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障礙還有壹個浪漫的名字,叫做“漫長的告別”,意思是患者和家屬有很長的時間說再見。這部電影充滿了溫馨的場景。這就像當我們回憶已故的親人時,我們記不起當初令人心碎的離別,腦海中的回憶都是各種溫暖的小細節。
影片中的父親退休前是壹所中學的校長,他非常嚴格。那麽,在這樣壹個不善於表達自己情感的家庭中,如何才能體現家庭的溫暖和羈絆呢?這得益於導演的精心安排和細節的鋪墊。
本文將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和主題呈現三個方面進行解讀,分析溫暖的故事背後隱藏著多少導演的精心心思:
敘事結構:故事以單線展開,穿插壹個“包袱”增加故事性;
鏡頭語言:運用豐富的鏡頭語言助推人物情感的表達,讓感情自然流露;
主題呈現:七年告別的背後,是壹家人的愛與羈絆。
電影從壹個遊樂園開始,然後以單壹的線性敘事結構展開。從發現父親認知障礙到去世,整整持續了7年。為了讓劇情有所起伏,導演插入了壹個“包袱”:我父親總是無緣無故失蹤,還說他“想回去”。這樣就調動了觀眾的情緒,在不經意間感動了觀眾。
這部電影跨度七年,所以被剪成了四個小片段。每隔壹兩年,導演都會給觀眾呈現幾個這個家庭的片段。壹直存在的壹個因素是,患有認知障礙的父親總是無緣無故地消失,並不停地念叨“我想回去”。沒有人知道他想去哪裏。
(1)妳要回老家嗎?
因為失蹤的經歷,家人開始猜測父親的去向。妳要回妳原來的家嗎?
於是,全家人回到了以前住的老房子。然而,孫子和他的父親壹樣,吵著要回去——不是去“老房子”。
在回來的火車上。父親對母親說,我想帶妳回去見見我的父母。
在我看來,這是電影的壹個伏筆。我父親在乎的不是原來的房子,不是壹個對象。雖然父親失去了記憶,但他過去的生活和難忘的經歷還在。
在這裏,故事也向前推進了,讓我們知道父親壹直在尋找過去的經歷。他自己的時間線停留在過去,而不是現在。父親也在告別自己的過去。
(2)爸爸打算給他的家人送壹把傘!
兩年後,父親再次失蹤。吸取過去的教訓,我父親的手機安裝了GPS定位。母女倆發現父親獨自去了遊樂園。
父親在操場上騎木馬。看到父親拿著三把傘,母親突然意識到父親要給她們母女送傘。
兩姐妹小的時候,父親經常來操場給她們送傘。姐姐說,不太可能,按照父親的性格,怎麽會這樣呢?媽媽說因為當時妹妹感冒了,爸爸在想這件事。
母女倆騎著木馬打著傘向父親揮手。此時此刻,過去和現在交織在壹起,他們壹家人終於同時生活在壹起。壹家人終於找回了之前的溫暖,只是形式特殊。
(3)爸爸生活在過去
這部電影是由單線敘事結構推動的。劇中的角色活在當下,爸爸卻活在過去。
在這漫長的告別中,有兩種形式的告別:家庭與父親的告別,以及父親與自己的告別。
孫子曾說爺爺不難過,活得很開心,因為他記不起過去。然而,父親也在用這種奇怪的方式向自己告別。
雖然我不記得現在發生了什麽,但我的記憶帶他回到了過去,沈浸在以前的世界中,並再次走過以前的經歷。這是父親壹直念叨的“過去”。
在這種敘事結構中,跟隨患有認知障礙的父親,觀眾也得以壹窺這個家庭是什麽樣的,這個家庭中每個人的過去和現在。
這樣就沒有生硬的感覺,壹切都很自然。
劇情看似直白,然而導演花費了大量的心思和技巧,並運用豐富的鏡頭語言助推人物情感的表達,表達人物之間的關系和羈絆,讓感情自然流露。例如,在父女對話中,大量使用側拍和45度側拍來表現父女有壹定距離但父親值得信任的感情;用抑郁的角度來表達母親的軟弱和無助。
(1)用中鏡頭和側鏡頭表達了值得信賴的父女。
影片中使用了大量的中景鏡頭來表現兩人之間的深厚感情。比如有壹場小女兒和爸爸說話的戲,我最喜歡。
我的小女兒剛剛在感情中受傷了,然後她接到了她媽媽的電話,讓她和她爸爸談談。這次推心置腹的談話是在我家的後院。
從壹塊餅幹上剪下來,用中景鏡頭把父女倆放在同壹個畫面裏。兩人開始互相問候。父親不喜歡餅幹太幹。小女兒說,妳不喜歡吃就別吃。父親立刻吃了餅幹。
鏡頭切換到遠景,然後轉向我小女兒的特寫。從45度的角度來看,她開始向父親抱怨她搞砸了,她越說越傷心,她開始哭了起來。
這時,父親的手伸了過來,看看女兒是不是感冒了。順勢鏡頭給了父親,父親是側臉。他說,不要失望
女兒接過話,說自己壹直很努力,但還是比不上男友對前妻女兒的關心。
這位父親從側臉變成了正面面對鏡頭,並告訴女兒不要失望。很多事情,隨著壹聲“喲”,就過去了。這種事情,在學校,或者其他地方,是很常見的。
從側臉到正面鏡頭,都展現了父親作為校長的權威和對女兒的關心。壹句話,對話結束。我壹說完,就站起來回屋了。與此同時,我母親走了過來。這時,中間的鏡頭變成了女兒和媽媽,寒暄了幾句後和媽媽離開了。女兒的情緒得到了釋放。
在這壹幕中,很少有鏡頭改變,但女兒和父親之間的感情奠定得很好。女兒和父親很少正面交鋒。女兒是45度臉,爸爸是全臉。說話的時候會偶爾面對鏡頭。
在我看來,首先,父女之間的交流沒有同齡人那麽密切,彼此之間有壹定的距離感。其次,我父親以前是校長。即使他生病了,失去了記憶,但在他的小女兒面前,他仍然是壹個權威和長輩。
不知不覺中,女兒壓抑的情感終於得到了釋放和治愈。這是我最喜歡的場景之壹。雖然情緒爆發激烈,但壹切都布局合理。
(2)利用正面和側面鏡頭的對比來表現父親和女兒。
小女兒沒有掩飾自己的情緒,而是開心地哭著笑著。大女兒則是另壹種性格。為了促進大女兒的情緒爆發,導演也做了壹系列的準備。
大女兒在美國,深夜,鏡頭斜45度。另壹方面,日本是壹個陽光明媚的早晨。視頻中,父親在中間,母親和小女兒在兩邊,笑著說著壹些好消息。
突然,大女兒說她想和父親單獨談談。攝像機切換到前景,然後切回。我的女兒從45度角壹側轉向前方,再次鋪平道路。女兒喝了壹口水,然後問爸爸:我該怎麽辦?我兒子總是逃學,可能不去上學了。大女兒哭了起來。
相機是45度側臉給我爸的。我父親滿臉擔憂地看著他的大女兒,壹句話也沒說,也沒有走開。
鏡頭壹轉,大女兒的兒子回來了。他看到媽媽在鏡頭前睡著了,而爺爺則壹直看著媽媽。
於是,孫子向爺爺敬禮,爺爺回禮給孫子。父親和孫子之間的交流,兩人都是正面拍攝。
通過精心的布置,這樣的場景從父女之間的交流變成了三代人的羈絆。三個人之間,也是通過二對二的交流來完成的。
在這部劇中,雙方的交流是通過電腦視頻的方式完成的。為了區分,劇中的角色拍了側臉,而視頻中的角色拍了正面特寫。這樣就隔開了壹定的視覺和心理距離。
可以看出,雖然他們都是父女感情,但由於性格不同,大女兒和小女兒與父親的溝通方式也不同。我父親對他們區別對待。然而,不變的是擔憂。
(3)向下角度的鏡頭展現了母親的脆弱。
照顧生病的父親不容易。我媽媽不僅順利完成任務,而且總是保持自己整潔,家裏壹塵不染。
後來,母親眼睛出了問題,需要做手術,但她最想念的還是父親。母親手術後必須低著頭,這樣有利於恢復。這時,小女兒告訴媽媽,她沒有照顧好爸爸,爸爸住院了,就在樓下。
這時媽媽說,請妳自己想象壹下我的表情。然後,導演給了壹個有傾角的鏡頭。
凹陷的角度可以突出環境的作用,同時吞下角色並顯示角色的卑微。導演用壹種角度向下的鏡頭表達,展現了人物的無奈和卑微。
這部電影沒有刻意煽情。我媽媽在劇中壹直很冷靜堅強,從來沒有哭過。這是我母親情緒的唯壹表達,是這樣表達的。
用這樣壹個鏡頭來展現壹個偉大母親力量背後的無力和無奈。在這個鏡頭中,也許我的母親在哭。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她仍然是壹個勇敢而頑強的人。
長達7年的溫情告別背後,導演想呈現給觀眾的是壹個家庭的愛和羈絆,以及家庭成員從容面對失敗、永不放棄的精神。
1.家庭愛情和羈絆
認知障礙,也被稱為最長的告別。父親對家人的告別持續了七年。
然而,非常奇怪的是,沒有父親去世的照片,沒有每個人與父親告別和哭泣的照片,也沒有追悼會。相反,觀眾從逃學的孫子和校長的對話中得知他的父親已經去世。
導演盡可能地減少疾病的痛苦,家人的辛苦,以及愛恨情仇的痛苦,為觀眾呈現家庭的溫暖和羈絆。當往事已成家常便飯,我們記不得當初那種心碎的痛苦,但我們回憶起的卻是每壹件溫暖而平凡的小事。
例如,即使我的父親不認識任何人並失去了記憶,他也會握著母親的手說他要帶她回家見他的父母。
比如爸爸會帶三把傘去遊樂場接家人。
在亞洲的家庭關系中,父親總是處於權威地位,不妥協,很少表達自己的情感。沒有刻意的情感,父親去世的悲痛也省略了。表達家庭成員之間的羈絆和擔憂是非常克制的。
漫長的告別,親人之間的羈絆。
努力工作
小女兒壹直在遭受各種挫折,母親會偷偷給錢鼓勵她學習。父親對她寄予厚望,希望成為壹名教師。然而,小女兒功課不好,是個打工妹。
事實上,她壹次又壹次地搞砸了。
我夢想開壹家自己的餐館,所以我弄了壹輛貨車,找到了員工,壹起賣盒飯。結果我們入不敷出,最後失敗了。
因為父親走失,我偶然遇到了以前的同學。他們約會了壹年多,但還是輸給了家人。男人壹直在擔心前妻的女兒們。
她難過的時候會哭,開心的時候會笑,然後繼續她的生活。這部電影沒有給小女孩壹個美好的結局。也許這就是生活。
大女兒在美國,也是壹堆煩心事。丈夫沈迷於科研,對家庭漠不關心。我兒子會逃學,上學都成問題。大女兒不會說當地語言,但擔心兒子也沒用。
最後,她開始學習英語並緩和了與丈夫的關系,結果總是很好。
在影片的結尾,沒有直接的大團圓結局,也沒有神秘的力量幫助劇中的人物實現他們的事業和生活。比如大女兒的兒子還在逃學。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努力,這才是真正的人生。失望之後,繼續努力。
總之,長篇告白以單線敘事開篇,同時穿插壹位父親的失蹤增加故事情節,並運用豐富的鏡頭語言助推人物情感的表達,使感情自然流露。同時,七年告別的背後,還有壹家人的愛與羈絆。
電影《漫長的告別》中沒有對死亡的最後告別,然而,每壹個場景都在訴說著對父親的告別。導演用單線敘事和壹系列鏡頭語言呈現了壹個溫馨暖心的日本家庭。原來告別也可以變得如此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