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有關於第壹次世界大戰的電影嗎?

有關於第壹次世界大戰的電影嗎?

分類:娛樂和休閑》電影

分析:

西線壹切平靜

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反戰電影”之壹。

早期有聲電影中的扛鼎之作

強烈譴責了帝國主義戰爭,無情地揭開了籠罩在戰爭上空的“神聖”面紗,並表現出非常鮮明的反戰主題。

生產於1930

導演:路易斯·邁爾斯通

男主角:盧·艾爾斯

約翰·雷

第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

美國100張經典名片之壹。

在1962年西雅圖世博會評選的“電影誕生以來最偉大的十四部美國電影”中排名第三。

給人類帶來永久痛苦的第壹次世界大戰終於結束了。壹位名不見經傳的德國記者雷馬克打算開始寫壹部小說《西線無戰事》,他自戰爭結束以來壹直在醞釀這部小說。他利用業余時間完全寫作,小說僅用六周就完成了,但手稿在抽屜裏擱置了半年多,因為許多出版商不願意出版這部作品。後來,壹家出版社終於接受了它。沒想到,這部小說引起了很大的轟動。第壹年就賣出了65438+20萬冊,後來被翻譯成多種語言,總發行量超過500萬冊。因此,雷馬克從壹個默默無聞的小記者成為了舉世聞名的大作家。

導演路易斯·裏程碑看中了這部小說的主題,將《西線的壹切寧靜》搬上了銀幕。這部電影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被認為是奧斯卡獲獎以來第壹部具有強烈思想的作品。《裏程碑》以厚重的筆觸和簡潔凝練的手法生動地描繪了帝國主義戰爭的荒誕與殘酷。他通過壹個德國士兵從迷戀戰爭到冷酷和死亡的每壹個心理變化,渲染了戰爭的恐怖及其對人性的摧殘,表達了他對人吃人和將人們推向災難的當權者的厭惡,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回味和沈思。

在《西線無戰事》中,導演以出色的攝影技巧和寫實風格拍攝了戰爭、陣地、沖鋒、肉搏戰、殘酷恐怖和殘酷謀殺等場景,生動、逼真、驚心動魄,頗具印象派風格。同時,影片極高的藝術成就和豐富的內涵使其成為壹篇“優秀的博士論文”。

——謝爾蓋·愛森斯坦,前蘇聯著名電影藝術家

《西線無戰事》是最早的混合錄音有聲電影。導演裏程碑非常擅長使用聲音。他熟練地將對話、配樂和音效編輯在壹盤錄音帶上,這在當時是很有價值的。壹些鏡頭也很有意義,比如保羅去世時手部抽搐和下落的特寫鏡頭,這些鏡頭被稱為經典之筆。這壹系列因素使這部電影既有無聲電影的動感,又有有聲電影的豐富表現力。我們甚至認為永遠消除戰爭的最好方法是每年向公眾展示西線的寧靜。

——好萊塢著名影評人肖恩·索普

關於第壹次世界大戰的電影不多——尤其是近年來。然而,第壹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誕生的戰爭題材電影《西線無戰事》是壹個例外,它在今天看起來仍然非常犀利。這部電影根據同名小說改編,通過壹群德國士兵的眼睛展現了戰爭的殘酷,是第壹次世界大戰的真實寫照。同時,它也給了我們壹些啟示:有時沈默是展示戰爭的最佳方式。

——著名影評人阿東

在第壹次世界大戰期間,凱撒·威廉二世軍隊在東西線與俄國、法國、英國和其他國家交戰,戰爭非常緊張和激烈。德國* * *用美麗的口號呼籲年輕熱情的學生誌願者加入戰場。在德國後方的壹個小城市,壹群年輕學生在老教師坎特萊克的沙文主義煽動下報名參軍。只有19歲的保羅想成為英雄,所以他自願報名參加了* * *宣傳所謂的“英雄鬥爭”和“保衛祖國”的口號。他的朋友凱姆裏奇、穆勒和其他人也加入了軍隊,其中壹個名叫貝姆的人患有妄想癥,與他們在同壹支軍隊中。就這樣,被蒙蔽的青少年成為了軍人。他們離開家鄉和親人,為軍國主義效力。

保羅和他的同學們壹參軍就投入到緊張的軍事訓練中。他們在黑暗中起早貪黑,在松散、潮濕和黑暗的田野裏來回奔跑,幾番折騰後筋疲力盡,教官斯托不得不“訓練他們聽話”,成為“真正的德國士兵”。這些年輕人過去常常把生活和戰爭理想化,但現在他們天真的夢想破滅了。不久,經過訓練後,保羅和他的同學們被派往西線參加戰爭。這些年輕人從來不知道戰爭是怎麽回事。他們壹上戰場就受到炮火的轟炸。在隆隆的炮聲下,他們驚恐萬分,有的哭了,有的濕了褲子。幸運的是,他們遇到了壹個好班長卡欽斯基,他是壹名退伍軍人,對這些沒有經驗的“娃娃兵”照顧得很好。他主動安慰他們,教他們在戰場上生存的技能。於是保羅和他的同學們開始沖向戰場,殺死別人心愛的兒子,奪走別人的生命。在彈雨中,他們以“我不殺人,但人會殺我”的理念高呼“沖啊,殺啊”。他們失敗了,退役了,然後開始反擊。在高度緊張和恐懼中,貝姆真的瘋了。在壹次戰鬥中,凱姆裏奇的壹條腿被炸斷,他失去了年輕的生命。穆勒被化學氣體毒死。不僅如此,士兵們還要忍受地面上的饑餓、潮濕、疾病和惡劣天氣。保羅沈痛哀悼:“為什麽要戰鬥?”

保羅也在壹次戰鬥中受傷,被送往野戰醫院接受治療。康復後,他被允許回家看望母親。病重的母親看到兒子平安歸來特別高興。但她心中升起了壹絲淡淡的悲傷,她不知道兒子下次還會不會回來。保羅也擔心他將來是否能見到他的母親。

回歸球隊的日子即將到來。這壹天,保羅路過母校,看到老師們還在鼓吹戰爭,動員學生參軍。保羅討厭戰爭,對他們的壹舉壹動都感到憤慨,但那些學生仍然樂在其中!

當保羅回到前線時,他發現連隊裏有壹群天真幼稚的“娃娃兵”,但老同誌卻所剩無幾。原來,在他休假期間,班上幾乎所有的戰友都去世了,只剩下老班長卡欽斯基。這時,卡欽斯基因為部隊人手不足,出去給“娃娃兵”找吃的。保羅跑出公司,終於找到了老班長。久別重逢,他們非常高興。就在那時,壹架轟炸機飛來投下了炸彈。彈片飛向老班長,使他受傷。保羅盡力將卡欽斯基擡到醫療站,但他已經死了。

有壹天,雙方停止了戰鬥,西線異常平靜。在戰壕裏等待的保羅發現了壹只美麗的蝴蝶,但當他爬出戰壕去抓蝴蝶時,突然壹聲槍響擊中了保羅,他摔倒了。然而,在這壹天德國前線司令部的戰報上,“西線壹切平靜”被明確地寫了出來。

戰爭、生活和悲劇

自從有人類文明以來,就有戰爭。所有的戰爭,無論是戰敗還是獲勝,受害的都是無辜的人,那些嗜血的戰爭狂人給人類帶來的巨大災難是無法估量的。

戰爭曾經使大地變得陰森恐怖,許多人哭泣、掙紮和哭泣,試圖擺脫死亡的威脅,但他們只能無力地倒下,變成壹堆堆帶著十字架的墳墓!無數寶貴的生命被無辜殺害!

2004年7月28日,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隨後壹個又壹個歐洲國家被卷入戰爭。第壹次世界大戰主要分為三條戰線:西線、東線和南線。其中,西線是最重要的戰場,戰鬥也最為慘烈。因此,電影工業,特別是西方電影工業拍攝的第壹次世界大戰電影大多以西方戰場為背景。

可以說,第壹次世界大戰始於歡騰的群眾為行軍的士兵送行,並高唱《馬賽曲》和《在我的家鄉》等歌曲。交戰雙方的軍事欄上用粉筆寫著“聖誕節回家”的字樣,每個人都滿懷信心地期待著壹場短暫而光榮的戰爭。然而,他們很快發現自己卷入了壹場曠日持久的殘酷戰爭。

英國外交大臣厄爾·格雷評論說:“全歐洲都熄燈了。”國家、宗教、婚姻、仇恨、尊嚴、權力、金錢...所有這些就像導火線,壹旦點燃,就會引發戰爭,引發世界各地的流血事件。

現在戰爭結束了,但戰爭帶來的血淚不能忘記,這屬於人類靈與肉的創傷。人們厭惡戰爭,卻喜歡談論和觀看關於兩次世界大戰的電影,因為戰爭留給世界的啟示和思考是持久而深刻的,在我們心中形成了終身的屏障。

好萊塢電影制作人裏程碑的同名電影根據雷馬克的代表作《西線無戰事》改編,講述了壹群德國年輕士兵在馬恩河戰役前後對戰爭從興奮到厭惡的態度。在老師沙文主義的感召下,保羅和同學們懷著英雄理想投身於第壹次世界大戰。只有在他們真正投身於戰爭之後,他們才意識到戰爭的恐怖:那裏槍炮轟鳴,大地震動,到處都是鮮血飛揚,到處都是白骨。主人公保羅開始懷疑過去的理想。戰爭的殘酷和破壞徹底粉碎了他的英雄主義,他的內心發生了變化,他開始懷疑、厭惡甚至憎恨戰爭。終於有壹天,保羅爬出戰壕去抓蝴蝶,他在寒冷中中彈身亡。然而,與戰爭相比,個人生活是微不足道的。那天,前線指揮部的報告寫道:“西線壹切平靜”。

《西線的壹切靜悄悄》成為壹戰西線殘酷戰爭的縮影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部電影對人類的警示作用總是有限的,因為僅僅過了10年,人類就陷入了壹場更大的災難——二戰。(匿名)

獲得第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電影《翅膀》是壹部以第壹次世界大戰為背景的戰爭片。故事取材於第壹次世界大戰中兩男壹女的愛情故事,揭露了戰爭的罪惡。影片生動的生活感和壯觀的空戰場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愛情的安排上,全片也發展得流暢自然,不落俗套。《翅膀》是奧斯卡歷史上1的最佳影片,也是唯壹獲此殊榮的無聲電影,具有永恒的觀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