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成立後,在上海和香港拍攝了幾部短片。如《西太後》、《不幸的兒子》、《鍋裏的仇》、《偷烤鴨》等。,但他們並沒有在市場上取得成功。然後辛亥革命爆發,公司經營困難。布拉斯基把公司和所有設備轉讓給上海南洋保險公司的經理伊舍和另壹個美國人塞弗。
1913年,易主的亞洲準備再次投入拍攝。為了更好地適應中國的觀眾,他們特意聘請了在美化洋行工作、懂英語的抄寫員張世川作為顧問。張世川雖然對電影知之甚少,但興趣盎然。他邀請了喜歡戲劇的好友鄭正秋和另壹位好友杜。他們三個經過商量,幹脆合作成立了壹家叫新民的公司,承包了亞洲電影公司的所有工作來拍電影。亞洲負責拍攝資金和電影發行。
1913年,幾個文明劇的半職業演員來到上海,亞夏公司聘請他們做演員,拍攝了中國第壹部短篇故事片《夫難妻》。該片由鄭秋正編劇,張世川執導。此後,亞洲還制作了壹批中國早期的重要紀錄片,如關於辛亥革命第二次戰爭的《上海戰爭》,記錄了革命軍對上海制造局和吳淞堡的進攻。1914,壹戰爆發,德國電影停止進口,亞洲公司因為拍不出電影而走到了盡頭。
除了亞洲,完全由中國人經營的電影制作公司是張世川和幾個朋友在1916共同創辦的“魔仙電影公司”。但是公司只拍了壹部電影《黑人的謀殺》,就因為資金困難結束了。從此,中國民族資本投資的電影公司就是著名的商務印書館。
1917年,商務印書館從壹個外國人手中低價購買了壹批電影器材,決定在圖書出版之外經營電影產業,這是中國自己投資拍攝電影的開始。
商務印書館在原印刷攝影部下設電影拍攝業務,拍攝了《美國紅十字會上海大遊行》等多部新聞片。1918年,商務印書館在攝影部之外正式成立了“活動電影部”,開始了大規模的電影拍攝活動。當時其拍攝內容包括風景、時事、教育、新劇、古劇五類影片。其中,風景片主要拍攝全國各地的名勝古跡;時事電影是新聞紀錄片,記錄了上海的社會生活。教育片主要介紹教育和科學文化知識;新劇主題分為三類:搞笑短片、警匪片、靈異武俠;古代戲劇電影主要拍攝梅蘭芳主演的《春香鬧學堂》和《我的女兒散花》的片段。
1920年,商業活動電影部更名為“電影部”,管內建有大型攝影棚,購置了壹批新設備。此時商務印書館已經有了很強的制作能力,甚至開始拍攝長篇故事片,比如1923的《當之無愧的家義》,但經營逐漸不佳,最終董事會決定將其分拆,成立獨立的“國光電影公司”。公司僅僅過了壹年就沈寂了。但從“亞”到“商”,應該說中國電影企業已經邁出了從外援到自主投資的第壹步。世界上第壹部電影& gt1895.法蘭西:琉米愛爾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