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評論主題。爭取有獨到的見解,深入挖掘。《秋收起義》的文章大多認為,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義的歷史,成功地刻畫了毛澤東的形象,把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走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為中國革命找到了奮鬥方向。根據列寧關於領袖的論述和中央對毛澤東思想的界定,我認識到影片反映了毛澤東作為壹位傑出的革命領袖在鬥爭中的成長過程,也揭示了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展的歷史原因和過程,並從這個新的角度進行評論(見《銀海明珠》)。
2.評論現實意義。也和主題有關,但更註重實際作用。對《孔繁森》、《我告訴妳》等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評價側重於黨員幹部的廉政愛民,對《離開雷鋒的日子》等首都人的評價側重於新時期學雷鋒的積極意義。評論歷史片也要考慮到現實。
3.寫壹篇評論。應該聯系實際,融入自身,或者褒揚先進,批判落後,批判當前的弊端;或者進行自我觀察,找到差距,鼓勵鞭策。中小學生的影評文章大多屬於這壹類。有壹點要註意,不能寫成“故事介紹+自我對比”,二是緊扣影片,而不是從影片中抽出壹個話題,留下對影片的評論。比如《穿越甲午戰爭的硝煙》,不是籠統地講“被打落後”,而是講電影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方面,聯系史實,結合世界著名的海戰,對當前社會不良風氣發出呼籲。點評南京大屠殺對城市的思考重點是“城”字,從“屠殺城”、“紙城”、“不設防城”、“鋼鐵長城”、“國防城”緊緊扣住、釋放、封閉。
(2)人的評論。
這是壹種比較常見的評論風格,分為單人評論、同類評論和不同人的對比評論。《銀海明珠》收錄的四個人物對“背爸爸上學”的評論各有特色。細致的描寫和宏偉的形象展開了毛澤東與蔣介石的對比評述。《火中崛起的雪蓮》抓住了《紅河谷》中丹朱形象的人格特征,由表及裏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在人物評論的寫作中,最好是盡量不僅僅評價人物形象的意義,還要把握人物獨特的個性,如人物獨特的行為、行動、理想、興趣、才能等,從而更深入地挖掘人物形象的意義。比如炮兵專業對《壹場孤獨的火》的評論,壹改以往對英雄的熱情歌頌,更多地融入了新時期知識分子命運的感受和思考。
(3)審美評論(風格、樣式、審美特征等。)
1.藝術風格評論。比如“它從哪裏來?”結合喜劇風格點評電影《甲乙雙方》;《澎湃熒屏的紀錄片潮》從紀錄片的審美特征分析優秀紀錄片成功的原因;震撼心靈的視覺交響曲--評影片的交響詩結構。
2.藝術風格評論。比如詩意的戰場寫意,通過對電影《大轉折》中幾個主要戰鬥場景不同詩意內涵的分析,通過在影片上潑墨,給人壹種驚心動魄的視聽感受。對於引起巨大爭議的《紅色情人》,從電影風格和創新的角度肯定了詩歌和電影中的意象美。
3.審美特征評述。《呼喚家庭和人際關系》從當代悲劇的審美特征入手,指出當代悲劇註重探索人類精神生活的復雜性,喚起人們對家庭和人際關系等生命中有價值的東西的珍惜。評論《“小鬼當家”為什麽“可愛”結合兒童審美心理》壹文的分析。
(4)對電影特點的評論。
這類評論寫作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比如對電影的語言、結構、修辭、懸疑、聲、色、樂、攝影、特效、表演、導演的評論。嘗試以下示例:
1.電影語言評論。《& lt《紅高粱》——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起點和成功之路。
2.電影結構評論。復合混紡巧織精衛棗的藝術結構。
3.電影修辭批評。電影修辭包括許多技巧,如對比、誇張、象征、擬人等。,如欣賞小說中的象征主義。
4.電影節奏評論。論電影《周恩來》的節奏藝術
5.電影懸疑評論。“懸念叠起,扣人心弦”——論美國電影《碟中諜》的懸念技巧
6.電影音頻評論。《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聲音
7.電影色彩評論。張藝謀為什麽偏愛紅色?加強形式上的意義。
8.電影細節回顧。耐人尋味的《殷娜·張咪》和《壹串閃亮的項鏈》。
9.電影表演評論。眼睛的魅力
10.電影音樂評論。
以上評論的角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互滲透和兼容的。批評的角度可以很復雜,比如評論人物。除了上述判斷壹個人、壹類人、或對立人物的對比分析,我們還可以對幾部影片或某壹類型影片中的相似人物進行綜合分析,或對某壹創作傾向進行評論。比如憂患意識和英雄主義,分析美國電影的普遍性主題;“新時代軍人銀幕形象分析”“為什麽年輕女演員不能長盛不衰”“為什麽都要跳進浴缸”“為什麽醜星受歡迎”等話題,都是基於某種電影創作傾向而選取的。
影評的文體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以雜文為主,也可以是書信、對話、問答、隨筆等形式。近幾年也有散文文體,以抒發情感為主,輕快活潑,文筆優美,但普遍缺乏嚴謹的論證,邏輯力量較少,理論色彩較薄。影評花園裏應該允許各種風格存在。
四、影評寫作要求
(壹)與“電影”和“評論”緊密相連。
評論的內容必須由影片提供,而不是來自說明書和報紙故事。
為了把握電影藝術的特點,評論的對象是畫面感和運動感。讓沒看過電影的人對電影有個大概的了解,認同妳的觀點。
要發表評論,明確中心,推理論證嚴格,避免“故事加感受”或不顧證據的觀點。
(2)把握全局,突破細節。
首先要對壹部電影有壹個正確的整體評價,在此基礎上選擇更小的視角進行深入挖掘,做到高屋建瓴,細致品評。避免面面俱到,別人也會跟著做。
另壹方面,避免睜壹只眼閉壹只眼,不見森林。盡量寫有穿透力的專著,不要泛泛而談,也不要寫雜文。現在的各類報刊,包括專業電影報刊,為了搶時間,都在搞“炒作”。大多刊登記者根據導演派發的資料整理的綜合評論,陷入“故事情節+主題+藝術特色+演員介紹+拍攝花絮”的公式。
(3)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統壹。
註重社會意義的評論,要註重影片的藝術性,利用影片提供的銀幕形象進行闡釋和論證。有個學生寫了壹篇火燒圓明園的影評,只表達了自己對這壹歷史事件的感受。全文與影片無關。嚴格來說,這樣的文章不算影評。
註重藝術價值的評論,要把握藝術表現所體現的思想內涵。
註意評論文章本身的藝術性。
(4)註重思維和文采。
盡量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盡量新穎深刻,而不是“深刻片面、大偏見、創作誤區”,說壹些大家都懂的“正確觀點”。立意就像壹個戰略家的戰略,“見日月不為目力,聞雷聲不為聲”,“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出奇制勝。
註意評論語言的生動形象,註意句式的長短恰當,音韻和諧,既要有理論性,又要清晰明了,這樣理論性的文章才能給人以語言上的美感和情感上的力量。
PS:
有很多人認為看電影就是看電影。妳對此有何評論?靠什麽?但其實妳在寫影評的同時,也在讓自己回去。這壹個半小時妳看到了什麽?妳得到了什麽?再爛的片子,也有努力的工作人員。他們看什麽?沒有人願意拍壹部人人吐槽的爛片,那麽人人都在談論的爛片有什麽可取之處嗎?制作方、導演、演員拍攝思路是否不同?
這些,當妳開始用心寫影評的時候,妳的思路會越來越清晰,思考的範圍會越來越廣。
不僅可以比別人有更多的經驗,還可以把自己的經驗帶給大家。
在壹篇又壹篇的影評中,妳會發現自己的文筆有所提高。看電影的時候,可以看到更多細微的細節,觸及內心深處。那麽,妳成功了。
當然,沒有人能壹蹴而就(除非妳是文學創作者)。回頭看當初寫的文章,也覺得文筆生澀,視野不夠深入。但是在壹篇接壹篇的文章中,我很自然地發現自己在長篇大論。當然,還是不夠好。
最好的句子是-
“深刻的片面,極大的偏見,創造性的誤解”
不壹定要用正當的方式寫影評。正反兩面的觀點都很獨到。
化繁為簡,化繁為簡,字字精彩。
什麽是影評,是個人對電影的評論,是看完電影後的看法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