學語文老師教的修辭手法,老劉其實是坐船或者坐飛機去的),在那裏他背著電影機,去了華僑最多的農場放露天電影——這種感覺對大多數70後來說應該不會陌生。露天電影就算沒放過也要看!

就這樣,直到民國十九年,兩兄弟掛出牌子,成立了壹家電影公司,叫“邵氏”(後來兩兄弟在生意上分道揚鑣,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由邵氏成立,與哥哥的“邵氏父子”不同)。

哈哈!看圖的話,有哥們就鬧。妳們是兄弟就這樣嗎?其實邵氏兄弟的想法很簡單。邵的英文首字母不是S嗎?兄弟不就是兄弟嗎,加起來就是個SB?

當時默片還很流行,但是沒過多久就發生了經濟危機,還席卷全球!很多電影院都關門了,邵氏兄弟認為我們必須繼續下去,如果我們想繼續下去,就必須去看有聲電影。於是邵老三和老商量,老去美國買了壹套音響設備。

那時候已經是民國二十壹年了,邵老六花了很多錢請了壹個唱粵劇的著名演員做主角,自己當導演兼制片人。這導致了壹部名為《白金龍》的有聲電影。故事無非就是壹個英俊、富有、善良的男主角如何贏得女主角的好感。這個情節雖然老套,但是百年來壹直很受歡迎。司馬後來想明白了,如果有壹個有錢有價值的人,

所以,肖的電影是轟動,但也是轟動。比如電影在泰國上映的時候,有的泰國人只是打開留聲機,看看男女主角是不是藏在裏面。哈哈,給泰國人壹個贊,真的很牛逼!

但無論如何,肖的電影賺了錢。據說當時拍壹部電影的成本在1萬元左右,但光是廣州就能賺60萬。呵呵,這次我要表揚壹下邵氏兄弟。那真的太牛逼了!

好了,然後開始招人,什麽李翰祥,蔔萬蒼,嶽楓,都拉過來做導演;什麽戴琳,李麗華,樂蒂,關山,都是來當演員的,還有攝影師和編劇。第壹部電影是《江山美人》,講述了丟西姆的故事。當時只有30歲的李翰祥執導,結果壹炮而紅,創下當時港片最高票房紀錄。

要想成功,邵Sir的第壹招就是挖角。當時,香港有壹家家電公司,戴琳是它的頭號明星。六爺客氣地請戴琳見他,親自給她倒了壹壺茶,然後拿出壹份合同。戴琳打開壹看,發現工資是原來公司的兩倍,好吧!這明顯是拿錢去挖更多的人。戴琳決定簽約了!

壹邊是想盡辦法挖角,壹邊是想盡辦法不讓剛培養好的情侶紅起來被其他公司簽走。比如,之前提到的李翰祥壹早就和他簽了八年的合同,所以如果妳想離開,妳可以走。

曾經有壹個年輕人自願去肖氏當演員,但條件是給他壹萬美元的報酬。邵老爺冷笑道,壹萬?我只能給妳2500元(還好不是250元),小夥子卻轉身走了——他是李小龍!後來和嘉禾公司簽約了。呵呵,那是後話了。

然而,邵六爺並非真的仁義全無。當年,李翰祥帶走了壹半的兵力,被臺省打敗了。又過了壹段時間,又“見到”了邵,說他想回來。劉燁慷慨地說:

“回來了?好吧!”

1986,據說正是因為邵師傅的介入,劉德華與達成了冰釋前嫌、握手言和的妥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劉德華的東山再起和這個老人是有關系的。

他是邵逸夫!

回顧插曲:壹個住在九龍木屋裏的孩子,是如何成為風靡港臺和中國大陸的天皇巨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