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舌尖上的電影

舌尖上的電影

《食物浪費的故事》是美國Anna Chai、 Nari Kye導演的壹部紀錄片。

這部2017年的紀錄片揭示了食物浪費的驚人現狀和巨大危害,提出了壹系列參考意見和建議。

該片在翠貝卡電影節上獲得好評,目前豆瓣評分8.4分。

影片揭露了令人震驚的食物浪費現狀,

如:美國生產的食物40%都浪費了,有超過90%的剩余食品都進了垃圾掩埋場。

為了生產糧食,人們濫墾濫伐、過度抽水、破壞棲地,導致生物多樣性流失。結果,生產出來後,有1/3生產的食物最後會被丟棄,每年有上1000萬噸的作物未采收便丟棄。

所有工業化國家因剩食損失的金錢,總和約6800億美元,超過臉書加google的凈值。

全球每年因浪費食物產生的成本高達1兆美元。

在全球有8億人餓著肚子的同時,每年浪費的食物高達13億噸。

那麽,問題來了,這麽驚人的食物浪費現象是在哪個環節發生的呢?

答:哪個環節都有浪費。

從某些現象來看,人類的本質是浪費。在食物供應鏈的每個環節都有食物浪費掉;食物過剩的問題,無論農田、超市或餐廳都有。

在耕種階段就已經開始浪費為數驚人的食物,沒人需要的農產品,丟棄;

在儲存運輸階段,無法維持作物的全部新鮮,不新鮮的,丟棄;

在超市,不好看、賣不出去的,丟棄;

在餐廳,吃不了剩下的,丟棄;

……

研究表明:溫室氣體大增的元兇之壹就是丟棄的食物。

壹棵萵苣要在垃圾掩埋場徹底分解,至少需要用25年。

食物分解的時候,如果缺乏氧氣,就會釋放出甲烷,如果從垃圾掩埋場釋放出來,就會進入大氣層,破壞環境,這種溫室氣體的威力比二氧化碳大23倍。

為此,美國環保署制定了剩食金字塔,幫助回收剩食,避免剩食落入掩埋場。

1任何食物都盡可能提供給人類使用。

如:壹些植物的莖,填入餡,可以當作意大利面的配菜,把原本不會入菜的部分做菜。

各地代代流傳下來的料理,都有運用別人眼中的剩食做成的經典菜肴。如馬賽魚湯,挑出受損、賣不出去的魚,用這些沒人買的魚,燉成壹鍋湯。

2次佳的選擇就是拿去餵食牲畜,再壹次成為食物。

如:博瑪火腿的原料來自吃廚余的豬。

3無法回收供人食用,也無法餵養牲畜的廚余用來發電,方式叫“厭氧消化”。

甲烷作為能源,可以為城市發電、為住宅供電、成為汽車的燃料,厭氧消化發電

每年可以為工廠省下240億美元。

4無法發電的可以用來制造肥沃的土壤,也就是堆肥。

讓作物回歸土壤,滋養下壹批作物。

人類唯壹賴以生存的家園是地球,目前地表的40%用於生產食物,導致森林、樹木、物種消失。

過去20年,人類破壞了地球10%的野地。

食物如此珍貴,如此重要,銷毀、浪費食物是很不敬的。

法國、意大利等國家相繼立法,對抗食物浪費。

?我們也應從中得到啟發,我國食物浪費情況同樣不容樂觀,

應當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采取積極措施,不再容許浪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