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贖罪日戰爭是什麽樣的?

贖罪日戰爭是什麽樣的?

第四次中東戰爭(又稱贖罪日戰爭、齋月戰爭、十月戰爭)發生在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以下是我分享的關於贖罪日戰爭的內容。讓我們來看看。

贖罪日戰爭簡介

贖罪日戰爭發生在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源自埃及和敘利亞,襲擊了西奈半島和6年前被以色列占領的戈蘭高地。在戰爭的頭壹兩天,埃及和敘利亞聯盟占了上風,但在那之後,形勢發生了逆轉。到第二周,敘利亞軍隊已經撤出戈蘭高地。在西奈,以軍在兩軍之間夾擊,越過蘇伊士運河(原停火線)。在聯合國停火生效之前,壹支埃及軍隊已經全軍覆沒。

這場戰爭對許多國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與埃及和敘利亞(約旦)六日戰爭的慘敗相比,阿拉伯世界對戰爭的早期進展感到心理安慰。這種心態為未來的和平進程和埃及的門戶開放政策鋪平了道路。《大衛·皮斯營條約》使以埃關系正常化,埃及成為第壹個承認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而埃及幾乎完全脫離了蘇聯的勢力範圍。

這場戰爭使阿拉伯國家認識到他們不可能在軍事上打敗以色列,從而使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和平成為可能。戰爭結束時簽署的和平協議是自1948年戰爭以來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的首次公開對話。最終阿拉法特被迫放棄武裝鬥爭,試圖與以色列和平解決巴以爭端,於是阿拉法特和沙龍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贖罪日戰爭的評價

贖罪日戰爭的結果是阿拉伯國家趕上了以色列,扭轉了過去接連失敗的狀態,恢復了雙方的戰略平衡。這個結果的形成是歷史的必然。三次中東戰爭後,加速了中東民族覺醒的進程。第壹次中東戰爭的失敗,粉碎了中東國家對殖民主義者保護中東的幻想,也是北非和阿拉伯國家民族解放運動高漲的原因。埃及革命的勝利和蘇伊士運河的收復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第二次中東戰爭的失敗,導致美蘇取代英法介入中東。但是,美蘇對中東的幹預並不能保證中東各民族的利益。第三次中東戰爭的失敗,讓中東人民意識到必須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取得勝利。

薩達特總統對蘇聯的態度由過去的依附轉變為合作,增強了民族自主權,蘇聯操縱的裝備歸還埃及使用,也加強了其獨立地位。自行制定軍事發展政策,防止六五戰爭被蘇聯放棄的局面。第四次中東戰爭的進程也反映了薩達特政策的進步。他首先聯合了阿拉伯國家,建立了統壹戰線。幾乎所有的阿拉伯國家都支持並參與了戰爭,並在戰爭前期取得了勝利。而且薩達特總統能夠建立國際統壹戰線,不僅使西歐國家保持中立,而且贏得了大多數第三世界國家的同情,使以色列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立狀態,在這場中東戰爭中幾乎失敗。

從軍事角度來看,這場戰爭沒有徹底打敗以色列的原因有很多。本質是埃及等阿拉伯國家沒有強大完整的工業生產體系,無法獨立生產戰爭物資,無力應對長期的消耗戰爭。其次,在軍事體制上,沒有像以色列那樣完善的國家預備役動員體系,投入的軍隊武裝力量大多是職業軍人。初戰告捷後,他們無法迅速擴大戰果,讓以色列緊急動員,迅速失去軍事優勢;再加上戰術不靈活,使得以色列找到防守漏洞,穿越運河西岸,失去了戰略主動權。雖然戰爭以平局告終,但阿拉伯國家還是取得了成果。首先是打破美蘇公布的中東問題?在冰箱裏凍了二三十年?他的立場,把解決中東問題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削弱了美蘇主導中東的地位。

交戰雙方相互脫離了。經聯合國斡旋,埃及收復部分西奈半島,敘利亞收復大部分戈蘭高地。隨後薩達特主動與以色列友好,發起了土地換和平的政策,收復了全部失地,奠定了中東和平的基礎。從國際環境看,當時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無力長期支持離自己很遠的以色列與整個阿拉伯世界的戰爭,以色列也無力長期在多條戰線打消耗戰;阿拉伯國家聯合使用石油禁運武器對抗西方,也讓西歐保持中立,不支持以色列。薩達特獨立靈活的外交和軍事戰略贏得了國際社會大多數人的支持,他的土地換和平戰略也得到了包括以色列在內的中東大多數人的支持,符合中東的長遠利益。

戰爭的起因

贖罪日戰爭是阿以沖突的壹部分,自1948以來引發了多次戰爭。在更早的六日戰爭中,以色列發動戰爭,奪取了整個西奈半島乃至蘇伊士運河的停火線,並從敘利亞手中奪取了約壹半的戈蘭高地,吞並了整個巴勒斯坦,占領了約旦的大量領土。

戰前幾年,以色列在西奈和戈蘭高地修建了許多防禦工事。1971年,以色列斥資5億美元在蘇伊士運河修建了壹個巨大的堡壘系統。這個堡壘被命名為巴勒夫線,它的名字來自以色列的哈伊姆。Chaim Bar-Balef將軍。

埃及和敘利亞都想拿回在六日戰爭中失去的土地,但以色列高層不想歸還通過這種手段攫取的土地,並無視聯合國關於歸還土地的決議。

埃及總統納賽爾逝世於1970年9月。薩達特繼位,薩達特決定用戰爭的手段奪回六日戰爭中失去的土地。1971年,薩達特在與聯合國調解人貢納爾·賈林的談話中指出,除非以色列?從西奈半島和加沙走廊撤出所有武裝力量?並履行聯合國安理會242號決議的所有條款,埃及會嗎?為與以色列的和平做準備?以色列的回答是,絕對不會在6月5日之前撤到邊境,1967。

薩達特希望對以色列的小規模勝利能改變現狀。敘利亞總統哈菲茲?哈菲茲·阿薩德有不同的看法。他對與以色列談判完全不感興趣,認為只有完全通過軍事手段才能奪回戈蘭高地。自六日戰爭以來,阿薩德壹直在為巨大的擴張做準備,希望使敘利亞成為阿拉伯國家中的軍事霸主。在埃及的幫助下,阿薩德認為敘利亞軍隊有絕對的機會擊敗以色列,奪回失去的土地。阿薩德認為,談判只有在武力奪回戈蘭高地後才會開始,這將迫使以色列交出約旦河西岸和加沙走廊,並迫使以色列做出其他讓步。

薩達特期待著戰爭的到來,當時埃及的經濟壹直處於低迷狀態。拉斐爾·伊斯雷爾在薩達特的傳記中描述說,自六日戰爭以來,薩達特壹直面臨著埃及士氣低落的問題,他意識到在進行任何改革之前,他必須克服這種失敗的羞恥感。埃及的經濟已經陷入混亂,但薩達特意識到,他即將實施的改革將在壹些埃及人中間不受歡迎。軍事上的勝利將使他獲得人民的普遍支持。壹些埃及人,尤其是那些發起多次抗議的埃及大學生,強烈主張發動戰爭奪回西奈半島,而薩達特掌權以來壹直沒有發動戰爭,這讓他們相當不滿。

其他阿拉伯國家對發動新的戰爭不太感興趣。約旦國王侯賽因擔心,如果戰爭失敗,他將再次失去土地(約旦在之前的六日戰爭中失去了大量土地)。與此同時,薩達特向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和亞西爾?阿拉法特獲勝後,將讓他們管理約旦河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而約旦國王則認為約旦河約旦河西岸應該屬於約旦。而且在1970年爆發的黑九月危機中巴解組織和約旦的內戰中,敘利亞軍事介入支持巴解組織,進壹步造成約旦和敘利亞的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