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影片立即被納粹控制。大批藝術家和電影制作人被迫流亡,如M. Reinhardt、F. Langer、S. Dudov、R. Siodmak、R. Oswald、H. richter等等。1934年,納粹頒布了新的電影法。從1936開始,禁止在報刊上發表影評,只介紹電影。到了1937,全國所有的電影制作機構都被國家接管,所有的電影發行公司和電影院也都在國家的控制之下。
希特勒統治時期,電影成為納粹思想的宣傳工具,銀幕上充斥著贊美領袖、戰爭勝利和娛樂的電影。在這期間,只有H. Koutna和W. Staudt導演的電影與眾不同。他們在枯燥的故事中註入了壹點現實主義的色彩,讓作品變得悲涼,比如庫特納的《基特與全球大會》(1939),斯陶特的《短調浪漫》(1943)。二戰後,德國電影業得到恢復和發展。
1946期間,德國西部占領區出現了壹批電影公司。1947年,第壹部故事片《在過去的日子裏》(H. Koutna導演)問世,描述了法西斯時期德國人民的生活。20世紀40年代後期制作的電影大多是關於戰爭期間的悲慘事件或戰後遇到的困難。這類電影有《昨日與明日之間》(1947,H. Braun導演)《漫漫長路》(1948,H. B. Friedersdorf導演)。總的來說,市場是被美國電影占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