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朗讀者》觀後感

《朗讀者》觀後感

 《朗讀者》是壹臺文化情感類節目,看了讓人受益頗多。那麽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朗讀者》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篇壹:《朗讀者》觀後感

 幾乎所有優秀的作品,都是從當下社會現狀以及情緒的投射。這是個追求“快快快”的信息爆炸社會,精神繃得夠緊,壓力總是很大,時間過得太快。文化類節目的悄然回暖,呼應著國民價值觀念以及生活方式的升級,滿足了大眾對於知識、審美、情感的多重高階需求,緩解了在信息碎片化時代的“文化焦慮”。

 《朗讀者》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生故事。作為壹檔用文字承載情感的節目,《朗讀者》的氛圍相對安靜,節奏更為舒緩,和追求刺激、熱鬧的“快消內容”截然不同,恰恰會滿足受眾在疲憊的忙碌之後回歸內心寧靜的欲望,感受朗讀傳達的力量。

 《朗讀者》不是壹檔讀書節目,而是用文字抵達情感,從每個人真摯的人生故事出發,分享親情、友情、愛情。這些人世間***通的情感,會幫助觀眾去了解和理解朗誦文字背後蘊含的寬度、厚度、濃度,遍嘗人生百味。

 節目每期以壹個充滿寓意的主題詞作為核心線索,有關“遇見”,有關“選擇”,有關“陪伴”,有關“眼淚”……名人和素人同臺,分別朗讀壹段曾經打動自己,激勵自己甚至改變自己的文字。它可以是壹篇散文、壹首詩、或者是壹封家信,甚至是壹段電影戲劇劇本。聆聽壹段安靜的訴說,就仿佛路過壹段人生。這些故事看似關於別人,其實映照著最為普世的情感。

 壹整季串聯起不同的人生關鍵詞。《朗讀者》還原著電視人的初心,希望節目帶來的觸動能溪流汩汩地從觀眾心靈流淌開來,在沈澱的甜美和安寧中,找尋自我。

篇二:《朗讀者》觀後感

 “妳有多久沒有朗讀了?很久了吧!因為很多人都覺得朗讀那是學生時代的事情或者說它只屬於壹小部分人。不,朗讀屬於每壹個人。”

 這段作為《朗讀者》的開場白,擊在了每位觀眾的心裏。

 “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生命。將值得尊敬的生命和值得關註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我們的朗讀者。”這是這檔節目的自白,也是出彩之處。重點放在挖掘人的百態——每位嘉賓帶來的不是幹巴巴的選取片段,而是自身的真實寫照,自己的人生感悟。

 既然名為“朗讀者”,那讓誰來朗誦就顯得尤為重要。節目的嘉賓設置沒有壹味地追求大牌,而是采用“明星+素人”這樣葷素搭配的巧妙結合。在2月18日第壹期節目中,明星陣容包括表演藝術家濮存昕、世界小姐張梓琳、聯想創始人柳傳誌、著名翻譯大師許淵沖,還有鮮花夫婦周小林殷潔,無國界醫生誌願者蔣勵這樣的普通人。

 在節目設置中,更是看出了節目組的獨具匠心。每壹期設置壹個主題,配上的闡釋,再選擇相關聯的嘉賓和朗讀的作品。第壹期的主題定為“遇見”,每位嘉賓都結合自己的故事選取最觸動自己的壹段文字進行朗讀。還設置了開場曲的演奏和結尾的彈唱。此番用心在綜藝節目中實在是少見。

 央視不出手則已,壹出手就是大手筆。

篇三:朗讀者觀後感

 繼春節期間央視剛剛播畢的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引爆全國觀眾對於中國詩詞的熱情後,2月18日晚,央視壹套三套聯合播出了主特並兼制作人的又壹文化綜藝新作《朗讀者》。

 此間壹眾娛樂綜藝節目熱鬧上演之際,《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等文化綜藝均刮起壹股清新之風,其中,《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總決賽更是壹舉奪得實時收視冠軍。此番,以制作人、主持人雙重身份推出的《朗讀者》,在“熱身”階段便引發關註。曾介紹稱,《朗讀者》不是朗誦節目,不是語言節目,而是人生節目和情感節目,這裏不僅有在各領域推動社會進步的人,而且有很多普通人。

 《朗讀者》第壹期節目以“遇見”為主題,邀請了知名演員濮存昕、知名企業家柳傳誌、世界小姐張梓琳、著名翻譯大家許淵沖等嘉賓,在節目中,濮存昕第壹個亮相,他講述了自己鮮為人知的壹段人生經歷,童年時竟被同學起綽號“濮瘸子”,他以壹篇老舍散文節選《宗月大師》致謝改變自己壹生命運的恩人,濮存昕感謝了壹位醫生,改變了他的命運。柳傳誌暢談因拙成巧的人生軌跡,高三時為何與成為百裏挑壹的飛行員的機會失之交臂。節目現場柳傳誌重現“父親的演講”,朗讀兒子婚禮上的家信,“柳式家訓”讓觀眾深受啟發。=張梓琳首度透露自己壹舉奪魁,當選世界小姐的決定性因素,並分享了為人母近壹年的驚喜與感動。

 在第壹期節目中,還特別邀請了四川音樂學院畢業的著名鋼琴演奏家李雲迪,從頭到尾彈奏《朗讀者》主旋律,成為壹大亮點。民謠之父胡德夫彈唱經典歌曲《匆匆》,充滿了意境。以朗讀和訪談為核心的節目內容,加上經典音樂藝術的組合,《朗讀者》首期獲得了巨大成功,實現了當制作人的開門紅。

 壓軸出場的是曾翻譯《詩經》、《楚辭》、《唐詩》、《宋詞》、《牡丹亭》,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壹“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的96歲高齡的著名翻譯家許淵沖先生。在現場與許先生娓娓互動,許淵沖道出了曾用翻譯林徽因詩詞追求女同學的獨家趣聞。已為中外文化傳輸做出傑出貢獻的許淵沖老人,近百歲高齡每天依然堅持工作到淩晨3、4點,他活到老、學到老,永遠用年輕人的心態努力工作,感動了觀眾。

篇四:《朗讀者》觀後感

 又是開場熟悉的音樂,同樣是那麽伶靈動耳的旋律。溫柔的燈光下出現壹個和藹的'舞臺。節目壹開始仿佛就暗示人們這是壹場心靈深處的旅程,那是青春、眼淚、過往以及世界上所有美好事物的交織,當它要來臨時,這壹切都給我們以親切的征兆。

 我曾以為那些在舞臺上呼風喚雨,在電視裏顰蹙舉眉的影視明星多少都有些攀炎附勢,在群眾的眼前全副武裝,在自己的工作圈裏人前人後。也許是我太過於不堪,讓我不相信那些外部形象。我心裏的演員之所以能稱作演員。哪怕是在現實裏,他們也或許戴著面具,進行著自己最擅長的事情。

 本期《朗讀者》中的壹位嘉賓演員——姚晨。她壹出場便讓我想起了那個武林客棧愛憎分明的郭芙蓉。記憶裏的印象猶如壹股暖流,好像在記憶深處找到的壹些欣慰吧。

 她的朗誦是《阿長與山海經》,節目泠然的配樂奏起,她翻開了書本。幾站燈齊刷刷地對準了她。現場壹片寧靜,猶如世界誕生前夕壹般,神秘而充滿期待。也不知何時,她的話語出現,打破這好似延續不絕的靜謐。她的聲音低沈而有力,仿佛真的帶人坐入時光機,帶著些灰色,來到魯迅的故鄉,見到南墻邊的小鎮。看到穿長袍的故人,看到梳著長辮的魯迅,壹起那個穿著素樸,滿臉褶皺的阿長。看到到阿長的好,聽到阿長的切切察察。最後不禁沈浸於此在“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遠在妳的懷裏永安她的魂靈”中,穆懷感傷。

 每個人都是獨壹無二的,只是在無數個獨壹無二的長短面背後,我們都有壹顆最初善良的心,猶如阿長。在演員姚晨傾情朗讀下,我真真切切地走進了壹個世界,並總愛沈思每個人的得失,猶如多愁善感的黛玉。我喜歡揣測每壹個人,經歷地多了。不免習慣成自然。其實那些所謂看透塵俗,患得患失的人。也不過是壹個自以為是的阿長吧。

 看了這次節目,我更喜愛姚晨了。喜愛她精湛的影視,喜愛她袒露靈魂的朗讀,喜愛她真誠潔白的內心。

篇五:《朗讀者》觀後感

 妳有多久沒有朗讀了?很久了吧。繼《中國詩詞大會》之後,央視於近日再度推出文化類節目《朗讀者》。首期節目中嘉賓們朗讀的書信,瞬間傳遍網絡,成為熱點語錄,引發人們對文學、對情感、對人生的討論。

 “只要妳是壹個正值的人,不管妳做什麽行業,妳都是我的好孩子。”

 “願妳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妳在不幸中學會慈悲。願妳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妳在寂寞中學會寬容。”

 “生命不是妳過了多少天,而是妳記住了多少天。”

 《朗讀者》首期,濮存昕、柳傳誌、張梓琳、許淵沖以及四川壹對夫妻朗讀的書信播出後,便被網友們整理成語錄,傳遍網絡。不少人形容這檔節目是電視綜藝的“壹股清流”。

 說它“清”,是因為《朗讀者》做到了形式“清爽”、內容“清新”、讓人內心“清凈”。主持人與嘉賓簡短的對話後,嘉賓們分享文字,並朗而讀之。看似簡單的節目設置,實則蘊含著厚重的文化內涵。每壹篇文字的選擇和朗讀,其實傳遞的是個人成長、情感體驗和人生價值觀。

 這種需要靜下心來感受和品味的節目,在泛娛樂電視生態下,難免會被認為是小眾的。節目組不諱言,策劃之初並不被看好。但當下許多風行的閱讀公眾號、聽書軟件,還是讓他們看到了受眾需求,並堅持下來——事實證明,即使在碎片化時代,安靜的閱讀和認真的聆聽也從未遠去。

 首度擔任制片人的更是堅信這個節目的意義。在她看來,很多人覺得朗讀是學生時代的事情,或者說它只屬於壹小部分人。其實不然,朗讀屬於每壹個人。

 “800多年前理學家朱熹說,凡讀書需字字讀得響亮。朗讀是壹種學習的方法,但更多時候,朗讀也是傳播思想、傳遞情感、傳承精神的壹種手段。通過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成風化人,也正是我們做這個節目的初心。”表示。

 為了讓《朗讀者》能擁有期望中的獨特氣質,邀請了北京奧運會閉幕式導演陳維亞、《中國青年報》總編輯陳小川、作家劉震雲、導演陸川等人,壹起加入策劃。在朗讀者的選擇上,不管公眾人物或普通人,唯壹的標準是必須具有閱歷和感染力,這樣才能很好地勾勒出文字所描繪的情感。而至於讀什麽,節目策劃之壹的劉震雲認為:每個人都有朗讀的原動力,他們讀什麽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什麽要讀這段文字,這段文字會與我們產生怎樣的***情?說到底,《朗讀者》想做的是從文學出發,走向情感和生命體驗,將每個人連接到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