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影評1科幻片壹直是美國導演最喜歡的題材,從著名的《星球大戰三部曲》、《二戰》、《天煞》到《《阿凡達》》、《摩天大樓》、《變形金剛》、《洛城之戰》、《異形戰場》、《超級戰艦》。
同樣是美國人拍的電影《地心引力》卻反其道而行之。主要講述了宇航員馬特和瑞安博士出艙修理哈勃望遠鏡時,衛星碎片墜落空間站,漂浮在外太空的兩人想盡辦法返回地球的故事。
這部科幻片貼近現實生活,情節簡單,沒有曲折的敘事,沒有外星人,沒有太空戰,沒有人類的愛情,人物設計簡單。大部分場景只由壹個演員完成,這對於國內部分觀眾來說有些不適應,也不符合主流科幻觀眾的觀看口味。但據消息,壹周內中國累計票房達到2億多。為什麽?
在我看來,除了影片在技術層面的出色表現和在3D技術視聽效果上的開拓意義,中國大量文化元素的出現是最重要的原因之壹。
大家有沒有註意到,影片的女主角最後壹定要去中國的空間站“天宮壹號”,乘坐神舟飛船返回地球。在天宮壹號的艙內,我們看到了古代的銅錢、乒乓球拍、彌勒佛、回力鞋,還有神舟儀表盤上的漢字,讓中國觀眾倍感親切和自豪。在這部科幻片裏,中國飛船成了壹直在外太空稱王的美國人的大救星,最終依靠中國的技術保住了性命。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的電影產業也在快速發展。據悉,中國繼2010成為全球第三大電影生產國後,2012總票房已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2013全國票房正大步向200億邁進。這些可喜的變化讓全球電影界對中國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
所以近年來美國拍的科幻片也有中國演員參與,鋼鐵俠擠進了《中國臉》;《《阿凡達》》和《變形金剛4》在中國拍攝,中國的文化元素越來越重要。
中國的文化元素經過幾千年的歷史演變,早就剔除了落後文明成果的糟粕,保留下來的才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對今天和明天都會有很大的影響。比如:書法、國畫、臉譜、京劇、印章、剪紙、皮影戲、戲劇、雕塑;故宮、長城、敦煌、布達拉宮、蘇州園林;唐裝、旗袍、中山裝等。,這些都可以為未來的科幻電影提供壹種創意和思考。
中國文化元素是中國文化的精髓,題材廣泛,內涵豐富,形式多樣,歷史悠久。都是起到傳承民族文化的作用,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在世界藝術文化的寶庫中,閃耀著獨特的東方文化魅力。
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優秀的電影作品都應該是優美的,新穎的,有欣賞價值和內涵的,引發思考,打動人心的。好的設計是突破,引領潮流,承前啟後,影響深遠。我們應該賦予中國文化元素以時代氣息。因為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人類的思維在變化。此外,中國文化元素和現代設計必須找到壹個契合點,這是我們新壹代文化工作者和設計師應該關註的話題。
筆者認為,在國際壹體化的今天,傳承與創新的融合,不是簡單的視覺圖騰的控制,而是文明精神的饋贈與寓意。展望未來,要想拍出中國自己的科幻大片,就要立足自己的文化,吸收外來的精華。只有經過深度的溶解和吸收,才能讓文化和電影設計自然融合,讓中國的元素真正成為中國制造。
《地心引力》的影評2以壹個遙遠的聲音開始,是地面指揮中心和宇航員之間的對話。他們壹邊聊工作,壹邊開著玩笑,氣氛似乎很輕松。這些對話也間接的介紹了主角身份的背景,以及他為什麽會在這裏。為了營造壹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鏡頭從頭到尾幾乎都在旋轉和顛簸,加上imax的效果,整部電影看起來有些顛三倒四。影片營造的視覺體驗可謂驚艷。
電影的每壹個結果都有為其鋪墊的理由,每壹次危機都不突兀。看電影之前看到了壹些對電影的評論,然後看電影之後也看到了壹些評論,包括科學評論,但是我覺得電影是壹種娛樂,有些科學的東西不需要太認真。故事的背景服務於故事想要表達的精神,整部電影非常細致地表達了女主心理狀態的變化。我覺得題目的引力不是物理引力,而是殘存的精神對人的引力。浩瀚的宇宙,迷蒙的星空,夢幻的地球,都是美好的,但更美好的是,活著站在我們的地球上,看到聽到別人,不管是親人還是陌生人。
克魯尼在影片中的角色描寫得很平淡,但他的個性非常偉大。他面對死亡時從容淡定,也能在死亡的路上指引女主角到地球。
女人獨自逃生的路簡直充滿了艱難,但當她決定去死的時候,她潛意識裏的求生欲徹底改變了她,不僅是當時,以後也是如此。“不再拼命”這句話表達了她接受自己過去的不幸,積極走向未來的心理變化。現在很多電影都逃不出愛情,感覺沒有妳我就沒有故事,可能是故事背景的需要,也可能是美國電影相對於國產電影在思想上的超前。宇航員之間對生命的尊重,比任何所謂的愛情之吻都更讓人心酸和感動。當女主以小人類的身份回到母親身邊時,她手中的沙子是最珍貴的禮物,再次感受到重力的女主會無比開心。
看完電影,感覺航天員真的很棒。不管影片是誇張還是不真實,我相信每壹個宇航員的升空都是壹次生死之旅。也許死並不可怕,但孤獨終老才可怕。不管我們抱怨生活有多累多麻煩,潛意識裏對生活的渴望可能是真的。只有在生死邊緣的時候,我們才能明白。雖然對影片的負面評價很多,但從我的角度來說,神舟天宮的發射並沒有讓我對航天事業和這些知識有那麽多的關心。至少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是成功的,引發了我對生死的思考,對宇航員的尊重,對地球的熱愛,對這方面知識的渴望。
《地心引力》的影評在3年底結束,各種電影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但至今優秀作品並不多。地心引力絕對是出類拔萃的強心針,讓人大呼過癮。壹個初次觀影的模式,RealD6FL就像是讓觀者身臨其境,逼真的效果壹度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在科幻大片領域,穿成這樣又酷又爆的觀影方式絕對是絕配,最後的結果也很美。
言歸正傳,誇誇地心引力的特效。我要說的是電影傳遞的正能量,是我想表達的壹種人生觀。換句話說,女主角對生活的渴望是被天空深深打動的。在浩瀚的宇宙中,人類是如此的渺小,就像大海中的壹葉扁舟。所以,只要壹點點風浪就能翻船,太空生存更是令人肅然起敬。
面對難以想象的孤獨,面對人生最大的挑戰,面對眼前的死亡,面對壹次次的錯誤和永遠離開人,所有的困難都把女主角推向了死亡的邊緣。但不畏艱險,在錯亂之後,整理了思緒,用壹種不可能的方式救贖了自己,回到了地球,令人感動。在整個過程中,妳不得不懷疑人類求生的本能到底有多強。()看過《地心遊記》之類的生存類電影,每次都會由衷的贊美最後主角們的成功。在生活的各種困難中,保持壹種正能量是不容易的,是我們力所不及的。
其實除了贊嘆《地心引力》中女主角對生命的渴望,影片中的死亡更是讓人感動。當宇航員豐泰的樂觀態度突然迎來死亡時,他毫不猶豫地放手,讓自己漂浮在太空中,給同伴們生存的空間,但他最終還是失去了骨頭。
這是壹種怎樣的勇氣和決心?那壹刻,在需要做出最重要決定的時刻,Font幾乎沒有任何考慮。他用自己的死點燃了女主角的求生欲望,達到了影片想要渲染的人文情懷的制高點。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需要我們果斷決策,但我們往往會猶豫不決,優柔寡斷,錯過最佳時機,稍縱即逝。
但影片中的方特不得不讓人佩服他的灑脫精神。在這麽短的時間裏,他有著平靜而樂觀的生活精神。即使死亡即將來臨,他也能從容應對,輕松決定自己的死亡。作為壹名經驗豐富的宇航員,他知道自己在那種情況下成了“拖油瓶”,決定放棄。
地心引力的故事很簡單,人物也很簡單。但從生與死兩個極端來看,卻表現了人類的欲望。為了生存,必須有死亡的意誌。換句話說,不是每個人都對生活抱有希望,但在危機時刻,也許妳的灑脫會成為他人生的解藥。
《地心引力4》的影評雖然科幻巨作《星際穿越》和輕喜劇《火星救援》等大熱的科幻大片將太空題材發展到了太空科幻的另壹個高度,但也無法撼動擁有七項奧斯卡大獎的《地心引力》的地位。引力引領太空科幻潮流,具有開創性和示範性。
在故事設計上,影片用最簡單的線性敘事方式,講述了壹個沒有復雜劇情和復雜人物關系的生存故事,從壹開始就能猜到結局。故事很簡單,但高潮叠起。在浩瀚的宇宙中,生命是如此渺小,溫度、空氣、失重、水和空間都可以不動壹根手指就碾壓生命。壹個人,在這個無邊無際的空間裏,要抓住救命稻草,獨立生存。這是這90分鐘裏我們和主角做的唯壹壹件事。所以《地心引力》在視覺上力求創造奇跡,在聽覺上巧妙運用蒙太奇,在心理上也做出了足夠的沖擊。地平線上的夕陽,靜靜燃燒的極光,海洋上巨大的浮雲,都從不同的角度帶來視覺上的新鮮感。漂浮的柊司就像壹根臍帶,在太空艙中形成了壹個奇妙的子宮,這是壹個奇妙的設計。在孤獨壯闊的空間裏,隊友相繼死去,壹個人的生存過程就是最明顯最簡單的戲劇懸疑。
不難看出,該片在臺詞和人物設定上有好萊塢式的雕琢,創意不盡如人意,但卻能順利呼應劇情。柊司失去了女兒,隊友馬特愛開玩笑,愛東拉西扯,於是設計了女主角的幻覺和馬特未說完的笑話來喚起遺憾,自然發展出女主角放棄等死,決定最後壹戰的情節。
這部電影在銀幕上的調度也足夠出彩。從影評開始,用12分鐘的鏡頭,欣賞太空的美好奇觀,介紹故事的人物、地點、時空,完整記錄第壹次沖突的前因後果。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導演很少使用蒙太奇進行拼接,嘗試用制作鏡頭營造有機空間,甚至完成了第三視角和第壹人稱視角的無縫銜接。
整篇文章雖然沒有提到引力,但它無處不在。在90分鐘裏,女主角柊司壹直在追尋看不見的引力。對女兒的向往引導她活下去,隊友要求她活下去,求生的本能激勵她活下去。
然而,我們不得不說《地心引力》中有壹個不充分的敘述。導演盡力用壹些鏡頭來表現這裏的生活有多孤獨,但緊張懸疑的劇情讓觀眾的註意力無法從主角的困境中根本轉移,從而使得孤獨沒有得到充分的表達。(唯壹能緩解緊張的地方就是屏幕設計誰又用了“太空子宮”了。另外,單線的劇情結構可以有效補充孤獨的表達,但會讓觀眾產生不知足的感覺。好在《星際穿越》和《火星救援》分別適當補充了這兩個短板:星際穿越運用了精湛的視覺特技,在劇情放松中多次設計宏大的視覺,采用了萬有引力的交響音樂手法並將其發揮到極致,與寂靜交替使用,完美呈現了生命的孤獨和宇宙的寂靜與宏大;《火星救援》依托原著小說的雙線劇情,從火星和地球敘述和觀察,豐富了劇情,填充了票房商業元素,展現了《拯救大兵瑞恩》般的人道主義情懷。
《萬有引力》這部影評5,就是典型的科幻類型和災難類型融合的作品。但與20世紀常見的科幻災難片末日類型不同,《地心引力》中的災難並不是《人子》、《抑郁癥》或《完美感覺》中的天災,而是近地軌道垃圾造成的人禍,而且這種災難並不指向人類的毀滅。但《地心引力》仍然是壹部主題上充滿後現代主義的作品:它仍然指向對現代主義所創造的人類中心主義的否定。在影片中,空間站的毀滅讓人類探索宇宙的步伐倒退了十幾年,像旋轉天篷壹樣圍繞著地球的宇宙垃圾也讓人類無法進行21世紀最常規也是僅存的宇宙活動——對空間站的科學研究,而影片中展現的技術似乎無力收拾這些高速飛行的怪物。所以,雖然結局中女主角瑞安成功逃回了地球,但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卻遭遇了悲慘的結局,事後能否重建還是個未知數。人類對宇宙探索的脆弱性和艱巨性是整篇文章最重要的基調。同時,人類在宇宙探索中的渺小與無助,對應著逃回地球旅途中的堅韌:當女人迷失在失重的宇宙中時,無助而恐懼;當女主利用天宮,跟隨重力飛向地球的懷抱時,終於頑強地從水中浮出,獲得了新生。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太空垃圾繞地球做圓周運動所需的向心力和落到地球上的女人做加速運動所需的拉力都是由引力提供的。這種永恒的普遍規律,就像生命的永恒背景壹樣,既能使人類活動的結果成為災難,又能拯救人類自身,使得影片中人類的掙紮既偉大又無奈。
電影《萬有引力》顧名思義展現了時代:在冷戰時期宇宙大探索的鼓勵下,人類的目光終於轉回地球,被地球的“萬有引力”牢牢吸引和禁錮。如今,人們希望追求人類社會的物質和精神進步,但太空探索的步伐卻停滯不前,甚至倒退了。在這樣壹個時代,積極探索的電影,比如《飛向太空》、《太空漫遊2001》,已經不具備社會條件了(其實在這些電影的時代,如何返回地球甚至不是壹個需要刻意討論的問題,因為他們的劍指的是探索宇宙的命題)。在我們這個時代,即使是以探索宇宙為主的宇宙電影《星際穿越》,主角也是被迫離開地球的,而最近上映的《火星救援》就是壹個進攻宇宙失敗後拼命返回地球的故事。後現代主義消解了人類中心主義,將人類在宇宙中的地位從征服者變為普通壹員。作為壹顆在宇宙中應該並不罕見的宜居星球,它仍然是人類目前唯壹的棲身之所,對人類的意義陡然大增。最近經常出現在科幻片中的地球毀滅末日的想象,以及在宇宙中遇到危險後如何返回地球的想象,其實都源於人類對地球的心理和情感變化。地球對現階段人類的“引力”越來越大。
但《地心引力》之所以能在觀眾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取得全球7億多票房的商業成就,固然重要的是對時代心理的洞察,但首先要歸功於它的眼鏡制造:以阿方索出色的長鏡頭為代表,《地心引力》的拍攝效果十分驚艷,全篇只用了156個鏡頭,卻營造出了震撼的視覺體驗。數字奇觀的宇宙與當時方興未艾的3D影院的結合,震撼了觀眾。其實引力的劇情比較簡單。事實上,這樣的單線程逃亡情節甚至缺乏張力,也脫離了好萊塢災難片的常態:在《2012》或《末日崩塌》等影片的逃亡中,核心家庭被視為重要的描寫對象,使得影片在家庭描寫的基礎上有很多吸引觀眾、抓住觀眾眼球的場景。但地心引力多是封閉的空間和孤獨的逃避,更難讓影片令人印象深刻。但在阿方索的導演下,宇宙浩瀚空間的靜謐、孤獨和優雅,人類在災難來襲時的快速、恐怖和無助,都展現得淋漓盡致。開幕式前13分鐘的長鏡頭更是讓人津津樂道:宇宙的浩瀚、靜謐、孤獨直接展現在人們面前。沒有空氣的窒息感,孤獨和寂靜帶來的壓抑感,讓人不敢呼吸。壹開始,藍色的星球平靜而美麗,後來出現了宇航員和哈勃望遠鏡,在空曠的太空中顯得那麽渺小。整個鏡頭就像壹幅緩緩展開的畫卷,有壹種震撼人心的美感,讓大多數坐在電影院沒有宇宙回望地球經驗的人仿佛身臨其境。《萬有引力》拍攝技巧的運用在很多地方都令人驚嘆:女主被拋入太空時,急促的呼吸聲、旋轉的空間、主客體視角的千變萬化、黑暗的背景都讓觀眾感到無助和極度不安;在國際空間站附近巡航求助時,可以明顯感覺到因為失重,探索的腳步變得緩慢了。這種“慢節奏”的鏡頭感和不時出現的“精彩點”結合在壹起,如突然迸發的火花,不僅讓觀眾心跳加速,也深深體會到人類在失重環境下探索宇宙的艱難。可以說,《地心引力》的數字奇觀不僅創造了真實驚險的災難,還承擔了壹個意義傳遞的關鍵任務:地心引力本身講述了壹個女主角成功躲過災難的故事,但也需要讓觀眾對空間產生敬畏之心。當然,不能否認《地心引力》的長鏡頭比導演的前輩《人子》更商業化,追求創造奇觀而不是紀錄片,這也是阿方索對好萊塢科幻類型片的壹種妥協。但從重力的壯觀奇觀中,還是能看出導演的人文訴求。
這種人文訴求有時並不訴諸簡單情節線的書面對話。這幾個鏡頭連接起來的幾個隱喻性的臺詞,在很多影評中都有提及:女主角剛進入國際空間站時的旋轉鏡頭,就像母親體內的胚胎,連接帶就像臍帶,是她落水時羊水的破裂;在水中脫困的最後壹幕,從水中到地面,象征著地球上的生命進化是從水中到陸地上來的,而先爬行後站立則意味著動物從爬行變成了直立行走。宇宙對生命的無情,對應的是生命回到地球時的生生不息,這似乎在暗示,人類作為宇宙的嬰兒,最終總會回到地球,它永遠是我們最好的庇護所。
同時,在劇情設定上,《地心引力》也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地方:男女主的設定就是其中之壹。男人完美到近乎聖人,幽默樂觀,不怕自我犧牲,在死亡臨近時依然優雅從容。女主的性格和身份突然顯得“俗氣”:她會懦弱,會逃避,會悲傷,甚至是壹個沒有養育好孩子的失敗母親。她會被收音機裏嬰兒、狗、陌生人的聲音所感動,她會害怕死亡,甚至會試圖自殺。這不是壹個“失敗的父親千裏迢迢回家,發現兒女妻子團聚”的故事,也不是壹個“核心家庭歷盡艱難存活”的故事。看來好萊塢式的英雄並沒有真的出現並讓故事有壹個圓滿的結局:壹個完美的人在宇宙中意外死亡,而壹個普通甚至膽小的人卻在各種運氣下活了下來,甚至最後這個普通人靠著幻覺的鼓勵下定了決心。這也是壹個發人深省的比喻:樂觀主義、烏托邦主義和擴張主義的思想在上個世紀已經死亡。在後現代主義的反思中,人類脫去了萬物之靈的皮,成為宇宙中壹個普通的種族。面對自己的渺小和懦弱,面對自己在茫茫宇宙中生存的困境,最後,他們在自我鼓勵中堅強地站了起來,這也許是壹種錯覺,但至少他們已經意識到那是壹種錯覺。重力在某種程度上也描繪了人類的精神圖景。
總的來說,《地心引力》是壹部傑作,其出色的拍攝技巧讓人領略到了宇宙的令人敬畏和可敬,其人文情懷也道出了人類在後現代時期的焦慮和勇氣。
《地心引力》的影評6只剩下兩個結局。要麽我成為傳奇重返地球,要麽十分鐘後化為灰燼。無論哪種結局,我都準備好坦然面對。因為無論哪個結局,都將是壹段不平凡的旅程!
——《地心引力》
外行人看電影好不好,通常取決於觀眾的個人喜好,或者電影是否巧妙煽情,是否能引起轟動。如果想看《地心引力》,最好選擇IMAX廳。影片依靠巨大的屏幕和震撼的聲音來增強觀者的帶入感,刺激他全身的感覺細胞。如果觀影者有“感動”或“激動人心”或“出乎意料”之類的情感期待,可能會深感失望。這部電影沒有講壹個足夠豐滿到讓人落淚的故事,也沒有展現壹個人人都能感受到的心路歷程,更沒有鋪陳出壹幅波瀾壯闊的自然景觀畫面(相反,裏面的風景可能是特效)。影片描繪了常人永遠無法沈浸其中的感官體驗——失重、旋轉、缺氧、碰撞、恐懼、無助、孤獨、謙卑、被拋棄、永恒、絕望的掙紮。它們不是來源於想象,而是基於科學和事實,但大多數人只能通過想象才能得到,這本身就很特別。
電影壹開始,宇航員瑞安和她的同伴馬特作為女主人,在美國空間站外修理望遠鏡。沒有空氣的宇宙就像無孔不入的液體,溫柔地包裹著宇航員。後者因為失重四處漂浮,像深海裏跳躍的水母,無拘無束。突然,畫面旋轉。曾經,藍色的星球在上,閃爍的星空在下,萬籟俱寂。只有瑞安在宇航服裏有節奏的呼吸聲,夾雜著馬特在對講機裏沒完沒了的胡言亂語。
“妳每天下班後都做什麽?”
“聽收音機。”
“聽什麽?國家新聞頻道?古典音樂頻道?流行音樂頻道?”
“隨便,只要沒人說話就行。”
“隨便,只要沒人說話就行。”瑞安輕松的回答,成了本片最悲傷的預言。當人類失去了空間站的保護,擺脫大氣層束縛的自由就成了致命的危機。我親眼目睹馬特放開綁在他身上的繩子,壹點壹點地飄向宇宙深處,直到遠方切斷了對講機的信號,直到他消失在茫茫無情的黑暗中。壹種巨大的孤獨感籠罩著屏幕及更遠的地方。孤獨的形式或原因不止壹種。比如《百年孤獨》中布恩迪亞壹家的孤獨,源於壹場巨大而徒勞的掙紮和壹場註定的繁華,從出生到靈魂的終結。重力中的孤獨,就像它的字面意思壹樣,純粹而絕對。其中壹個場景給了我很深的震撼。那是主角坐在太空艙裏,對著收音機壹遍遍喊著“請回答”!隨著鏡頭從船艙中拉出,主角尖叫的哭聲被浩瀚的宇宙吞噬,她無助的表情和整個船艙在縮小的過程中急劇縮小。在宇宙的絕對正義下,人類深刻而巨大的恐懼變得極其微不足道。所有難忘的悲歡離合,活躍的生命,旺盛的希望,都和億萬顆微小的塵埃沒什麽區別!怎麽可能更絕望!
當瑞恩的夢想壹般經歷了幾次絕境,甚至在天宮空間站被衛星碎片猛烈撞擊、劈啪作響的前壹秒,她還在神舟裏苦苦尋找啟動按鈕。“現在只剩下兩種結局,要麽我成為壹個傳奇回到地球,要麽十分鐘後化為灰燼。無論哪種結局,我都準備好坦然面對。因為無論哪個結局,這都將是壹次不平凡的旅程!”隨後,她成功啟動神舟離開空間站,突破大氣層,快速著陸地球。燃燒的機艙拖著火紅色的尾巴,像壹顆即將耗盡生命的流星解釋著最後的精彩。此刻,她還不確定自己是否能活下來。
最後,瑞安降落在壹個湖裏。她巧妙地打開船艙,脫下宇航服,浮出水面,遊向岸邊。不習慣重力的她甚至站不起來,只能躺在濕漉漉的岸邊,用手捏壹把棕色的沙子,露出從未見過的笑容,仿佛在證明自己終於回到了地球。地球不是溫柔的。它壹直充滿著各種各樣的危險。地震、海嘯、火山爆發、山體滑坡、洪水甚至野生動物都威脅著人類脆弱的生命。也許地球不在乎人類存在與否,宇宙也根本不在乎。但這部電影的最後壹幕讓我深深感受到,地球看似普通的引力和大氣,是人類永遠無法逃脫的束縛和保護。
妳需要放下期望,平復情緒,打開全身細胞,接受新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