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腿本是宋朝傳,出在臨清龍潭寺(今山東臨清市龍潭寺),臨清潭腿***十路,十路潭腿[8]路黃連。
十壹、十二少林添,頭路出馬壹條鞭,二路十字鬼扯鉆,三路劈砸車輪勢,四路斜踢撐抹攔,五路獅子雙戲水,六路勾劈扭單鞭,七路鳳凰雙展翅,八路轉金凳朝天,九路擒龍奪玉帶,十路喜鵲登梅尖,十壹路風擺荷葉腿,十二路鴛鴦巧連環 在開始我們關於譚腿的故事前,先讓我們把時間撥回到2004年濟南的某家電影院,此時,正是周星馳的電影《功夫》熱映的時候。
銀幕上,“苦力強”背著沈重的貨物,忍受著老板娘的辱罵。直到有壹天,“斧頭幫”的人來到“豬籠城寨”時,人們對於“苦力強”的認識,才發生了壹個“質變”——素來忍辱負重的“苦力強”,在火機即將點燃澆滿汽油的鄰家姐妹前挺身而出,以自己的十二路譚腿與斧頭幫對抗。那強悍的腿法,讓無數的“斧頭幫”成員躺在地上呻吟。這引起了觀眾壹陣陣的驚呼聲。
當隱居於豬籠城寨中的三位武林高手對決時,那精妙的譚腿甚至贏得了“攻守並重”的說法。這也讓人們對於譚腿,有了壹個更加深刻的認識。
其實在臨清,譚腿不但是壹種功夫,而且還是眾多功夫的‘藥引子’,比如說練習肘捶,就必須先修煉譚腿。此外,很多孩子從小習武就先學譚腿,它就好比是基本功壹樣。 說起譚腿的起源,我們不得不說壹說當年的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的故事。相傳在五代十國的後周時期,身為後周大將的趙匡胤,跟隨周世宗柴榮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並且成為當時的禁軍將領。後周顯德六年(959年),柴榮帶趙匡胤北征燕雲地區,由於染病而故去,其子柴宗訓即位。
即位後的少皇帝柴宗訓,將趙匡胤升為禁衛軍的首領,壹時之間,趙匡胤幾乎拿到了整個後周的軍權。公元960年正月元旦,柴宗訓忽然接到戰報,聲稱遼和北漢合兵南侵(後有史料記載稱,此系趙匡胤和其他將領編造的謊言)。於是趙匡胤順理成章的帶兵前往征剿。
大軍出征前是要有先鋒的。雖然當時後周大部分的將領是趙匡胤的手下,但是也有壹批不屬於趙匡胤手下的將領握有壹部分兵權,而為了能夠順利的黃袍加身,趙匡胤將這批不屬於“自己人”的將領作為先鋒部隊,派往了北方。這其中,就有譚腿的創始人“昆侖大師”。
“歷史上關於昆侖大師的真實姓名,已經很難考證了,有壹種說法是,昆侖大師本來是後周的王爺柴貴,因為手中握有兵權而被趙匡胤任命為先鋒前往燕雲地區。”無論昆侖大師究竟是誰,可以確定的是,當時尚未出家的昆侖大師帶兵抵達臨清附近時,接到了趙匡胤陳橋兵變的消息。了解趙匡胤的昆侖大師覺得,此刻如果回兵,以自己手下的區區千名部隊,根本無法抗衡軍力強悍的趙匡胤,於是他選擇了遁入空門,終生不再過問是非。
由於昆侖大師出家前愛兵如子,因此他的部下對其非常欽佩,在昆侖大師解散了部隊之後,不少士兵仍願意追隨他。於是就定居在臨清附近。
當時的臨清有壹個龍潭寺,現今被劃到了河北臨西縣昆侖大師便是在龍潭寺出家的。由於追隨其的士兵較多,為了防止趙匡胤趕盡殺絕,於是昆侖大師便將自己所學的功夫傳授給了這些士兵,而這門功夫則以腿法攻擊居多,又是在龍潭寺中所傳授的,故而稱之為“譚腿”。 昆侖大師的譚腿創建後,立刻在魯西地區引發了壹股“譚腿熱”,作為自古便有尚武之風的魯西地區來說,譚腿的普及相當迅速。另外,因為有這條大運河,這也使得魯西地區的漢族武術交流比較發達。很多商人雇了當地的保鏢之後乘船沿大運河南下或者北上,這樣壹來,就等於是把魯西地區的功夫帶到了外地。”正是因為有了隋唐大運河的出現,使得魯西地區在當時已經隱然有了壹種領袖武林的氣質。
趙匡胤即位後不久,便發下皇榜文書昭告天下,舉行“全國性質”的比武大賽,以選出最好的拳種。結果,昆侖大師的徒弟們以譚腿壹舉奪得了當時的第壹位,成為了“宋朝十八家”(指最厲害的十八種武學門派)之首,並與串拳、大洪拳、小洪拳、華拳和少林拳並稱為當時的“六大名門”。
在隨後的日子裏,譚腿的名氣越來越大,而這與當時的歷史背景有著莫大的關系。縱觀兩宋時期,其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已經達到了當時世界的壹流水準,但軍事力量方面卻非常薄弱。在面對遼、西夏、金等國的大舉入侵時,宋朝的軍隊難有勝績,壹些中原的武林豪傑開始自發抵抗。
在這些戰鬥中,譚腿以自己獨到的特點,取得了不凡戰績。據史料記載,遼、金的士兵在徒手狀態下更擅長“摔”和“拿”等技巧,這種技巧最適合近身搏鬥,而善於利用腿部攻擊的譚腿,當時恰恰是克制近身肉搏的最好功夫,於是就成了對抗遊牧民族的實戰功夫之壹。譚腿克敵制勝,名揚天下,因此在兩宋時期,江湖中學習譚腿的人很多。到了明朝,譚腿已然發揚光大,朱元璋手下的開國大將常遇春,就是當時的譚腿名家。
更有意思的是,譚腿的壹些功夫跟現今武警學習的擒拿格鬥功夫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十二路譚腿中,有不少招式都是攻擊敵人下肢的,比如說攻擊敵人的膝蓋或者腳腕。根據人體生理學,人的膝蓋和腳腕,往往是最脆弱的地方,壹旦受到重力襲擊,就會被攻擊方失去重心平衡。既可以制服敵人,又可以不傷他性命。 雖然譚腿對於克制近身格鬥有著非常有效的效果,但是卻也並非盡善盡美。常人都知道,用腿踢人的時候,往往會露出很大的破綻,而且因為妳使用了腿,也會讓妳自身的下盤不穩,失去重心。在兩宋時期,譚腿壹直是壹種優點缺點都非常鮮明的功夫,與人對決的時候,妳壹腳踢中了別人,妳就贏了,萬壹沒有踢中,可能妳就要遭到對方的攻擊。就跟賭博壹樣,能不能壹腳踢倒對方是關鍵。這門功夫壹直到了明朝正德年間,才得到了改觀。
明朝正德年間,河南嵩山少林寺的相濟禪師拜訪了臨清龍潭寺。據史料記載,相濟禪師的武功很不錯,尤其擅長少林寺的絕學羅漢拳。而他此行前來龍潭寺的目的只有壹個,那就是拜會當時龍潭寺的住持,躍空大師。
原來,當年譚腿的創始人昆侖大師在開創譚腿時,只創下了十路腿法,經過多年來的廣泛傳播,譚腿形成了多種流派:原因很簡單,每個學會譚腿的人都會闖蕩江湖,他們會根據自己的實戰經驗,對於譚腿進行修正,這也就造成了譚腿流派較多。在當時看來,最正宗的譚腿莫過於龍潭寺的譚腿了
相濟禪師很快與躍空大師成了朋友,二人既可以談禪論佛,又可以切磋武藝。也是在這個時候,相濟禪師從躍空大師那裏學會了譚腿,而作為交換,相濟禪師也將自己的絕學羅漢拳教給了躍空。
後來兩位大師在切磋過程中,又對譚腿進行了改進,尤其是作為相濟禪師來說,他在原有的十路譚腿基礎上,又融合了少林的內功,重新為譚腿加了兩路,這也就是如今十二路譚腿的由來。而學會了羅漢拳的躍空大師,也將羅漢拳的拳法,融匯到了譚腿中,以此來彌補了譚腿在拳掌功夫的不足。
“我覺得,這算是壹種相互間的取長補短。譚腿利用羅漢拳彌補了近身搏擊的不足,而少林寺則利用譚腿修正了羅漢拳中遠距離攻擊的弱點。更重要的是,少林作為當時的武學領袖,它對譚腿的吸收包容,恰恰也是壹種推廣。”
除了普通的腿法攻擊之外,譚腿門中也會使用器械,其器械主要以燕翅鏜、牛頭鏜等稀奇古怪的兵器為主。“在我們這個門派中,刀槍劍戟這些普通兵器也有,但是就是沒有壹些軟兵器,這主要跟譚腿使用的燕翅鏜和牛頭鏜有關系。”
那麽什麽是燕翅鏜呢?壹根長長的鐵矛上,橫著壹根彎彎曲曲的利刃,猛壹看,倒是有點像十字槍,這就是燕翅鏜。這類兵器最適合的,就是破解壹些軟兵器。“什麽軟鞭啊,流星錘啊,壹旦甩過來,用鏜掛住以後,妳的兵器基本上就沒法用了,只能等著挨宰,所以我們門中,沒有修習軟兵器的。” 譚腿的特點就在於動作精悍,與那些八卦太極不壹樣,它的爆發力強,速度快,而且以攻擊人的膝蓋以下位置為主。”這樣壹來,攻擊者往往會身體下沈,避免了對方上三路的攻擊,而如果對方同樣以下三路的方式攻擊,譚腿則是攻擊人的腳踝、小腿和膝蓋為主,使得對方很難站穩身體。
而在融合了羅漢拳之後的譚腿,在上三路的攻擊也非常強悍,多以拳法中的“劈、砸”為主,使得對方難以還擊。手是兩扇門,全憑腿打人,譚腿四只手,人怕鬼見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