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讀書筆記?顧名思義,就是在閱讀過程中與文章作者進行情感交流,並做壹些摘抄、評論和註釋。
筆記變成了作業。
但是,如果簡化成作業,就不僅僅是交流了,還要寫成文字,寫在筆記本上。如果有,怎麽寫?
壹、分類和格式化因為是作業,所以我們再做筆記的時候,不能像平時那樣隨意,看多少寫多少,而是要有壹定的量化標準或範圍。
比如看完壹篇文章,總結了多少好詞、好句、好段,文章中有哪些精彩段落,有什麽感想(這個不壹定每篇文章都寫),妳都要壹壹列出來。
讀書筆記
怎麽形容呢?妳可以把每壹篇讀書筆記都當作手寫的報紙作業,有幾個重要的項目,尤其是積累和提取,應該同時保持整潔和美觀。
二、整理信息有時候,當我們閱讀壹本名著時,我們不僅僅是閱讀名著本身。比如四大名著,這是我們在小學必須要讀的,不僅僅是閱讀和抽象。
這類書籍,還要額外做幾項功課:了解作者的生平、時代背景、作者的評論、人物關系的結構,甚至其中出現的成語和歇後語,都必須涉及。
這部分可以簡單看作文學常識部分。
讀書筆記
第三,感覺這部分相對困難。許多學生不願意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如果老師沒有特別要求,我們可以減少工作量,例如,在壹兩周內寫壹篇讀書筆記或心得體會。為了使優勢成為絕對優勢,我們有時可以將這項工作作為每周日記來做。
讀書筆記
關鍵不在於字數,而在於能否寫出真實的情感經歷。
在這方面,我建議妳平時去壹些閱讀平臺甚至軟件和網站上瀏覽和閱讀。這些地方經常有各種讀者的評論和註釋。在閱讀過程中,如果我們能結合讀者的評論和註釋來理解它們,我們的感受就能更加深刻。
以上就是我們的“讀書筆記作業”。
第四,我自己的筆記,但是我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還是建議大家不要把這個任務僅僅當成作業。壹旦把它當成作業,裏面的內容必然會把“應付”和“敷衍”的成分帶入其中。
難道妳不為得到老師的壹次“閱讀”而對妳的勞動表現出壹點不尊重嗎?
過去,當我與我的學生和朋友討論如何寫日記時,我說我們的日記可以分為兩部分:“給老師的”和“給我自己的”。我們的讀書筆記也應該壹視同仁。
閱讀並做筆記。
俗話說,讀書必有收獲,而這種“收獲”不僅是在記憶上,更是在啟蒙上。泰戈爾曾說:妳不假思索地讀的書越多,妳就會越覺得自己知道。但是當妳閱讀和思考更多的時候,妳會清楚地看到妳知道的很少。
閱讀書籍和做筆記實際上是積累財富的過程,這是我們的想法和感受,也是我們的心路歷程。壹本好書可以極大地促進壹個人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培養,對我們的成長和成熟也有很大的幫助。這些好處不僅體現在我們的作業和分數上。
這壹點,其實才是我們在做讀書筆記時真正應該註意和珍惜的。
今天的分享到此結束。妳的愛好是什麽,做筆記時喜歡把精力花在什麽上面?歡迎留言壹起討論。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