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頓巴斯戰役的1943年頓巴斯戰役

頓巴斯戰役的1943年頓巴斯戰役

馬肯森首先受到遭到馬利諾夫斯基的西南方面軍打擊。該方面軍擁有近衛第1集團軍(瓦西裏·伊萬諾維奇·庫茲涅佐夫上將),近衛第3集團軍(德米特裏·丹尼洛維奇·列柳申科中將)、近衛第8集團軍(瓦西裏·伊萬諾維奇·崔可夫中將),合成第6集團軍(什列明中將)、合成第12集團軍(丹尼洛夫少將)、合成46集團軍(瓦西裏·瓦西裏耶維奇·格拉戈列夫少將)。總兵力565200人。機動兵團為坦克第23軍(220輛坦克)和近衛機械化第1軍(165輛坦克)。空軍第17集團軍(弗拉基米爾·亞歷山德羅維奇·蘇傑茨中將)提供空中支援。由於馬肯森7月份沒有進行徹底反擊,紅軍得以在伊久姆方向的北頓涅茨河擴大登陸場。現在,華西列夫斯基和馬利諾夫斯基準備利用這個登陸場,作為挺進巴爾文科沃、巴甫洛格勒、直至紮波羅熱的出發陣地。為了增強戰力,馬利諾夫斯基在8月10日派來了新銳的第6、12集團軍,以取代登陸場內損失嚴重的第8近衛集團軍。

但紅軍的第壹個行動,卻發生在伊久姆以北的方面軍右翼——茲米耶夫。這裏所連接的北面哈爾科夫戰場,當時還在激烈決戰。為了支援哈爾科夫之戰,8月11日淩晨,斯大林要求華西列夫斯基和馬利諾夫斯基務必有所行動。第二天的8月12日,第1近衛集團軍就向茲米耶夫市發起了進攻。8月13日,以茲米耶夫之戰為契機,西南方面軍右翼開始向克拉斯諾格勒進攻。茲米耶夫市本身,直到8月17—18日才被蘇軍攻陷。

8月16日,馬利諾夫斯基才開始主要攻勢。他的中部集團——第6、12集團軍由伊久姆地域的登陸場出擊。近衛第3集團軍也在方面軍左翼發起攻勢。為了支援進攻,紅軍實施了威力空前的炮火齊射,巨烈爆炸掀起的大量泥土就像直豎在空中!但因為彈藥不夠,炮擊並沒有持續太久,而蘇軍步兵已經投入了戰鬥。他們馬上意識到,德軍的火力點根本沒有被壓制,反而不斷噴射出炙熱的殺人烈焰。遭受重大損失的紅軍僅僅前進了1—2公裏。至8月18日,他們的散兵線就基本無法推進了。

8月18日,馬利諾夫斯基只得命令尚未休整完畢的近衛第8集團軍,投入第6、12集團軍之間。同樣從第二梯隊投入的,還有第46集團軍。近衛第8集團軍司令崔可夫很清楚炮彈不足的現狀,因此寄希望於在狹窄地段上發起壹次突然襲擊。8月22日拂曉,他開始行動,並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很快撕開壹道8公裏寬,10公裏深的口子。馬利諾夫斯基興奮不已,下令立刻投入坦克以擴張戰果!

值此關鍵時刻,紅軍的指揮和協調卻掉了鏈子。先是方面軍裝甲兵司令沃洛赫中將被流彈打死,而第1近衛機械化軍卻剛剛進入出發陣地。軍長魯西亞諾夫也不打算把他的坦克投入戰鬥,因為他根本不相信崔可夫已經取得了突破。德國人乘機調來了預備隊,以重炮轟擊蘇軍的增兵路線。德國轟炸機群也出現在天空,準備狠狠打擊可能出現的俄國坦克。投入機械化部隊的時機錯過了。8月23日,蘇軍繼續進攻。第1近衛機械化軍的坦克也以密集隊形發動沖擊。當他們翻過壹座山頭後,立刻遭到隱藏在灌木叢和地下的反坦克炮直射,戰壕裏飛出了用導線制導的反坦克“魚雷”,把蘇聯坦克撕裂成幾個大鋼快,拋出10—20米遠!紅軍又壹次受挫。

馬利諾夫斯基繼續鍥而不舍的進攻。220輛坦克支援著紅軍的步兵潮,不停沖擊馬肯森的防線。8月底前,他推進了50—60公裏,雖然尚未取得決定勝利,卻也從南面威脅了哈爾科夫德軍。同時,馬肯森的德軍部隊也被壹點點的吃掉。從7月17日—8月21日,德第1裝甲集團軍已損失27991人,僅補充6174人。

當馬利諾夫斯基艱難前進之際,在他的南面,晚兩天進攻的托爾布欣卻收獲巨大。 托爾布欣的南方面軍總兵力為446700人,並不如馬利諾夫斯基強大。編成包括近衛第2集團軍(格奧爾吉·費多羅維奇·紮哈羅夫中將),突擊第5集團軍(維亞切斯拉夫·德米特裏耶維奇·茨韋塔耶夫中將),合成第28集團軍(格拉西緬科中將)、合成第44集團軍(霍緬科少將)、第51集團軍(雅科夫·格裏戈裏耶維奇·克列伊澤爾中將),空軍第8集團軍(季莫費伊·季莫費耶維奇·赫留金中將),近衛機械化第2、4軍,近衛騎兵第4軍。賦予托爾布欣的任務是:突破米烏斯河防線,由古比雪沃地域向斯大林諾(頓涅茨克)實施主攻,與北面的西南方面軍壹道殲滅頓巴斯南部德軍。然後向梅利托波爾、克裏木半島和第聶伯河下遊方向進攻。

8月18日,托爾布欣開始對霍利德的復仇之戰。南方面軍的突擊第5集團軍、近衛第2集團軍發起猛攻。在其攻擊範圍內,只有德第17軍的第306、294、336步兵師。這幾個師早在7月下旬就被打得潰不成軍,現在更是無力抵抗,壹天之內就被紅軍突入約10公裏。經此大敗,霍利德的第6集團軍實力所剩無幾。盡管他上報的7月17日—8月21日損失只有23830人(補充3312人),集團軍戰鬥兵力卻僅余3萬余人。8月22日,第6集團軍戰鬥力量統計:第29軍8706人,第17軍9284人,第4軍13143人。

為了擴展戰果,托爾布欣將第4近衛機械化軍投入突擊第5集團軍打開的突破口。8月19日淩晨,該軍開始前進,勢如破竹,壹個晝夜就向西推進約20公裏,渡過克倫卡河,並奪取了右岸登陸場。從而威脅到了阿姆夫羅西耶夫卡和斯大林諾之間的鐵路線。壹旦切斷這條線路,霍利德的集團軍就將被攔腰斬斷。

紅軍的突破震動了整個南方集團軍群。霍利德竭盡所能遏制突破口的擴大,從北面調來第3山地師,從南面調來第111步兵師,由兩側夾擊突入蘇軍。曼施坦因也使盡解數,到處搬援兵救火。他從馬肯森那裏抽出第17裝甲師;從中央集團軍群討來第9裝甲師和第258步兵師;甚至拉來了A集團軍群唯壹機動兵團——第13裝甲師!

8月20日,德軍援兵和突入蘇軍,在55公裏狹窄正面遭遇!持續四天激戰,蘇方投入第31近衛步兵軍(第4、34、40步兵師),第4近衛騎兵軍,第4近衛機械化軍,德方投入包括第13裝甲師在內的3個師。蘇軍贏得了遭遇戰的勝利,並於8月23日攻占了阿姆夫羅西耶夫卡,將霍利德壹分為二。蘇機械化軍先頭自進攻開始以來,五天內推進了60公裏。已經對塔甘羅格德軍後方構成重大威脅。為了加快進攻速度,托爾布欣決定成立騎兵機械化集群,包括第4近衛機械化軍和第4近衛騎兵軍,由騎兵軍長吉裏欽科少將指揮。集群的任務是向南突擊,迂回德第29軍後方。 霍利德第6集團軍面臨著全軍覆沒的危險,曼施坦因稱其為“空前的危機”。他向希特勒告急,要求大量增援,否則就要“縮短戰線”——也就是說撤退。希特勒趕忙親赴烏克蘭,於8月27日在文尼察“狼人”大本營接見曼施坦因。他要求全線堅守到“敵人確信其進攻已無所收效為止”。

可曼施坦因已經“集中了火力”。他本人,加上集團軍司令,甚至還有軍長和師長各壹位,圍著希特勒,不斷強調他們兵力不足,北翼第8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也無法長期支撐。因此,頓涅茨是肯定保不住了。要避免這種局面,就必須給他12個新師,並從平靜地段調動兵力來替換疲憊部隊。

希特勒耐著性子聽曼施坦因的說辭。他當然不願意放棄頓涅茨,所以只能選擇抽調援兵。問題是東線幾乎沒有什麽地段是平靜的。8月28日,克盧格來談了壹次,也沒有實質性表示;北方集團軍幹脆表明壹個師也調不出來。

霍利德在前線已經支撐不住了。由於蘇軍快速集群的迅猛南下,他的第29軍極有可能被圍在亞速海沿岸。加上蘇空軍和亞速海區艦隊的活動,從海路撤退幾乎沒有可能。霍利德只得在8月30日放棄塔甘羅格,命令第29軍向西突圍。同壹天,增援而來的第9、17裝甲師和第258步兵師向東采取行動,策應了這次突圍。

8月31日,曼施坦因自作主張,允許第6集團軍撤退到“烏龜”陣地——斯大林諾南部,卡利米烏斯河西岸的非築壘防禦陣地。當晚,希特勒也授權曼施坦因讓第6集團軍和第1裝甲集團軍右翼撤退,當然必須是在“沒有其他辦法的情況下”。9月3日,希特勒又下令,必須無條件堅守“烏龜”陣地。同時對還能控制的地區進行徹底破壞。

但曼施坦因也確實沒有多少辦法了。由於霍利德的崩潰,其北面馬肯森的戰線也瀕於失敗。9月初,他的右翼被蘇第3近衛集團軍突破,並於9月2日丟掉了利西昌斯克。馬利諾夫斯基大喜過望,立刻將第1近衛機械化軍和第23坦克軍從右翼調往利西昌斯克發展戰果!紅軍壹路猛進,9月8日奪取交通樞紐紅軍村。第二天,紅軍坦克大膽機動,深入德軍縱深,壹舉奪取紅軍村西南的恰普利諾。

馬肯森的第1裝甲集團軍縱深被蘇聯坦克攪了個稀爛,防禦體系陷於癱瘓。9月10日,他戰線中北部的重要交通樞紐巴爾文科沃也落入紅軍手中。

托爾布欣也不甘落後,將第2近衛機械化軍投入戰鬥,繼續對霍利德窮追猛打。其第5突擊集團軍在第2近衛集團軍配合下,於9月8日收復頓巴斯州首府斯大林諾。當天,斯大林發布國防人民委員命令,祝賀南方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在頓巴斯的勝利。2天後,地面部隊又和亞速海區艦隊的登陸兵壹道,收復了鋼鐵中心馬裏烏波爾。在紅軍的巨大壓力下,德第1裝甲集團軍和第6集團軍不斷撤退。曼施坦因在頓巴斯的失敗已不可避免。

1943年9月15日,曼施坦因經希特勒許可,下達了向第聶伯河撤退的命令,並規定了各集團軍撤退後的防禦任務:最南部的第6集團軍,將控制梅利托波爾和莫洛奇納亞河,以防止蘇軍從這裏斬斷克裏木德軍退路。為此,該集團軍的主力將移交給A集團軍群;雖然曼施坦因不太樂意,但根據希特勒的要求,第1裝甲集團軍應堅守紮波羅熱橋頭堡。這個橋頭堡不僅掩護著至關重要的克裏沃伊羅格—尼科波爾的鐵鎢礦區,而且維系著A集團軍群北部側翼的安全;第8集團軍防禦克列緬丘格和切爾卡瑟方向;最北部的基輔方向,受到曼施坦因的特別重視,將由霍特的第4裝甲集團軍防衛,以防止紅軍從這裏實施大規模迂回。曼施坦因同時要求,德軍在撤退過程中,“各集團軍……只要有可能,就應與進攻敵軍進行戰鬥,以削弱敵人的進攻銳氣並贏得後撤時間”。

至此,德軍向第聶伯河的撤退已成定局。曼施坦因希望在這次撤退後,能夠借助第聶伯河寬闊的河面和高聳的西岸峭壁,為他破敗的集團軍群提供暫時的避難所,以逃避紅軍強大鋒芒的重擊!

西南方面軍突破德軍第1裝甲集團軍防禦後,於10日攻占巴爾文科沃,22日將德軍逐至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以南第聶伯河西岸。同日,南方面軍推進至莫洛奇納亞河壹線。為收復北塔夫裏亞創造了有利條件。遊擊隊、地下工作者以及由亞速海區艦隊輸送到塔甘羅格、馬裏烏波爾(日丹諾夫)、奧西片科(別爾江斯克)等地域登陸的登陸兵,對收復頓巴斯起了巨大作用。 此役,蘇軍在寬約450公裏的正面上向前推進約300公裏,擊潰德軍13個師,收復頓巴斯。蘇軍的作戰特點是,以坦克和機械化部隊快速深入德軍後方,破壞其縱深防禦,配合主力進攻。 馬利諾夫斯基(1898年11月23日~1967年3月31日) ,蘇聯元帥(1944),軍事家。生於敖德薩。1914年入伍,參加第壹次世界大戰。1916年2月隨俄國遠征軍赴法作戰。1919年回國後參加紅軍。蘇俄內戰和外國武裝幹涉時期,在東方面軍對白衛軍作戰。1920年初級軍官學校畢業後,先後任機槍排長、機槍隊長、副營長和營長。1926年加入聯***(布)。1930年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後,曾任騎兵團參謀長、騎兵第3軍參謀長。1937~1938年作為國際縱隊成員參加西班牙內戰。1939年起在伏龍芝軍事學院任教。蘇德戰爭期間,曾任步兵軍長,集團軍司令,沃羅涅日方面軍副司令,南方面軍、西南方面軍、烏克蘭第3 方面軍、烏克蘭第2方面軍司令,率部參加邊境交戰,斯大林格勒會戰、頓巴斯戰役、第聶伯河會戰、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戰役、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德布勒森戰役、布達佩斯戰役、維也納戰役等重大作戰行動,表現出卓越的指揮才能。1945年7月起任外貝加爾方面軍司令。蘇日戰爭中,率部遂行主要突擊任務,正確選擇主要突擊方向,使用坦克集團軍於方面軍第壹梯隊,周密組織協同,保證了進攻的高速度。因指揮有方獲蘇聯英雄稱號。戰後任外貝加爾-阿穆爾軍區司令、遠東部隊總司令、遠東軍區司令、國防部第壹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1957年10月~1967年 3月任國防部長,為加強蘇聯武裝力量建設做出貢獻。獲列寧勛章5枚。著有《警惕地保衛和平》、《勝利的偉大意義》和《俄國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