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犯》主要寫了少年犯們在獄中思想轉變過程中所遇到的艱難、挫折,以及寫了管教人員的良苦用心,也側面抨擊了當時人們對子女教育方面的欠缺,更是對當時個別不負責任的父母醜行的控訴。從而,給搞教育的、給少管所、給家庭,也更給社會提出了很多值得人深思的問題,為教育少年兒童成才而不是走歪路,敲響了警鐘!
電影開篇鏡頭是壹臺警車,拉著新進少年犯來到上海市少年管教所。車中的壹個犯了“錯”的孩子,往車窗外看,看到人群中有他的妹妹和母親在追逐他的車。電影以推拉的鏡頭,從中焦遠景跟著母親和妹妹走,妹妹從人行道跑到車道,從車道跑到人群中,接著拌倒了,舉著傘過往的人們淹沒了他的妹妹和媽媽,這個車中的孩子懊悔地低下了頭。遠去的只有“嘟嘟”的警笛聲,天空仍然下著蒙蒙的細雨。電影結尾也用了這壹鏡頭,是著名女記者丁潔心回家看自己的孩子時,自己的孩子也在警車中望著她,這回沒有從車窗內寫親人的情形,而是從母親的視角看孩子、看警車。整個電影的首尾呼應,處理得非常妙,兩次對警車的鏡頭的描寫,如同敲響了兩次警鐘。使人被牽入了無限的思考中。
通過電影教育孩子的細節鏡頭有很多。像壹中隊隊長在評價做出玩具的孩子時,他只說了壹句話:“同樣是壹雙手!”是啊,同樣是壹雙手,為什麽就不能像現在這樣去勞動、去賺錢生活呢?難道只有下道才能活嗎?我看下道去偷、去搶反而活得更累、反而活得更提心吊膽吧?可見這句話對孩子們是應該有壹定教育意義的。讓人深思。
電影中還交代了壹個問題,就是孩子如果跟社會的小混混在壹起,就容易被拉下水。像丁潔心的兒子就是這樣。父親在國外上班,母親是記者天天不在家,很忙。只有個年邁的奶奶還都順著他。試想,這樣的家庭環境孩子和無人管有什麽分別呢?孩子能不學壞嗎?年齡小,自控能力差,閑散慣了,最終自然受社會負面人物的拉攏而走向了犯罪。這壹事件的交待,不僅僅是告訴孩子們要遠離壞人,控制自己的任性、嬌慣;也同時對父母們提個醒:管教孩子不要離得太遠,更不要離得太久。孩子是需要安慰的,是需要父愛和母愛的。自我發展很容易成長為歪脖柳。從這壹點看,孩子犯了罪,其實父母也就等於犯了罪。
對於監獄的說教,通過王剛吞剪刀壹事,深刻地指出了管教過程中的漏洞和不周全的地方,對當時的監獄可以說是壹種警示,也積累了經驗。孩子的教育,包括成年人改過自新的教育,是需要家庭的原諒和社會的理解,這樣才能真正的讓壹個人從深淵走向光明。如果想讓壹個人重見天日,我們每個家屬,每壹個社會的人都應該諒解他、鼓勵他和支持他去做好人。
整部電影除了出獄後考上大學的那位孩子,其余的全是由在押犯人和管教、所長們拍的。孩子超凡的演技,自編的歌、曲、舞,非常精彩、非常感人,透射出了青春的美麗、展示出了他們的才華。難道他們真的就是犯罪的人嗎?他們那種改過自新,重新做人的勇氣,在那青春萌動的年齡,通過壹曲《少年犯》感動了所有在場的人。這首歌是考上大學的少年犯寫的。而在少年犯對家長的匯報演出精彩中對社會也發出了壹個信號,就是:孩子們是無罪的,只是因為年輕,只是因為缺乏法制教育,只是因為很多家庭對孩子的壹種拋棄態度和不負責任,只是我們人類文明在不斷進步的同時,缺乏對壹些性格倔犟、壹些心理有壓力、膽小的孩子們的壹些關心。也許每天我們成年人對孩子多關心10分鐘,就會造就壹個有用的人才。也許因為我們把這十分鐘用在打麻將、上飯店、參加紅白喜事上,而讓壹個孩子走向犯錯、“犯罪”,甚至走向人生的失敗。就算孩子已經失敗了,就算孩子已經令人傷心了,難道看著他們可愛的面龐,看著他們多姿的身影,就忍心放棄嗎?不!我相信,所有看過這部電影的家長們、老師們,都不會這樣做。我也更堅信,能認真看這部電影的孩子們,尤其是那些已經逐漸墮落的孩子們能從中得到警示。
正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如果我們青少年中那些已經在逐漸走向低谷的孩子能從內心世界有個新的認識,能“重新做人”,那麽就如同《少年犯》主題曲中唱的壹樣,是被扶上了駿馬。也就意味著妳要進步了,要被人們關心和喜愛了。
電影在當時轟動壹時,並不是因為電影手段多麽高明,更不是什麽鼓吹。在我看來,能通過壹部電影提出讓人們關註的社會問題,讓人深思,讓人受感觸,並促使人們要改善這壹問題。這才是這部電影的最成功之處。
尤其電影對後代,對人,對人類文明的壹點提醒,更是值得推廣觀賞,這是壹部廣大中小學生所應該觀賞的好電影,真正意義上的好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