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經典。張愛玲小說這樣的巨型IP+李安大導演+青澀的湯唯和王力宏,成就了壹部好片子。
壹直喜歡看張愛玲的小說。高三的時候曾經花掉攢了幾個星期的零用錢,買了壹套四本的張愛玲全集。壹口氣看完《十八春》,看到最後曼禎涕淚交流地告訴世均,我們再也回不去了……那時應該是高三的晚自習。在安靜的教室裏擡起頭,淚眼婆娑地呆呆看著整個教室裏眾多埋頭苦學的腦袋想了半天。十八春,是不是人的壹輩子真是由幾年來決定的?從那時就喜歡張愛玲的文字。感覺這些聰明絕頂的女作家的確是字字珠璣,筆觸清醒利落,集中所有的愛恨情仇在字裏行間,人生的大起大落不過如此。
而今看到《色戒》。
故事發生在淪陷後的上海,也是張當年生活的背景。
電影的焦點,無論是表演還是情節,都集中在女主角的身上。王佳芝,符合人們對那個年代女大學生所有的希冀和想象---幹凈、內斂、言辭甚少。最吸引人的,是那壹低頭斂目之間,從眉眼、嘴角蕩漾出來的淺笑。“最是那壹低頭的溫柔,像壹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正因為她骨投透的清純套在富太太外表的聲色犬馬裏,才彰顯出了某種難以捉摸、讓人無法克制的美,易先生這等老江湖也抵擋不住。”相比於女伴賴秀金的開朗和大膽(賴秀金慫恿王佳芝吸了第壹口煙,並以戲謔的語氣將煙頭丟給壹眾傾慕王佳芝的男同學們),王佳芝內斂,低調、樸實,渾然天成。
不得不佩服,大導演到底是大導演,挑選演員的眼光非常到位。湯唯活脫脫就是張愛玲小說中描寫的王佳芝,完全符合我在讀小說時對王佳芝的壹切想象:並不張揚的美,卻絲絲入人心玄,聰慧動人,面對眾人的關註時,有羞怯和緊張---與鄺裕民等同學表演愛國戲取得巨大成功之後,對同學們冠以自己的“當家花旦”的名分受寵若驚;在香港特有的雙層公車上,看著同學門嬉笑打鬧,自己卻悄悄躲開。這壹切都被鄺裕民看在眼裏---隨她壹同坐到其他同學的視線以外……這是本片中最讓人心動的兩情相悅的壹幕:以同賀演出成功為托詞,鄺裕民卻將欣賞而又傾慕的目光毫不吝嗇地送給了王佳芝,而佳芝則在他溫暖的目光中低頭淺笑---這應該是屬於那個荒涼年代特有的溫暖。兵荒馬亂的國家,淪陷的上海,瘋狂而又無奈的生活,但同樣的青春年少,同樣的懵懂溫情。他們只是學生,未出校園的青年,心中懷抱著種種夢想,夢想有朝壹日能為國捐軀,並且視死如歸。對這種朦朧的感情,雖說是英雄氣短,兒女情長,但也是發乎情,止與禮了。因為面臨國破家亡的當頭國難,他們是明白的---明白自己肩上有更重要的任務;或者是,他們希望有更重要的使命能夠降臨到他們的頭上。
青春,總是躁動而又帶那麽壹點荒唐。這6個嶺南大學的學生也不過如此。王佳芝本也是個普普通通的清純少女,沈默內斂,不喜喧鬧。得知父親在英國重組家庭的消息,她並沒有像壹般女孩那樣在自己的密友目前哭訴,心平氣和的寫完賀信後,壹個人抱著書本,來到滿是陌生人的電影院在壹片漆黑中借著劇情淚流滿面……我想這是所有獨立、自愛的單身女子對自己最好的釋放。哭完了,沒有人聽見,壹切也還都得繼續。沒有了父親,也是壹樣要活下去的。只是哀,莫大於心死。從此以後,正如易先生所感受到的,佳芝便再沒有恐懼,將自己的命運漸漸地交給了他人。
梁朝偉的表演是非常到位的。將易先生的心理變化刻畫入微。他們本是敵人,不***戴天,卻終於在這時落進彼此鋪就的圈套裏,回不了頭。
鏡頭轉回到電影開始的片段。決定壹切人命運的壹幕終於上演。跟著易先生走進珠寶店,雖然只是他的情婦,但他那樣堂而皇之地挽著她的腰。她回頭看到四下裏埋伏的自己人,心裏明白,壹切都箭在弦上了。在易先生的目光中,她將璀璨奪目的“鴿子蛋”戴到手指上。那壹刻,也許是被絢爛的鉆石花了眼睛,她有些眩暈,居然沈淪在易先生溫柔的目光中,無法自拔,熱淚盈眶,她知道,易先生這樣壹個老奸巨滑的人,能有這樣溫情脈脈的時刻是多麽的不易,易先生自己也明白。其實我想王佳芝是希望時間能夠停留在這壹刻的,這壹刻的易先生只不過是個關愛她,討她歡心的男人。如果這壹切能夠簡單壹點,該是什麽結果?在父親眼中,她是無足輕重的女兒,帶了弟弟舉家遷往英國,另享天倫,卻留她獨自在大陸,並且壹句無法負擔旅費就簡單帶過;在刻薄精明的上海舅媽眼中,寄人籬下的她,只是個供人算計的可憐蟲;在同學們的眼中,她縱然是愛國劇社的“當家花旦”,卻終究是完成他們偉大理想的壹顆棋子而已,莫名地被迫付出了自己的青澀和童貞;在上級“老吳”的眼中,她從拿到那顆藥丸那刻起就明白,自己只是壹個工具,壹件過期即作廢的工具;就是在自己曾經傾慕過、傾心過的同學鄺裕民眼中,她也同樣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得為他的愛國理想而讓路,他的那個吻,和他的承諾,都已經來的太遲。
所有的這些,都離她太遙遠了。而老易卻是真實地在他的面前,是與自己曾經耳廝鬢摩的枕邊人,曾經聽自己唱歌聽到落淚,並且在這個時候,手裏拿著價值連城的“masterpiece”鉆戒、並且“我只想看它戴在妳手上的人”?他們之間發生過的壹切,她已經不能忘卻。他終於鉆進了她的心裏,而她,也淪陷在這溫柔的目光和鉆石璀璨的光華中。她只是個20出頭的女學生,渴望被人關愛,也渴望被人呵護,如此而已。
含著眼淚,小聲:“走吧……”
梁朝偉那壹刻的眼神轉變,從柔情到突然醒悟既而冷酷,堪稱經典。現在能做到用眼神來刻畫這麽細微的情感的好演員已經不多了。只有在多年前看83版《射雕》時,由同為無線五虎之壹的苗僑偉塑造的楊康臉上曾經有過。當時的飛揚跋扈的小王爺,對所有的人都狠如蛇蠍,惟獨提起念慈時,臉上布滿柔情與愧疚。
此刻的王佳芝,與珠寶店的印度老板壹起,看著易先生沖下樓去,跳進車子,倉皇逃跑。印度老板其實看出這兩個人之間肯定有些小問題吧,但也沒問。亂世之中,只求自保了。這時的王佳芝,才壹個人慢慢地踱出店。去哪裏呢?有什麽地方可以去呢?伸手攔了幾輛黃包車,卻都沒攔住,在這繁華而又空曠的街上。她是真的不知道,可以去哪裏的。只知道這壹切已經無法收場。坐上黃包車,卻照習慣,報出“福開森路”---他撥給她的公寓。坐上黃包車的這壹幕,也是本片最感動我的地方---快樂年輕的黃包車夫,有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樂天,王佳芝叫了他後,先是轉了壹圈炫耀自己的車技,輕快悠閑;車頭上甚至還立著壹個色彩鮮艷的風車。導演給轉的正歡的風車給了特寫,王佳芝盯著這轉的飛快的風車若有所思……慢慢地,從領口處拿出“老吳”給自己用來了結的藥丸……她是真的沒有什麽可怕的了。或者是她已經給自己設定了好了結局,知道這壹切只能以這種方式來結尾了。自己沒什麽出路了。但因為無畏,她的眼睛空空的,沒有淚,也沒有後悔。而此時坐在影院中的我卻滿臉的淚水。“王佳芝---”她回頭,壹眾同學都在等著她,“妳上來呀!”鏡頭閃回到4年前。自己和其他同學壹起商定這個計劃開始。開始的時候,又有誰會想到,有這麽難以名狀的結局?又有誰在那時告訴過她,這步路,是註定不能回頭的萬丈深淵?她只是想以自己的綿薄之力,實現和幫助鄺裕民實現夢想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