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提到美國的科幻電影,幾乎所有人都會對其稱贊不已。的確,美國藝術家們憑借自己的強大資金保障和高端的科技水平,制作了許多高質量的科幻作品,其中包括《星球大戰》(Star Wars)系列、《終結者》(The Terminator)系列等硬科幻電影。拿2010年上映的壹部影片《阿凡達》(Avatar)來說,在全球賺得了27億美元的票房。其火爆程度可見壹斑。2014年上映的《星際穿越》(Interstellar)更是憑借其精美的畫面和前沿的天體物理理論贏得了全球影迷的青睞。此外2015年上映的反應倫理道德的科幻電影如《機械姬》(Ex Machina)同樣引發了人們對人工智能的深思。總體來說,美國的科幻電影從故事情節、畫面渲染以及科學理論方面都體現的世界級水平。
壹、美國的科幻電影成功的現實因素
美國科幻電影體現了世界級水平的原因可以說是多方面的。首先便是科學理論的支撐。根據科幻文藝家Hubert?W?Frank的定義,“科幻電影所描寫的是,發生在壹個虛構的、但原則上是可能產生的模式世界中的戲劇性故事”。從這個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雖然科幻電影是虛構的,但是它在原則上還是要符合壹定的科學規律。也就是說,“科”要在此類電影中做理論支撐,而“幻”只是藝術表達手段,“科幻”就是將科學理論做壹定程度上的藝術升華,兩者相輔相成,缺壹不可。
1.先進的科學理念。比如在《終結者2》(Terminator 2:Judgment Day)中曾經出現過壹個“液體金屬機器人”的反派角色。它可以更具環境的需要變化成各種形態且有自動愈合的功能,正是這些奇特的功能使得少年時代約翰?康納(John Connor)的逃亡顯得異常艱辛。可能人們覺著液態金屬聽上去像是天方夜譚,但事實上,雖然還是初級階段,但科學家已經研制出了液態金屬,而且可以改變其形狀。在2015年3月23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的官方網站上登出的壹篇文章中就提到了“液態金屬可在吞食少量物質後以可變形機器形態長時間高速運動,實現了無需外部電力的自主運動,從而為研制實用化智能馬達、血管機器人、流體泵送系統、柔性執行器乃至更為復雜的液態金屬機器人奠定了理論和技術基礎”。在2004年上映的《後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這壹經典之作裏面就又運用到了壹個科學概念溫鹽環流。又如在《星際穿越》中運用的“引力彈弓效應”使飛船僅用14個月就從火星飛往土星,而正常飛行卻需要數年;不僅如此,該片還大量使用了“蟲洞”理論及相對論,使看似不可思議的情節有了權威的科學支撐。所以說成功的科幻電影壹定要以科學理論為基礎,這樣制作出來的電影才會讓人們感覺真實而非胡編亂造。而這也是為何“科”是“幻”的基礎。
2.雄厚的資金保障。其次便是資金投入方面。毋容置疑,美國科幻電影的攝制擁有足夠的資金作為後盾,其每部優秀的科幻作品基本上都是投資過億。還是以先前提到的《阿凡達》為例,“《阿凡達》的制作費用超過了2億美元,這還不包括宣傳費用等。”可以說,巨大的資金投入讓電影在特效制作及後期渲染上得到了提升,從而進壹步從藝術表現上升華了主題。
二、美國的科幻電影成功的文化因素
如果說先進的科學理念巨額的投資是美國科幻電影成功的外部因素的話,文化因素則應該屬於內部因素。且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處於主導地位。同時,文化會對民族心理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會向該民族對待事物的態度和對事物的選擇施加持續性的影響。
1.美國的時間取向。美國學者弗洛倫薩?克拉克洪在1961年出版的《價值取向的變奏》壹書認為有五種價值取向,其分別是人的天性取向,人與自然的關系取向,時間取向,活動取向及社會關系取向。而在時間取向中,又分為過去取向、現在取向以及未來取向,並認為美國的時間取向屬於“未來型”。雖然在美國文化裏也有“現在”和“過去”的影子,但是對“未來”的向往已經遠遠超過了對“現在”和“過去”的把握,因為美國人認為“來自過去的時間流(the temporal flow)在現時中略微緩行,但卻飛快向未來奔馳”所以總體來說,美國社會傾向於“未來型”的時間取向。
2.從時間取向分析美國的科幻電影的成功。既然美國的時間取向屬於“未來型”,那麽在這種文化的大背景下,美國科幻電影大多數都和這種文化導向是吻合的。因為科幻電影是基於現實的科學對於未來發展的展望,美國人可以通過科幻電影合理想象目前某種科技可能會給將來的美國帶來怎麽樣的影響,然後就可以對該種科技進行理性的評判。
在上世紀80、90年代拍攝《終結者》系列時,正逢計算機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也正是意識到了有可能在將來人類會越來越離不開電腦而最終被電腦“天網”所統治,屆時啟示錄將由人類自己書寫。而電影中的大部分預測在當今的生活中正在發生。試想,在當今社會人們對電腦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以至於沒有電腦和網絡人們就無法正常生活。另外,自上世紀越來越多的不明飛行物被“發現”以來,人類對於地球外生命越來越好奇。為此,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曾多次發射飛船試圖尋找外星人的蹤跡。但是,假如地球外生命的文明程度遠高於地球文明時會出現什麽狀況?如果他們是邪惡的,是好戰的種族,地球人又改何去何從呢?會不會再次出現象當年西方人入侵美洲、非洲時掠奪、殘殺當地民眾的慘劇呢?假如我們找到的地外生命是低等生命或發展程度低,我們會不會去掠奪他們呢?那麽人類到底該不該主動尋找外星人呢?正是由於科技的發展對社會的影響變得越來越難以預測和控制,美國人才會熱衷於科幻電影,所以類似於《外星人ET》(E.T. the Extra-Terrestrial)、《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等影片才廣受歡迎。同時,也正是在“未來型”為時間取向的影響下,對未來世界的渴望激發了眾多劇作家和導演的潛能,他們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和強大的藝術和科技手段為我們描繪了諸多對於未來世界的想象,從壹定程度上更加廣闊地打開了人們的想象力。
所以說,成功的科幻電影壹定要通過對未來給現實或未來以啟迪,給民眾壹個保護生態,保護地球重要性的啟示。而這正是科幻電影的精髓所在。而這也就是為什麽民眾酷愛科幻電影的重要原因之壹。
三、結語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逐漸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觀看電影作為茶余飯後的娛樂活動。但是,人們已經不滿足於電影對於生活本身的描寫,逐漸開始轉向對想象力的刻畫。其中的代表便是科幻電影。而在科幻電影的世界中,美國正是通過其強大的資金和科技優勢保證了其科幻電影在娛樂性、藝術學及科學性的平衡結合,給觀眾以視覺和科技的盛宴。美國科幻電影的成功因素也是值得借鑒的。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藝術的表現手法也在不斷成熟。所以只要能在“科”與“幻”之間做到平衡勢必會拍攝出,甚至是超越美國科幻電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