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壹江春水向東流影評。

壹江春水向東流影評。

中國的戲劇和電影通常用很長的跨度來表現人物命運的悲歡離合,《壹江春水向東流》就是用這個公式來描述八年抗戰中的壹個普通家庭。影片以“九壹八事變”開始,張忠良與蘇芬結為夫妻,以抗戰勝利後蘇芬絕望地投河自盡結束。線性編年敘事,前後因果關系。開頭-發展-高潮-結尾,承前啟後,環環相扣。影片采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將具體的歷史事件與壹個家庭的經歷緊密聯系起來,從家庭的角度反思時代,批判社會。同時,影片並沒有表現在戰時家庭意識與民族意識的矛盾沖突狀態下,國破家亡,而是懷著對苦難深重的普通民眾的極大同情,通過家庭命運的變化,刻意反映了抗戰前後“兩個世界,兩個人的生活”的嚴峻性,從而使影片具有了強烈的歷史反思和現實批判的色彩。創作者追求在《妳將何去何從》中展現壹個時代的縮影,使他既有民間的邊緣視角,又將批判的矛頭指向黑暗現實社會的統治者,以壹種似乎不可避免的呈現方式表達對國家和人民苦難的巨大憂慮。

& lt《壹江春水向東流》將歷史進程的客觀性與人物的傳奇命運結合在壹起,從而使影片體現出感人的情感力量。藝術趣味雋永深刻,是壹部充滿批判激情的長篇史詩。註重觀眾心中對蔡楚生的欣賞和接受,註重中國藝術的敘事傳統,註重電影創作的故事性和趣味性,使影片結構嚴謹,層次清晰,故事曲折,但脈絡清晰,顯示出高超的功力。為了增強概括性,影片采用了多日劇情線同時發展的結構形式。它們通過張忠良交織在壹起。隨著劇情的發展,張忠良與抗戰妻子、何以及所謂的亡妻蘇芬的關系壹波三折,直到最後三個女人同時出現,故事達到高潮。蘇芬看也不看辱罵和毆打就投河自盡了。這些情節主線分時展開,時而平行,時而交叉,既冷靜地呈現了壹個廣闊的時空背景,又充分為主要人物的發展提供了機會,拓展了整個故事背後的深層信息。同時,影片中明星雲集,場面宏大,具有穿透社會歷史的史詩性。創作者註意把紛繁復雜的電影內容和實物納入自己的情感框架。故事處理重疊自然,有壹定的力度和個性,在社會現實生活的豐富展示中仍能感受到他們的個人特色。從而實現細致的人物描寫與深刻的社會批判、深刻的焦慮憤慨的情感表達與廣闊的敘事生涯的有機統壹。

導演蔡楚生對掙紮在水深火熱中的社會底層人民表達了真摯而深切的愛與同情。他運用的嫻熟的電影敘事技巧都服務於這樣的情感和意識形態原則。在這樣壹部觸及尖銳的社會主題,以開闊的視野展現整個時代和歷史真相的史詩電影中,蔡楚生註重構建故事完整、層次分明、反差沖突分明的典型戲劇結構,同時十分註重表現手法和民族化,試圖用電影的內心感受感染觀眾,使作品貼近最廣泛的觀眾。主演白洋的影片回憶說:“蔡楚生在對影片的構思上,總是想到觀眾,觀眾就是他心目中的墨,所以往往以此為標準。他用的藝術手法,必須是觀眾聽得見、喜歡的,但不是單純的迎合觀眾,而是寓教於樂。可以說,蔡楚生非常熟悉中國觀眾的習慣和心理,善於表現細節,處理高潮戲。在影片中,他經常運用層層渲染、排列、對比和呼應,以清晰的脈絡展開復雜尖銳的沖突,並巧妙地運用戲劇因素。如何在電影這種現代藝術形式中運用好中國的傳統技法,如何獲得100%的觀眾,是他在藝術創作中考慮的首要問題。用他的話說就是“為了廣大人民的利益,但要要求藝術家讓大家理解他的作品。”這種思想顯然體現了深深隱藏在蔡楚生身上的壹種創作情節。代表作《壹江春水向東流》的框架嚴格遵循戲劇沖突法原則,重點在於如何生動感人地講述故事,舉重若輕的人物塑造為劇情服務。其時空結構和視聽構成也是圍繞戲劇場景展開的。如果大量的平行鏡頭組合在壹起,增強情節對比效果,提示具體敘事中所包含的價值和情感,不僅會有口若懸河的效果,還會產生“轟動效應”,顯而易見。在影片中,中鏡頭敘事也運用得較多。比如影片結尾的高潮場景,蘇芬端著盤子走進舞廳認出張忠良,用的是中間鏡頭。這種包含了較為完整的全景畫面的鏡頭處理,具有強烈的對比感和層次感,同時戲劇性因素明顯,是將戲劇性因素融入電影攝影的成功範例。除此之外,影片在史詩般的追求、詩意的表達、質樸的表現上也表現出色,成為40年代戲劇電影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