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高原紅柳(高原紅柳具有什麽品質)

高原紅柳(高原紅柳具有什麽品質)

高原紅柳有什麽特點

高原紅柳的兩個特點:1.根紮得深,能保護草原,不讓沙丘向草原移動;

2.它的嫩枝和綠葉是治療風濕病的良藥,能使病人擺脫病痛的折磨。

*******************************

您好,答案已經給出,請您瀏覽壹遍

有什麽不懂的地方歡迎回復我!

如果滿意請及時點擊采納回答按鈕

或者客戶端的朋友在右上角評價點滿意

您的采納,

是我答題的動力

也同時給您帶來知識和財富值

***************************************************

高原紅柳是壹種怎樣的樹

紅柳,又名檉柳,是高原上最普通、最常見的壹種植物。屬紅柳科灌木或小喬木,在我國新疆、甘肅、內蒙古等地廣泛分布。

紅柳科灌木或小喬木,通常高2~3米,多分枝,枝紫紅色或紅棕色。葉披針形、卵狀披針形或三角狀披針形,長0.5~2毫米,先端銳尖,略內彎。總狀花序生於當年枝上,長2~5厘米,寬3~5毫米,組成頂生的大型圓錐花序,苞片卵狀披針形,花梗短;萼片5,卵形;花瓣5,倒卵形,淡紅色或紫紅色,花盤5裂;雄蕊5;花柱3,棍棒狀。蒴果長圓錐形,3瓣裂。種子頂端簇生柔毛。

紅柳遍地生根、開花、結果。沙丘下的紅柳,根紮得更深,把觸須伸得很長,最深、最長的可達三十多米,以汲取水分。紅柳把被流沙掩埋的枝幹變成根須,再從沙層的表面冒出來,伸出壹叢叢細枝,頑強地開出淡紅色的小花。春天紅柳火紅色的老枝上,發出鵝黃的嫩芽,接著會長出壹片片綠葉。高寒的自然氣候,使高原人很容易患風濕病,紅柳春天的嫩枝和綠葉是治療這種頑癥的良藥,能使多少人擺脫了病痛的折磨。因此,藏族老百姓又親切地稱她為“觀音柳”和“菩薩樹”。據悉,紅柳亦稱檉柳,落葉小灌木,葉綠花紅,枝葉可供藥用,為沙漠鹽堿地造林樹種。

紅柳在我國幹旱地區對養駝業是重要的飼料。在春夏季節,駱駝樂食其嫩枝,到秋季則不喜食其粗硬的枝條。青鮮時其他家畜不食;秋後山羊和綿羊采食其脫落的細枝,馬和牛不食紅柳。紅柳的嫩枝葉富含無氮浸出物和灰分,粗蛋白質含量中等,而粗纖維含量是較低的。其蛋白質品質是中等的,9種必需氨基酸總量占其幹物質的4%,大體同谷實玉米中所含者相仿。綜合論之,紅柳可評為中等的飼用植物。紅柳當前除飼用外,主要用於營造農田防護林和固沙林。紅柳5月下旬至7月開花,花期壹直延續到9月底至10月初,蜜粉比較豐富,有利於蜜蜂繁殖。是重要的蜜源植物.

《高原紅柳》的原文是什麽?

紅柳是高原上最普通、最常見的壹種植物。她遍地生根、開花、結果,從不向人們、向大自然索取什麽,只是默默地奉獻。

在氣候惡劣的青藏高原,大風暴的確太可怕了!狂風肆虐,石走沙飛,直刮得遮天蔽日,天昏地暗。枯草吹走了,牛羊刮散了,帳篷撕裂了,風魔和沙怪露出猙獰的面孔,發出壹陣陣狂笑。

沙丘下的紅柳,卻沒有被風暴嚇倒。她們把根紮得更深,把觸須伸得更長,最深、最長的可達三十多米,以汲取水分。她們把被流沙掩埋的枝幹變成根須,再從沙層的表面冒出來,伸出壹叢叢細枝,去接受陽光雨露的滋潤。她們頑強地開出淡紅色的小花,向著太陽微笑。大風暴壹次又壹次地襲擊,紅柳的根卻越紮越深,花兒也開得壹次比壹次更鮮艷、美麗!倔強的紅柳,決不讓沙丘向草原移動半步!

春天來了,紅柳火紅色的老枝上,發出了鵝黃的嫩芽,接著長出壹片片綠葉。高寒的自然氣候,使高原人很容易患風濕病,紅柳春天的嫩枝和綠葉是治療這種頑癥的良藥,使多少人擺脫了病痛的折磨,讓他們重新過上幸福的生活。因此,藏族老百姓親切地稱她為“觀音柳”和“菩薩樹”。

孔繁森同誌喜愛紅柳。凡是他走過的雪域高原上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栽植的紅柳。他常說:“紅柳是青藏高原的生命樹!”

記得是藏歷雪頓節的壹天,天空湛藍如洗,這是高原最美好的節日。孔繁森同誌領我們來到拉薩河畔的紅柳樹下。柳林裏不時傳出人們的歡歌笑語,隨處可聞到青稞酒和酥油茶的芳香。孔繁森同誌站起身來,從柳枝上采下幾朵淺紅色的紅柳花,放入杯內的青稞酒中,對我們幾個援藏的同誌說:“人的壹生,不壹定非要幹出什麽驚天動地的事業不可,只要能像高原上的紅柳壹樣,甘於吃苦,樂於奉獻,就會得到社會的尊重,生命就會變得充實而有意義。”他喝了壹口青稞酒,笑著對大家說:“妳看那紅柳,論資格可謂是老西藏了,恐怕是和文成公主壹同來西藏劄根的。可她從不炫耀,從不驕傲,柳梢總是低垂著,多麽謙虛啊!”接著他又滿懷信心地對大家講:“我們援藏幹部要和藏漢群眾壹道,像紅柳那樣,發揚老西藏精神,團結起來,戰勝壹切艱難險阻,建設壹個美麗富饒的新西藏!”

在紀念孔繁森的日子裏,我們這些和他同期援藏的戰友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他的音容笑貌,想起了那歷經風霜雨雪卻永遠挺立的高原紅柳。

作者不僅僅只是為了介紹高原紅柳,更重要的是贊揚高原紅柳的堅持不懈,克服困難的頑強精神!也希望我們以後要作壹個這樣的人!

高原紅柳的主要內容

人的壹生,不壹定非要幹出什麽驚天動地的事業不可,只要能像高原上的紅柳壹樣,甘於吃苦,樂於奉獻。就會得到社會的尊重,生命就會變得充實而有意義。她從不炫耀,從不驕傲,柳梢總是低垂著,人要像紅柳那樣,發揚老西藏精神,團結起來,戰勝壹切艱難險阻,建設壹個美麗富饒的新西藏。

第壹段描寫了高原紅柳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頑強生存,默默奉獻,不求索取的品格。

第二段描寫孔繁森同誌借與援藏幹部的談話,表達了自己要像紅柳壹樣紮根西藏建設西藏的決心。

第三段寫了作者對孔繁森同誌的懷念與崇敬。

擴展資料

原文:

六月的若爾蓋草地,天高雲闊、牛羊肥碩,黃色的燈盞菊和白色的高原珍珠梅在清亮的陽光下安詳地盛開著。要是我們不曾讀過紅軍過草地的史實,要是我們不曾聽過草地上的人們講述70年前發生在這裏的所有慘烈和悲壯,我們以為若爾蓋就是若爾蓋,它被念出聲來是婉轉上口的,它的面貌裏也沒有哀傷。

地處川西北高原的若爾蓋草地方圓約1000多平方公裏。70年前紅軍經過這裏,度過了長征途中最為艱辛、險惡的時日。紅軍三過草地都是在秋天,秋天的水草地野草茂盛,草叢裏籠罩著陰森迷離的濃霧,使人難辨方向。草叢間積水泛濫,氣味腐臭,幾乎找不出壹條道路。人踩到綿軟的草包上,稍有不慎就會陷下去。

當夜晚來臨,風雨雪雹還會襲擊衣衫單薄的紅軍戰士。那時他們只有三五成堆、背靠背地擠在壹起休息。當東方發亮、隊伍繼續行軍時,草地上總有再也站不起來的戰士長眠於此據當地的壹些老人回憶,紅軍過草地時犧牲的10000多人並非都是因為陷進了沼澤,他們大多其實是死於饑餓。

當時的草地茫茫無際、渺無人煙,用壹位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的話說,“我們好像是地球上的最後壹批行人。”他們吃皮帶,啃藏民丟棄在草地上的爛皮靴,甚至吃糞便裏沒有消化掉的青稞粒最後,這支神奇的隊伍依靠崇高的信念、強韌的意誌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終於在收獲的季節走出了這片澤國。

紅軍的神奇在這壹方流傳著。壹位老人指著壹棵蓬勃的高原紅柳說,當年壹個紅軍小戰士餓得走不動了,為了不掉隊,拄著壹根拐杖堅持著走,走到這個地方時,他腿壹軟跪下來,死了。那拐杖卻不倒,紮在地裏長成了壹棵樹,那樹就是今天的高原紅柳。那個紅軍太小了,才十四歲。若爾蓋的人說,今天,這草地上所有蓬蓬勃勃的紅柳都是當年紅軍的拐杖。

我知道,小紅軍的故事是史實,拐杖變成紅柳的故事卻是傳說。世世代代,為什麽人們在知道了事實以後還需要傳說?也許那體現了人們對壹個已知事件仍不滿足的強烈認知態度,體現了人們對真善美的永恒追求,體現了百姓對紅軍的深切惦念和感佩。

壹個十四歲的紅軍戰士拄著壹根象征衰老的拐杖,帶給我們的也許是心酸多於驍勇,但是這位小紅軍的拐杖在百姓的口口相傳中變成了若爾蓋今天遍地的紅柳,便是希望多於哀傷了。我從此知道,這壹方百姓從來也沒有忘記過70年前那支勇敢、悲壯的隊伍,那次劃時代的舉世無雙的遠征。

我在十四歲的時候,是通過教科書和百看不厭的大型歌舞史詩《東方紅》中的《長征組歌》去了解長征的。

今天,當我親歷長征路的時候,當我和壹支作家的隊伍翻越了鷓鴣雪山,踏進若爾蓋草地的時候,這部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壯麗史詩,在我眼前是如此鮮活,如此可歌可泣。我認識了什麽叫慘烈,感受了什麽叫悲壯,理解了什麽叫奉獻和犧牲,領悟了什麽叫先鋒,什麽叫大無畏。而在百姓對紅軍的傳說裏,我感受到了“信仰”和“人民”這兩個詞的不同尋常的珍貴價值。

是高尚而堅定的信仰使紅軍創造了人類奇跡,是人民始終和***產黨同心同德使長征贏得了最後勝利。壹個民族獲得新生的希望,就誕生在這條由英烈們的血肉、筋骨和靈魂鋪就的路上,這是從沒有路的地方開出的全新的路,是人民***和國的誕生之路。

生活在今天的若爾蓋草地上的十四歲的孩子又有多少呢?我們走出草地,去參觀位於美麗的達紮寺鎮的縣寄宿小學。這所面積10000余平方米,實行雙語教學的寄宿制學校創建於1987年,面向全縣農牧民子女招生,十多年來已經向上壹級學校輸送了1000多名合格畢業生。熱情的校長率領著孩子們在開闊的操場上和我們見面,幾名同學代表為我們獻上潔白的哈達。

當我擁抱這些孩子時,我看見他們的面色是那樣紅潤、健康,他們的神情是那樣純真、開朗,他們的衣著是那樣整潔、鮮艷,他們整個的人是那樣幸福、自然。後來,他們坐在明亮的教室裏大聲朗讀課文;他們把我們贈送的學習本緊緊摟在胸前依依不舍地和我們告別我和我的同伴無不被這壹幕深深打動,那壹刻我們壹定都想起了70年前的那位十四歲的紅軍。

我常常感謝沈默的草地和雪山允許我們靠近它們,我相信那遍地淩霜傲雪的紅柳也應該是永不老邁的,因為在70年後的若爾蓋草地上,滿眼皆是壹個民族復興的希望。

作者簡介:

鐵凝,1957年生河北趙縣,當代著名作家。主要著作:《玫瑰門》、《無雨之城》、《大浴女》、《麥稭垛》、《哦,香雪》、《孕婦和牛》以及散文、電影文學劇本等百余篇,總計300余萬字。

散文集《女人的白夜》獲中國首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永遠有多遠》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哦,香雪》獲第4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青春片最高獎。

電影《紅衣少女》獲1985年中國電影“金雞獎”“百花獎”優秀故事片獎。部分作品譯成英、法、德、日、俄、丹麥、西班牙等文字。亦有小說在香港和臺灣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