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說的就是HBO的《西部世界》。
《西部世界》前四集的確足夠驚艷,人類構建出的機器人樂園,完全從屬於原始的欲望與發泄。用擅長的回憶閃回切換,喬納森諾蘭把這個機動樂園的冒險故事和機器人人性的覺醒結合在壹起,成功地提升了逼格。臺詞經常是莎士比亞、雪萊等人的經典名句(從字幕組註釋得知),甚至第壹集中甜水鎮酒吧大屠殺時的配樂,用的是英國傳奇搖滾樂隊滾石1966年的代表作《Paint It Black》(從網友討論處看來),還是交響樂版。當然,這首歌之前我是沒聽過的。
梅芙的崛起成為最大的槽點
具體來講,為了營造機器人反抗人類暴政的故事線,強行賦予老鴇梅芙主角光環,其“人性”的蘇醒過程實在是難以令人信服。
因為太過於醉心於情節的精巧,人物性格的復雜,執著到令人生厭,再高的逼格也無法挽回好感的逝去,是時候跟《西部世界》說再見了。
不過,這部劇集的原作仍然吊起了我的胃口,拜偉大的網絡所賜,1973年的電影原版也很容易就欣賞到了。
跟劇集相比,《西部世界》的電影版簡直就是聖母婊與直男未患癌的區別。
《西部世界》
以時下的水準來看,它的制作似乎粗糙。在1973年的當口,它前面有不世出的《太空漫遊2001》,隔後幾年又有風靡全球的《星球大戰》誕生,但這部電影仍然在科幻電影史上占有自己的地位,其超前理念在後二十年的科幻電影中如《侏羅紀公園》、《終結者》等片中不斷得到印證,絕對值得壹個大寫的牛B。
《終結者》的靈感源泉
《西部世界》中,光頭影帝尤伯連納飾演的失心瘋機器人The Gunslinger在樂園中大肆追殺遊客,決不放棄的樣子,是不是很容易讓妳聯想到《終結者》的T800,冷峻的表情,在《終結者2》的T1000上也可以找到,至於最後被火燒後只剩殘驅,仍然繼續向前,《終結者》系列有太多這樣的場面了。
被燒成炭的機器人仍然在努力追殺人類
跟火燒盡後露出精鋼骨架的終結者比,《西部世界》的機器人是寒磣了點
事實上,《終結者》導演詹姆斯卡梅隆正是《西部世界》電影的粉絲,《西部世界》的機器人世界觀和具體的呈現都激發了《終結者》的創作靈感。在拍攝《終結者》時,卡梅隆專門叫施瓦辛格去觀看《西部世界》,讓他去參考尤伯連納飾演的機器人The Gunslinger。難怪兩部影片中的機器人那種面無表情和壹往無前的氣勢看起來會那麽像。
兩代機器人的小眼神莫名相似
另外施瓦辛格還曾有機會出演機器人The Gunslinger,2007年,昆汀塔倫蒂諾曾想重拍《西部世界》,當時屬意施瓦辛格擔綱,不過最後未成能事。
第壹部電腦特效電影
燈越多,閃得越快,就越科幻
《西部世界》的拍攝成本在100來萬美元,在當時也是B級片的規模,不過最後票房超過1千萬美元,可謂大賣,錄影帶租賃上超過400萬美元的收入,足見它多年來壹直很受歡迎。
現在大家來看,當然會覺得這部影片制作粗糙。但在電影史上,它是第壹部使用了電腦特效的電影,盡管只有不到兩分鐘。
片中的電腦特效場面長這樣:
其實就是機器人的視角,影片中相像它看到的全是像素,類似的機器人視角在《鐵血戰士》、《終結者》等科幻片中都出現過,當然,畫面比《西部世界》要精良的多,但視角原理如出壹轍。
在1973年,要制作出這樣的畫面相當困難。要制作出壹秒鐘這樣的像素畫面,電腦工程師得花上八個小時的工夫。兩分鐘的特效畫面,制作時間長達9個月,花費20萬美元!
“電腦病毒”是它發明的
片中工程師對電腦病毒束手無策
現在這個網絡化的世界,“電腦病毒”這個詞已經爛大街。不過在1973年,電腦不單對家庭,對於機構甚至對於壹些國家都是奢侈品,更不用提“電腦病毒”這種概念了。《西部世界》中的機器人作亂就是因為不明電腦病毒作祟,樂園主管在分析原因時,明確提出是“電腦病毒”,這個詞是首創,並且在以後應用到了現實生活當中,不過“電腦病毒”真正普及,要等到1990年代中期,差不多是《西部世界》問世20年之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