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2004/11/25/0000027608.html
德國著名導演弗裏茨.朗1927年的電影《大都會》,是默片時代的科幻經典。影片虛構了壹個未來時代的城市,等級分明,上層階級居住在半空中的豪華住宅,工人們則住在深深的地底,終年不見天日,操縱維持整個城市正常運轉的機器。統治者的兒子則天真單純,整天無憂無慮地在頂樓的花園中玩耍。壹個偶然的機會,這個少年遇到了工人的女兒馬利婭並愛上了她。這帶他進入了工人的世界,看到了危險的工作環境和繁重的勞動,心中十分震驚。與此同時,統治者發現工人在秘密集會,而馬利婭正是集會的召集者,她號召工人忍耐、等待。盡管如此,統治者仍然感到危險,她讓發明家制造了壹個和馬利婭壹模壹樣的機器人,代替後者在工人中散播仇恨。假馬利婭煽動工人們毀壞了中央控制機,導致大水淹沒工人住宅區。危急時刻,真馬利婭逃出囚籠,和趕來的統治者的兒子壹起,拯救了瀕臨滅頂之災的工人們的孩子。最後,認清真相的工人們將假馬利婭像女巫壹樣架上火刑臺燒死,而統治者和工頭的手也握在壹起,象征和解的終於來臨。
每個世代的人都有他們對未來的想象,不論是基於對現實的恐懼,或是對明天的期待,不同時代的人們總會以其當代的思考基準繪制各自的未來藍圖。佛列茲朗的電影《大都會》,則更進壹步將工業革命、啟蒙運動以來人們對科學、機械的崇拜加以檢視、質疑與批判。
影片以具象的場景設計與空間建構創造出機械化未來世界的虛擬時空,運用視覺藝術的立即效果,引領觀眾走入佛列茲朗的未來觀,在那樣壹個奠基於機械美學而創造的冰冷空間裏,佛列茲朗讓我們看到了:大量生產的結果並非人人平等,反而是貧富差距的擴大與階級對立的日趨惡化,甚至導致如片中發生的勞資對立與工人革命;機械文明的過度發展所帶來的也並非更美好的明天,而可能是人性的泯滅,壹如片中邪惡的科學家及其所創造的機械人瑪麗亞。因此,對科學文明的質疑與檢視,也就成為貫穿《大都會》全劇的主題思想。
就影片的敘事結構觀之,《大都會》巧妙地運用資本家之子與工人領袖瑪麗亞交往的主線,將大都會中具有不同象征意義的、不同層級的人、事編織納入主題,高高在上、不知民間疾苦的資本家,代表了上層階級的剝削與冷漠,行事極端的科學家則諷喻當代科學主義的偏執發展,象征救贖力量的瑪麗亞則被冠以聖母之名,片尾洪水沖毀都會城、眾人獲救壹事,更是運用了水的意象與聖經諾亞方舟的隱喻相互輝映,深入闡述本片的主題意旨。
未來派建築大師聖愛利亞〈St.Elia〉曾說:「建築是居住的機械〈Machine for Living〉」,佛列茲朗於《大都會》中的空間調度即奠基於此,但影片中壹幢幢巨大、鋼鐵、冰冷的機械式建築,反而成為佛列茲朗藉以批判科技文明壓制人性的最佳利器,透過視覺構圖與明暗光影的對比處理,所有的機械產物成為人類生存揮之不去的陰影,占據極大比例的生存空間而威脅、壓迫人類的生存。影片中心性扭曲的上層階級與遭受生活迫害的下層階級,在佛列茲朗的眼中,或許都是機械文明的受害者!
人的未來究竟會如何?面對未知的明天,佛列茲朗以視覺影像的論證,提出了他對機械文明、資本主義過度發展的恐懼,但不論時代如何演變,人們對不可知的未來再如何恐懼,或許就如同佛列茲朗藉瑪麗亞壹角壹再強調的,只有懷抱愛與希望,人類才有更光明的未來!
還有壹部手冢的大都會,卡通片,在電驢上下載,我做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