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哪壹年開始,微博、微信、微電影、微小說、微訪談、微廣告、微生活等微型文化形式作為壹種新的潮流,已悄然在我們身邊蔓延,現在大有鋪天蓋地之勢。“微”型文化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當然在教育這片凈土中,我們有理由相信:微課程的影響和作用必然地有其壹席之地;並且,它的作用和影響會越來越強。
微課程就是關註小現象、開發小策略、積累小故事,研究“微問題、微研究、微課程”,充分體現了“小”,就是內容小:小現象、小策略、小故事、小教學;研究過程短:微問題微研究;用時少:課程傳播時長為十來分鐘。
作用二:搶占微課程的先機——快
微課程借助的是電腦PPT視頻技術,配有音樂畫面和文字說明,比起老師當面傳授速度快。微課程的課程形態貼近社會,聯系生活,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比起傳統課堂的理念更快壹步。學生可以在線瀏覽服務器上的網絡課件,課程資源中可以使用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多種媒體信息,是最有利於學生學習的壹種資源形式。
作用三:活
在班級授課制條件下,學生是原材料,教師是加工者,學校是加工廠。各型各色的學生被磨平了棱角,成了批量生產的產品,無個性、無特質、無差異。可是微課程的核心詞語第壹個就是“生動”,每個孩子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進行學習,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壹個學生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方式進行超前學習。在觀看視頻時,學生壹遍看不懂可以反復看,有需要的可以把以前的拿出來再看。這樣就不是“批量”生產了,而是靈活地呈現各種有特點的“產品”。學生可以提前了解知識,課堂有更多時間學習更深入的知識,可以在課堂上多發言,比看書有趣的多,比上課時單講和寫有趣,可以自主學習,上課比以前輕松、靈活。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隨時討論、記錄,教師可以答疑,添加常見問題、難點、易錯點等。
作用四:實
微課程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更多的主動權。在這個的過程中,教師要扮演內容呈現者、學習幫助者和課程設計者等多重角色,我們老師必須根據學生超前學習中提出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更加註重學生的質疑、交流、討論,真正、實實在在地做到了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