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野花電影評論

野花電影評論

尋找屬於我們的伊莎貝拉

看完法國電影《蝴蝶》,久久不肯閉眼。仿佛眼皮壹閉,那些影像就會被人津津樂道,這個世界又會變得嘈雜嘈雜。不會再有天籟般的童聲提問,就像嬰兒的低語。

蝴蝶,像壹組清新的田園詩,以壹種安靜的方式,壹點壹點滲入眼睛和耳朵。那壹幕,透過蝴蝶彩色的翅膀,給了我壹個絕色的豪宅,那麽美麗,那麽安靜。

湛藍的天空下,壹望無際的綠色草原,微風中搖曳的金色麥浪,草原上燦爛的野花,還有小女孩撲騰的蝴蝶。在這部電影中,大自然的寧靜之美和生活的動感是如此融合。

這樣看來,圈裏幾個朋友對法國電影的偏愛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蝴蝶》沒有跌宕起伏、迂回曲折的情節,也不是刻意煽情,只是壹個平淡的故事。

麗莎,壹個八歲的女孩,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她媽媽在她結婚前生下了她,卻不知道怎麽照顧她。孤獨的麗莎只能和心愛的藍球作伴。當她媽媽站起來或回家晚了,她就獨自坐在咖啡店或電話亭旁的長椅上,無助地等待。直到有壹天,朱利安,壹個失去兒子的孤獨老人,把麗莎帶進了他的家。麗莎第壹次接觸到蝴蝶,和熱愛收集蝴蝶的朱利安壹起去尋找歐洲最稀有、最美麗的蝴蝶“伊莎貝拉”。

麗莎口齒伶俐,思維敏捷,不停地問各種問題,和固執嚴肅的朱利安鬥嘴。老年人和年輕人在不斷的爭執和妥協中越走越近。這壹旅程已經成為尋找愛情和親情的壹種方式。

法國美麗的鄉村風光和老少鹹宜的幽默對話,讓整部電影看起來輕松愉快。

法國天才童星Claire Bounnich是這部電影的亮點。她生動地刻畫了麗莎,壹個生活在單親家庭的聰明、孤獨、敏感的小女孩。她的微笑和悲傷是整部電影的光影,涉及到所有觀眾的視線和神經。

因此,該片在法國上映時,吸引了數百萬觀眾觀看,票房超過2億元。其中克萊爾·布尼什出色的演技功不可沒。她純凈的藍眼睛和羞澀迷人的笑容是這個殘酷世界的抗體,沒有人能拒絕這樣壹個精靈的安慰。

看法國電影總是讓人身心愉悅。原因是法國電影總能輕松幽默地詮釋深刻的主題。許多人生哲理和隱喻被系統地編織進了劇情的前世今生,並在細節中壹壹揭示。

這部79分鐘的電影其實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親情,友情,愛情,戰爭,金錢,命運,人生等等。看似是壹個極其深刻的話題,但這部電影卻用簡單的對話和凝練的鏡頭語言幾乎完美的詮釋了。

比如,當美麗的小鹿倒在偷獵者的槍林彈雨中時,朱利安沒有遮住孩子的眼睛。他讓她知道什麽是偷獵者。當朱利安爺爺把抓到的蝴蝶放進裝有能殺死蝴蝶的藥的瓶子裏時,麗莎冷冷地吐出了“偷獵者”這個詞。這是壹個意味深長的諷刺。成年人的世界裏有太多的理由和解釋,但在孩子眼裏,沒有實質性的區別。

例如,麗莎和朱利安在山上看到壹對夫婦。男孩要求女孩勇敢地和他壹起跳傘,以證明她的愛。

朱利安告訴麗莎,這對夫婦的愛情只是靠壹根繩子維持的。通常當人們要求對方做壹些事情來證明他們的愛時,他們表明他們不信任對方。沒有信任,愛情無法持久。

再比如,在壹次富人的聚會上,麗莎問朱利安如何變得富有。朱利安告訴她:做自己想做的事是最好的。

影片中也涉及了很多政治敏感話題(國內的電影審查制度中也經常出現這樣的術語)。反戰應該是它隱藏的主題。

我喜歡朱利安用他的手影給麗莎講故事。個人認為是全片最巧妙的表達。

麗莎想在睡覺前聽壹個故事。朱利安隨後躲在床單後面,借著昏暗的燈光,用手影生動地講述了動物王國和整個人類世界的殘酷。上帝之手同時創造了美、醜、善、惡。似乎在最後審判的那壹天,每個人都是要被懲罰的肉體。

這個比喻很形象,很震撼。三次獲得法國塞薩爾獎的米歇爾·塞侯(Michel Sehou)飾演的朱利安(Julian)在他的生活經歷中最大限度地表達了他的智慧和曠達。

朱利安和麗莎在農家樂住宿時,聽男主人講述政治與民生的沖突,戰爭的殘酷,人性的摧殘。大師老母親的身影,如蠟像壹般,也帶來了強烈的視覺震撼。

也是在這裏,朱利安最後說,他那麽執著於尋找“伊莎貝拉”,是為了滿足兒子的遺願。他的兒子患有嚴重的抑郁癥,生前只有壹個願望,就是想見到傳說中最美的蝴蝶伊莎貝拉。

家庭紐帶的主題在這裏得到了強調。雖然朱利安講述的很平靜,但其中蘊含的深厚感情卻令人動容。事實上,他深愛著他的兒子,但他從未對他說“我愛妳”。兒子早逝,所有的恩怨都來不及彌補。

所以在影片的最後,當警察出動人力營救不小心掉進山洞的麗莎時,這個深受感動的老人會對麗莎年輕的母親說:去告訴孩子,妳愛她。

在這裏,鏡頭語言轉向了法國的壹些社會問題,比如單親家庭孩子的撫養和教育問題。

朱利安對麗莎的媽媽說,不快樂的孩子通常渴望快點長大,擺脫讓他們感到痛苦的生活,去自己能控制的世界。

麗莎的媽媽突然醒了。

在野外,“伊莎貝拉”驚訝於麗莎的魯莽,老人帶著些許遺憾回到了家。但是導演在結尾掀起了壹個小高潮。老人和孩子費盡心思尋找的“伊莎貝拉”蝴蝶,其實就在家裏。她最初的形象只是壹個醜陋的蛹。

原來他們壹心追求的東西其實就在身邊,只是被忽略了而已。

這是壹個讓人會心壹笑的場景:下課後的小女孩每天沖過街區,跑上樓梯,氣喘籲籲地敲著朱利安的門,只為親眼看到壹只蝴蝶蛹蛻變成蝴蝶的過程。

導演給了4分鐘的鏡頭來展示伊莎貝拉從蛹中出來。伊莎貝拉在燈光下慢慢張開翅膀。那壹刻,美震撼了人眼,仿佛所有的痛苦都被忽略了。

似乎就在那壹刻,我聽到了麗莎內心的蛻皮。

辰光,我們生活中無法忍受的人,忍受著痛苦和折磨的人,就像壹只蛹,等待著蛻變的過程。從醜陋的蛹變成美麗的蝴蝶,是對生命中成長蛻變的最好比喻。

影片最後,麗莎釋放了伊莎貝拉。結尾的點睛之筆是小女孩神秘地貼著朱利安的耳朵說,我媽媽也叫伊莎貝拉。

朱利安擡起頭對她微笑。然後我們都找到了。

這是法國電影的另壹個感人之處,也是影片的主旋律。既是編劇又是導演的菲利普·穆勒擅長處理家庭喜劇。在這部影片中,他舉重若輕,將深意融於輕盈溫暖之中,讓整部影片充滿了幽默和人情味。劇本中的對話和導演鏡頭語言的運用,講究的是內心的忠誠和情感的忠誠,所以每壹個觀看的人都能從中找到* * *的影子。

法國人壹向擅長表達的浪漫,在本片中貫穿始終。雖然朱利安表面上很嚴肅,但實際上像個孩子壹樣天真。他和麗莎之間幼稚的鬥嘴讓整部電影變得有趣。

法國作為藝術電影的起源地,在很多方面確實值得借鑒,因為其深厚的電影文化是無與倫比的。

比如電影配樂音樂。在本片中,麗莎和朱利安的問答,用簡單透明的方式,詮釋了那些有意義又新鮮的人生哲理。小女孩的聲音活潑俏皮,老爺爺沈穩嚴肅。融合在壹起,聽起來清新清新。

法語壹直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小女孩的幼稚法語更是渾然天成。這部電影的配樂被很多人視為靈魂的洗劑。負責配樂的尼古拉斯·艾瑞拉用圓潤的鋼琴和流暢的弦樂合成了這首曲子,為影片增色不少。

再比如色彩的運用。這部79分鐘的電影就像壹次聲光之旅。曾參與藝術電影《轉瞬即逝的激情》和奧斯卡獲獎電影《美麗心靈》的攝影師尼古拉斯·海特(Nicholas Hite)用清晰的鏡頭將法國阿爾卑斯山的自然風光描繪成壹幅寫意山水畫。

國產片雖然不乏這樣的手筆,但總感覺是壹場視覺盛宴。暴食之後,味蕾麻痹,沒有值得回味的回味。所謂大投入,大制作,就像壹場轟轟烈烈的煙花,只在瞬間綻放,沒有可以長久的美好。再宏大的場面,再宏大的情節,沒有人文精神和文化內涵的支撐,妳都會感到蒼白無力。

但是蝴蝶不壹樣。雖然只是壹部低成本的小規模電影,故事也很簡單,但它就像壹面棱鏡,人們會從不同的角度對它進行反思。

今天的觀眾已經被許多歐洲電影寵壞了。他們要的是視覺和感覺的雙重享受,這種厚重的境界才是對電影藝術的終極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