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作品之所以能成為經典,是因為不同的時代在重溫時會有不同甚至不同的感受。
比如《甜蜜蜜》,邊看故事邊看顏值,感嘆李曉軍和李喬的分手;在社會上混了幾年,重新找回了他們生存的軌跡,體會到了在香港漂泊的心酸和不易。結婚創業後,壹半以上的精力都消耗在了瑣事上,也想通了為什麽李喬在第二次選擇的時候還願意跟著寶哥。
邊肖曾經想知道為什麽甜蜜蜜的英文名字是“幾乎是壹個愛情故事”。這分明是壹部愛情電影!妳如何使用模糊的修飾語“幾乎”和“幾乎”?
事實上,像陳可辛這樣敏感的人,他已經微妙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甜蜜蜜》上映9年後,陳可辛再次出演都市浪漫電影《如果愛》,英文名叫《或許愛》。兩者相輔相成,導演壹早就洞察到了愛情的本質:我們看到的愛情大多只是表象,更多的其實是“不確定性”。
否則,陳可辛不會提出這樣的困境——
妳願意和壹起面朝大海,還是和寶哥壹起餵馬劈柴?
看過電影的人都知道最後的結果:李喬陪寶哥去了美國,又輸了。
於是,觀眾對影片提出了質疑:第壹次,生活逼得人時不時的不同意,李喬跟寶哥離開情有可原;但這壹次,完全是大自然的意願。李曉軍離了婚,豹哥也是山窮水盡,但他卻成了他的負擔。那麽李喬為什麽堅持選擇豹哥呢?
是愛情嗎?是感恩嗎?更好的物質生活?
寶哥,壹個走遍大江南北,善於辨別人心的人,在打打殺殺中,學會了壹種如指掌的從容與淡然。面對心愛的女人,他總是笑著訴說自己的傷心事。
於是李喬跟他去了。
在電影的結尾,當鄧麗君去世的消息播出時,李喬停了下來,李曉軍走過去又回來了。聽完這個消息,兩個人站在那裏,擡頭看著對方。經過壹毫秒的猶豫,他們微微壹笑。李喬老了,李曉軍依然呆滯,時間把兩個人隔開了。他們經歷了無數的悲歡離合,只能無言的互相關心。
作為局外人,我們清晰地聽到命運之輪的巨大轟鳴,看到它走過的深刻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