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忠
張自忠:第壹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當選第壹將軍首先是由他的戰績決定的。他曾在臺兒莊戰役中重創日本侵略者的板垣師,並在臨沂大獲全勝。收復棗陽桐柏,奪取鄂北勝利;他還在湘東大獲全勝,被百姓稱為“霍關公”。同時,因為他是我軍在抗日戰爭期間犧牲的最高將領(李嘉余比張晚死)。但最重要的是,正是因為人們對張自忠悲慘遭遇的同情,這樣壹位正直高尚的愛國者壹度被誤認為漢奸而人人喊打,這是壹種莫大的恥辱。最後,張自忠主動為這種恥辱犧牲,並以生命為代價表達了自己的清白。他真的是壹個悲劇英雄。
李宗仁
李宗仁:第二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有點像排名第二的抗日名將林彪,他先是打了壹場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壹戰,然後就銷聲匿跡了。臺兒莊戰役殲敵2萬余人,這是抗日戰爭開始後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取得的第壹次勝利。此外,對手是日本的王牌師,這也被國際上稱為“日本自建立現代軍隊以來遭受的第壹次引人註目的慘敗”。臺兒莊戰役後,李雖然參加了武漢戰役、綏棗戰役和豫南戰役,但並無建樹。後來,他被蔣介石處以絞刑。與馮玉祥和李壹樣,蔣介石的職位比其他人都高。不過,只有憑借臺兒莊戰役,李宗仁也才能配得上抗日名將的稱號。
杜·余明:第三名。第五集團軍司令。參加過古北口長城抗戰和八·壹三淞滬抗戰。它隨著桂南之戰中昆侖關的大捷而壹舉成名。雖然有人認為這場勝利的壹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第5軍作為中國第壹支機械化部隊的火力比日軍更強,但對手畢竟是有日本鋼鐵軍之稱的阪本師團中村旅(薛嶽萬家嶺戰役面對的是壹個二流師團)。42年,杜以遠征軍副司令的身份遠赴緬甸。雖然戴安瀾在冬瓜取得了勝利,孫立人在仁安羌擊敗了日本軍隊,但遠征軍最終還是失敗了。關於這段歷史,眾說紛紜,孰是孰非很難說,因為有些戰略決策沒有親身實踐很難判斷對錯。我個人感覺現在杜在網絡上有點被神化了。
薛嶽:第五名。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從抗日戰爭爆發到抗日戰爭勝利,薛嶽浴血奮戰多年,立下了許多功勛。他被稱為消滅敵人最多的將軍,僅四次長沙會戰就消滅了10多萬日軍。然而,正是萬家嶺的勝利使他壹舉成名並排名第壹。這壹仗消滅了日軍的壹個師,這在八年抗戰中是絕無僅有的。葉挺稱贊此役與平型關、臺兒莊三足鼎立。有人稱薛嶽為中國抗戰第壹將軍。就數量而言,薛嶽是當之無愧的。然而,盡管薛嶽在軍事上成績斐然,但他對湖南的治理卻頗具爭議。為了獲取巨額利潤,他將湖南大米走私到廣東,導致無數人在豐收年餓死,人民還編山歌罵他。
魏:第六名。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魏把排在第六位基本上是合適的。在抗日戰爭期間,他指揮的最著名的戰役是忻口戰役,該戰役沈重打擊了日軍,消滅了數萬敵人。如果劉峙沒有在打開娘子關大門的河北崩潰,他可能會在忻口取得巨大的勝利。但忻口之戰畢竟是壹場不敗之戰。43年,當魏擔任第二次遠征軍司令時,他去了緬甸,取得了名副其實的勝利。此戰消滅了占領緬甸的日軍,打通了滇緬公路,戰果輝煌。魏李荒是蔣介石的五虎將之壹,但其他四虎將都是虛名。只有魏延是名副其實的五虎將,但正是這位五虎將最不受蔣介石信任。
我們拿什麽來安慰革命先輩?
——與獨臂英雄丁曉兵對話引發的話題。
受訪者丁曉兵是武警無錫總隊政委。曾被團中央授予“全國優秀黨員”稱號,被共青團中央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被人事部、中國殘聯授予“全國自強模範”稱號,榮獲“中國武警十佳忠誠衛士”榮譽。
對話時間和地點:2006年6月9日,無錫。
記者: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此時此刻,我認為最值得銘記的是革命先輩們,他們不遺余力地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打下了壹座紅色的大山。我們的幸福生活,我們今天所享受的壹切,都來自於此,這是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d:我也有同感。我們這壹代人是看著革命電影、聽著革命故事長大的,對革命先輩懷有無比的敬意。許多“革命元素”已經成為我們童年的美好回憶。我記得我們常說:“如果苦,想想二萬五千裏長征;累不累,想想革命老戰士。”在某種程度上,這已經成為支持我們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和珍惜幸福生活的理由。
記者:妳出生於20世紀60年代,對嗎?
是的,我出生於1965。
記者:我發現壹個有趣的現象。20世紀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出生的人在成長過程中有壹些“集體記憶”。20世紀60年代出生的人在他們的記憶中有更多的革命傳統,而70年代出生的人則較少。到了80年代出生的壹代人,革命傳統在他們的“集體記憶”中就更少了。
d:這與生長環境有很大關系。現在的年輕人都是在改革開放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他們所接觸和經歷的事情與我們當時的人不同。他們的想法、生活態度和價值觀也與過去有很大不同。比如,過去我們評價壹個人是否成功,是看他對社會的貢獻有多大,比較革命先輩和英雄模範;如今,許多人根據壹個人擁有多少財富來判斷成功與否。許多年輕人羨慕和追求“成功人士”,例如揮金如土的人和企業家。
記者:可能是人們特別是年輕人在思想意識上淡化了革命先輩和優良傳統。我曾問過壹些年輕人,他們對長征了解多少。他們大多只會說“爬雪山過草地”。相反,當談論NBA、電影明星等話題時,他們不勝枚舉,沒完沒了。
d:這個現象真的很耐人尋味。現在壹些年輕人不尊敬革命先輩,而是崇拜歌手和電影明星。他們的崇拜實際上反映了壹種價值取向、壹種社會意識和文化心理。如果任由這種社會意識和文化心理支配年輕人,甚至混淆是非,那是非常令人擔憂的。
記者:的確,現在有些人把挑戰傳統作為他們的時尚。他們可以取笑壹切事物,娛樂莊嚴的事物,使神聖的事物庸俗化,以達到某種目的。比如,目前有人熱衷於改編“紅色經典”並將其改得面目全非,甚至徹底顛覆;還有人打著“研究歷史”的旗號,為漢奸“翻案”,給英雄潑臟水...各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很容易影響年輕人對傳統的誤解,帶來精神上的損失。
d:是的,這股洶湧的浪潮擾亂了公眾對是非的判斷,不僅傷害了人民的感情,也傷害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基礎。必須高度警惕,激濁揚清,激發全社會力量堅守我們的“精神高地”。暫時的物質貧困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萎靡和匱乏。前段時間看了壹本《向解放軍學習》,感觸良多。事實上,我們有很多需要學習和發揚的地方。我們應該知道如何珍惜和利用好壹筆精神財富。弘揚先烈遺誌、踐行優良傳統,既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也是新世紀新階段軍隊建設發展和更好履行我軍歷史使命的現實需要。
記者:我認為現在迫切需要的是增強青年官兵對革命傳統的心理認同,培養他們的榮譽感。
d:我們應該培養強烈的榮譽感!例如,佩戴軍功章可以營造壹種贊揚和認可的氛圍,使每個人都能對歷史和榮譽有直觀的了解。我的意思是,我們應該從制度上采取壹些措施,並以此作為保障。我覺得這也是對傳統的壹種弘揚,壹種精神,壹種貢獻,壹種價值取向。
記者:其實是潛移默化的影響。
d:意識形態的形成有壹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對我自己來說,我是在傳統的影響下長大的。我在原武漢軍區當兵。我參加戰爭時,去了原昆明軍區。我從前線回來後去了濟南軍區,從濟南軍區到南京軍區,又從南京軍區到武警部隊。可以說,每個軍隊都有許多優良傳統和作風,包括軍隊建設本身的鮮明特點,當然還有許多領導人的領導風格,這些實際上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我們經常模仿我們的工作,比如我們過去的領導。
記者:也有很多人模仿妳,對嗎?
丁:(笑)我老婆發現壹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說我當了幹部以後,跟連隊的戰士批評人的語氣、風格甚至方式都跟我有很多相似之處。
記者:從表面模仿到內心模仿,這完成了壹種精神上的傳承。
丁:是的,我們需要精神傳承,了解我們的過去,從歷史中汲取力量。我壹直有壹個想法,只有紮根於傳統的沃土,妳才能長成參天大樹。生長在水上的東西可能也有壹些營養物質,但它們永遠不會長大並變得有用。而且,根紮得越深,樹就會長得越茂盛,也不容易被臺風等災害摧毀。那些沒有根或根紮得不深的植物只能像小草壹樣隨波逐流,經不起歷史和風浪的考驗。
還有壹個值得註意的問題,那就是多元化的思想和價值觀本身就具有積極意義,多元主義會相互借鑒和碰撞,從而激發發展的活力。但是,面對多元化的價值觀和多元的文化背景,作為黨絕對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她有自己的特點,需要高度的集中統壹。沒有思想和行動上的高度集中和統壹,就不可能在關鍵時刻團結自己的力量。
記者:所以必須有壹種主流的、占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文化和價值觀來支持和引領我們前進。
丁:是的,就像壹棵大樹,雖然它長得茂盛,但它必須有壹個樹幹。沒有樹幹,它就不會長大。就像藤蔓壹樣,它只能依附在其他物體上四處攀爬,但它永遠不會成為壹棵大樹。壹個國家、壹個民族、壹支軍隊都是壹樣的,都需要精神上的“主心骨”。這是什麽“骨氣”?它是我們革命先輩留下的精神遺產。我們今天所做的壹切都是祖先開辟的光明道路的延伸。我們心中應該始終有壹個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不辱我們這壹代人的使命,才能無愧於革命先輩的鮮血和犧牲?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之際,這是壹個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
主語言
許攝
與丁曉兵的這次談話讓我思考了很多。歷史承載著我們的光榮和夢想。我們今天所擁有的壹切都與革命先輩有關。我們需要在歷史和革命先輩身上找到自己的精神基因。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找到我們的傳承,明確我們的責任和使命。我們這壹代軍人雖然沒有經歷過金戈鐵馬、炮火連天的崢嶸歲月,但我們有我們這壹代人的使命,這應該和我們革命先輩的遺誌壹脈相承。在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這樣壹個特殊的時刻,每壹個充滿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熱血軍人都應該思考:我們從哪裏來?我們要去哪裏?怎樣才能延續過去的輝煌?我們怎樣才能發展* * *的理想?我們該拿什麽來告慰革命先輩?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為了迎接國慶,陳春陽和陳春暉決定共同舉辦“革命先輩”雕塑展。壹系列雕刻多年的與“革命先輩”有關的雕塑將在自家院子裏展出,供村民參觀和瞻仰。陳春陽告訴筆者,舉辦這次“革命先輩”雕塑展,是為了讓村民參觀,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二是幫助群眾了解革命先輩的形象和事跡,激發愛國熱情,共同為偉大祖國的生日送上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