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古稱震澤、縣、五湖,面積2250平方公裏,古稱36000公頃。太湖海岸線長393公裏,東西寬55.9公裏,南北寬68.5公裏。湖中有大小島嶼48個,連同沿湖的山峰和半島,合稱“七十二峰”。湖中盛產銀魚、銀魚、鯖魚、蝦、蟹等水產品,周圍土地肥沃,故有“魚米之鄉”之稱。
無錫靠近太湖北半部,占據太湖景觀組合中最美的壹角。南屏馬跡,北枕龍山,湖中島嶼眾多,沿湖多山,山長水寬,被譽為“太湖之最”。
巢湖古稱南潮。金湖位於安徽中部,是安徽“金三角”的腹地,素有“東方日內瓦”之稱。
巢湖是中國第五大淡水湖,距安徽中部著名旅遊勝地方圓800英裏。它煙波浩渺,白帆點點,就像壹只夾在長江和淮河之間的碗。湖中央有孤山、嶗山兩個島嶼,有半湯、香泉、湯池、太湖山、雞籠山、野夫山、天井山三個溫泉,有任賢、魏紫、王翹、華陽、博山五個溶洞。這些自然奇觀,點綴在巢湖沿岸,猶如“眾星捧月”,構成了壹幅美妙的立體山水畫。
洪澤湖位於江蘇省洪澤縣西部,發育在淮河中遊的沖積平原上。以前是窪地,排水不暢,後來積水成了很多小湖泊。在中國的秦漢時期,它們被稱為涪陵湖。其中洪澤湖最大,面積達2069平方公裏,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中的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古稱破釜塘。
洪澤湖的整體形狀就像壹只昂首展翅的天鵝。由於洪澤湖發育在沖積平原的窪地上,湖底淺平,岸坡低緩。湖底比蘇北平原東部高出4-8米,為懸浮湖。在治理淮河之前,洪澤湖覆蓋著汪洋,既沒有固定的湖岸,也沒有壹定的形狀。參照治理淮河,也治理了洪澤湖。目前湖區東堤寬50米,長67公裏,幾乎全部由玄武巖條構成。從遠處看,它像壹座橫跨在湖面上的長城。這條長長的大堤不僅保護了下遊地區成千上萬的良田和上千個村鎮,還通過保留豐富的水源為航運、發電和灌溉提供了便利。
嶽陽樓下的洞庭湖是古代雲夢澤的遺跡。其湖面十分廣闊,自古就有“八百裏洞庭”之稱。雖然它的面積現在是以前的兩倍,但它仍然是中國第二大湖,煙波浩渺,水天壹色。範仲淹稱之為“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無邊無際。”
當妳遊覽洞庭湖時,妳不能錯過三江口。湘江、荊江、洞庭湖在那裏匯入滾滾長江,讓妳心胸開闊。此外,君山、香爐峰、千畝蓮蕩也值得壹看。
洞庭湖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橫跨湖南和湖北兩省。北接長江,南接湘、黔、元、潭四水,故有“八百裏洞庭湖”之稱。洞庭湖的意思是神仙洞府,所以它的風景美麗迷人。它最大的特點就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
湖邊風景極其優美,很多景點都是國家級景區,比如嶽陽樓、君山、杜甫墓、文廟、龍州書院等名勝古跡。最著名的湖是君山,風景優美。它是洞庭湖上的壹個孤島。島上有72座山峰,每天有壹小時左右的輪渡。君山,原名洞庭山,意為神仙洞府。相傳,4000年前,舜帝南巡時,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趕不上他。他們爬上竹子痛哭,眼淚滴在竹子上,變成了斑竹。後來兩位嬪妃死在山中,後人修建了她們的陵墓。他們也被稱為費翔和湘軍。為了紀念向君,洞庭山被改為君山。現存古跡,如二妃墓、費翔廟、飛來鈴等。君山的竹子非常有名,有斑竹、羅漢竹、紫竹竹、毛竹。這裏每年都舉行盛大的端午節、荷花節和水上運動。
鄱陽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位於九江至湖口的江湖交匯處。它接收來自江西、福州、廣西、饒和秀五條河流的水,並與中國最大的河流長江相連。正常水位下,鄱陽湖面積3914平方公裏,容積300億立方米。它每年流入長江的水量超過黃河、淮河、海河的水之和,是長江的調節器。
鄱陽湖煙波浩渺,水域遼闊,經過漫長的地質演變,形成了南寬北窄的形狀。南部最寬處有78公裏,北部寬度只有3-5公裏,就像壹個巨大的葫蘆系在長江的腰帶上。以永修縣松門山為界,鄱陽湖分為兩個湖,北湖位於湖西北,又稱西坡湖或羅星湖,南湖位於湖的東海,又稱東鄱陽湖或公亭湖。由於受東南季風的影響,鄱陽湖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從而形成了“袁澤綠草如茵,梅花在煙雨中,楓紅帶夏,竹歸雪”的濕潤季風氣候,成為著名的魚米之鄉。
鄱陽湖古稱彭澤、澎湖、公亭湖,在漫長的歷史時代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早在元古代的地質歷史上,湖區就是揚子海槽的壹部分。大約89億年前的燕山運動期間,湖區地殼發生斷裂,形成鄱陽湖盆地的圓錐體。
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彭”向南擴張,湖面達到今天的鄱陽湖。在彭南侵之前,地勢低窪的鄱陽盆地曾經是壹個人口稠密的城鎮。隨著湖水的不斷入侵,鄱陽湖流域的鄱陽縣和海昏侯縣相繼被淹沒在湖中,而海昏侯縣附近地勢較高的婺城則成為江西的大古鎮之壹。所以歷史上有“海昏侯郡被淹,吳城鎮出”的說法。
鄱陽湖上有許多名山和美麗的島嶼。湖口縣的石鐘山和大孤山、都昌縣的南山和老爺廟、幸子縣的羅星湖風景如畫,令人心曠神怡。九江市旅遊局通過遊船將鄱陽湖上的所有景點連成壹條線,即鄱陽湖水上旅遊線。
鄱陽湖流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經濟相對發達的富庶地區。中國歷史上許多傑出人物,如徐誌摩、陶淵明、林、、、等,都在湖區出生和成長。這裏發生過很多英雄事跡,比如周瑜的水師訓練,朱元璋陳友諒的鄱陽湖水戰,太平軍的“湖口勝利”,李烈軍的湖口“二次革命”。鄱陽湖是古代從北方進入江西的唯壹水路,鄱陽湖上文人墨客的軼事和民間傳說數不勝數。唐代詩人王波寫過“漁舟唱晚,栗鵬岸響”的名句,描寫了鄱陽湖上漁民捕魚歸來的歡樂景象。宋代詩人蘇軾在《李思訓畫長江島》壹詩中寫道“山蒼蒼,水茫茫,大姑小姨在江中”,描寫鄱陽湖勝景。
泰山景區分為美、幽、奇、奧、寬敞五個區域。其中,美景區依山傍水,古寺幽深,位於泰山南麓中路與西路之間的環山路線上。綠蔭環繞,幽僻處壹步壹景,令人目不暇接。它位於岱廟路和南天門之間。南天門到天街這壹段,雖然地勢平坦,但是天有洞天,景色特別宜人。這壹部分被稱為精彩區域。泰山的陰影是後石塢,這裏樹木蔥郁,鳥語花香,素有奧林匹克區之稱。開闊地帶位於大中橋,穿越黑龍潭,沿西溪橋至中天門,道路綠蔭鋪就,溪水幽深。
岱廟:位於泰安市內,南起泰安門和田童街,北至泰山盤島和南天門中軸線。是歷代封建帝王下泰山打坐時舉行儀式的地方。經過秦漢以來的修建,這裏有許多珍貴的文物。天寶寺,岱廟的主殿,是我們國王大殿的建築之壹,建於北來。大殿中央呈“東嶽泰山神”雕像,殿壁繪有“東嶽泰山神巡行”大型壁畫,東巡西歸。畫面以禮儀人物為主,場面廣闊生動。壁畫長62米,高3.3米。寺內東漢柏院有五棵柏樹,相傳為漢武帝所植。岱廟現存秦代至清代石碑160余塊,大部分藏於院內。正殿前有壹座秦始皇無字碑。庭院東北寶座,是皇帝來泰山打坐休息的地方。北館展示了壹些泰山文物。有秦立思的篆書《泰!11刻石。戴寺實際上是壹座集文物、詩詞、繪畫、書法、雕塑於壹體的綜合性博物館,而碑刻藝術的書法可謂是中國書法藝術的傑作,登泰山有兩條路,壹般是從東路登頂,再回到中天門,再由西路下山。東路起於代宗坊牌坊,直達天頂* * *長9公裏,爬坡道6293級石階。中天門是供遊客休息或登船的地方,還有壹條索道可以直達岱頂和月亮峰。
華山位於華陰縣,是五嶽中的西嶽。華山之險居五嶽之首,有“自古華山為道”之說。
關於華山這個名字的由來,有很多種解釋。總的來說,和華山作為蓮花是分不開的。在古代,“花”和“花”是常見的,正如《朱》所說:遠看似壹朵花”,故名。
華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峰。東風是華山的奇觀之壹。它也被稱為朝陽峰,因為在山頂上有壹個平臺,可以觀看日出和美麗的風景。北峰又叫雲臺山,三面高聳險峻,只有壹條山路通往南山。電影《華山向外走》就是以這座叫蓮花峰的西峰為背景,峰上有壹座“斧劈石”。據說童話《蓮花燈》裏的沈香劈山救母就發生在這裏。南峰大雁峰是華山的主峰,海拔2083米,也是華山最險要的山峰。峰上蒼松翠柏,樹木蔥蘢,峰東有壹條棧道飛上天空。中峰又稱玉女山,依附於東峰西墻,是通往東、西、南三峰的咽喉。
華山山路很險,風景很美。從玉泉源到黑龍嶺的山路沿途可以看到很多景點。從華山腳下到青柯坪,風景幽靜,山谷碧綠,鳥語花香,流泉垂懸,令人心曠神怡。青柯坪以東才是真正爬山的開始。這裏有壹塊巨大的旋轉石。站在石頭上看,像是懸崖陡立、淩空突下的“千足樓”。膽小的人就此打住,準備回去。只有勇敢和勇於攀登的人,才有機會欣賞華山上更美的風景。數千尺窄而陡的石階可容納壹人上下,370多級石階,沒有鐵索很難攀爬。過了千尺樓的白螭峽,就到了老君犁,這是壹條夾在陡峭石墻之間的溝狀公路。石階570余級,盡頭是“哀”。顧名思義,連猴子都擔心,可見懸崖有多陡。悲傷過後,我到達了華山的北峰。
南嶽衡山,中國五大名山之壹,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共有72座山峰,峰巒疊嶂。素有“中華長壽”、“五嶽鶴立”、“文明奧運區”之稱。現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景區示範點、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每年接待中外遊客300多萬人次。
中國的守約南越文化源遠流長。《星經》中記載南嶽恒山對應的是28夜暮光之星,掌管人間壽命,南嶽因此得名“首嶽”。宋徽宗在南嶽的碑刻“首嶽”至今仍在南嶽金劍峰的帝王巖中。康熙皇帝寫的《重修南越寺碑》第壹句話是:“南越是天南的巨鎮,應稱北鬥玉衡,又名壽嶽。又壹次,南嶽被定為守嶽。歷代史書常把歷代南嶽恒山稱為“萬壽山”、“萬壽山”。《辭源》中的“壽嶽”是“南嶽衡山”的意思,所以南嶽有“中國壽嶽”之稱。
南嶽,歷史悠久,最早封於唐虞,是古代帝王巡遊祭祀的地方。相傳姚舜禹來此祭國,巡疆狩獵;大禹曾在這裏殺馬告天地,得了壹本《金竹玉書》,立了壹座“治水碑”。現已留下白馬峰、金劍峰、禹王城等古遺址。從古到今,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朱、王船山、譚嗣同、、葉劍英、郭沫若、田漢、、胡耀邦、喬石、等著名思想家、軍事家、政治家、文人墨客來到這裏,留下了3700多首詩、詞、歌、詩和南嶽375處名勝。
南嶽古樹,吳越特有的風景,參天大樹,自然與人文景觀兼備。它壹直是人們的旅遊和避暑勝地。景區現有自然植物1.200余種,原始森林9處,其中珍貴樹種1.50余種,有東晉銀杏、明代古松、世界罕見的藻莢、神話中的搖錢樹、蓮芝等。祝融峰、水簾洞、方廣寺、藏經殿,自古以來以其高、奇、深、美而被譽為南嶽“四絕”。南嶽四季景色宜人,春天的奇花異草,夏天的雲海,秋天的日出,冬天的大雪,更是令人心曠神怡。
南嶽衡山,中國五大名山之壹,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共有72座山峰,峰巒疊嶂。素有“中華長壽”、“五嶽鶴立”、“文明奧運區”之稱。現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景區示範點、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每年接待中外遊客300多萬人次。
中國的守約南越文化源遠流長。《星經》中記載南嶽恒山對應的是28夜暮光之星,掌管人間壽命,南嶽因此得名“首嶽”。宋徽宗在南嶽的碑刻“首嶽”至今仍在南嶽金劍峰的帝王巖中。康熙皇帝寫的《重修南越寺碑》第壹句話是:“南越是天南的巨鎮,應稱北鬥玉衡,又名壽嶽。又壹次,南嶽被定為守嶽。歷代史書常把歷代南嶽恒山稱為“萬壽山”、“萬壽山”。《辭源》中的“壽嶽”是“南嶽衡山”的意思,所以南嶽有“中國壽嶽”之稱。
南嶽,歷史悠久,最早封於唐虞,是古代帝王巡遊祭祀的地方。相傳姚舜禹來此祭國,巡疆狩獵;大禹曾在這裏殺馬告天地,得了壹本《金竹玉書》,立了壹座“治水碑”。現已留下白馬峰、金劍峰、禹王城等古遺址。從古到今,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朱、王船山、譚嗣同、、葉劍英、郭沫若、田漢、、胡耀邦、喬石、等著名思想家、軍事家、政治家、文人墨客來到這裏,留下了3700多首詩、詞、歌、詩和南嶽375處名勝。
南嶽古樹,吳越特有的風景,參天大樹,自然與人文景觀兼備。它壹直是人們的旅遊和避暑勝地。景區現有自然植物1.200余種,原始森林9處,其中珍貴樹種1.50余種,有東晉銀杏、明代古松、世界罕見的藻莢、神話中的搖錢樹、蓮芝等。祝融峰、水簾洞、方廣寺、藏經殿,自古以來以其高、奇、深、美而被譽為南嶽“四絕”。南嶽四季景色宜人,春天的奇花異草,夏天的雲海,秋天的日出,冬天的大雪,更是令人心曠神怡。
南嶽衡山,中國五大名山之壹,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共有72座山峰,峰巒疊嶂。素有“中華長壽”、“五嶽鶴立”、“文明奧運區”之稱。現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景區示範點、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每年接待中外遊客300多萬人次。
恒山,古稱北嶽,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恒山、中嶽嵩山並稱五嶽。
北嶽恒山是海河支流桑幹河和滹沱河的分水嶺。恒山,被稱為108峰,從東到西綿延150公裏,橫跨山西省和河北省。西臨雁門關,東臨太行山,南接三晉,北接郁南、岱州,遼闊荒涼,巍峨雄偉。
居住在渾源南部的恒山主峰海拔2016.8米,其高度為五嶽之冠。恒山以道教聞名,古往今來以奇險吸引遊客。
相傳,四千年前,舜帝遊歷四方,來到恒山。他見山勢險峻,群峰奇立,便將恒山命名為北嶽。秦始皇時,世界名山12座,恒山被譽為天下第二山。歷史上,秦煌、漢武、唐宗、宋祖都曾來衡山祭奠。歷代皇帝之後,幾乎所有的使臣都被派往恒山朝聖。歷代名人、光棍,如李白、賈島、元好問、徐霞客等。還遊覽了衡山名勝,留下了吟詠衡山的詩篇。
西漢初年,衡山有廟。目前,費石窟的主廟是壹座建於北魏,唐、金、元時期重建的古建築。明清時期,恒山上曾大規模居住著寺廟。人們稱之為“三廟、四祠、九亭、七宮、八洞、十二殿”。可惜後來毀了,沒剩多少了。
恒山作為道教活動的場所歷史悠久。相傳,中國古代道教八仙之壹的張隱居在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