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壹個人看了大型紀錄片《圓明園》。數字技術使這個熟悉的廢墟花園變得栩栩如生,精致、美妙、美麗、令人驚嘆。
圓明園,當這個詞的音節從唇齒間吐出時,我會感到壹絲絲的快樂。這個詞是如此美好的回憶。
圓明園最初的記憶已經模糊。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初中時和叔叔阿姨壹起騎車。這是壹個美麗的秋日,陽光明媚,天空和高原壹樣藍。大水發及相關建築遺跡仿佛被鍍上了壹層金光。或許那時的人生正被青春鍍上壹層金光?我們在大水法旁邊的銀杏林和白樺林拍了很多照片。
高中的時候,我和最好的高中同學壹起從北京城東騎行到西北角的圓明園。當時是不收費的。我記得我們在福海劃船,我的槳在船上撈起了壹條大魚。我們都笑了,非常開心。我們還參觀了劉和珍君的墓地。在壹片荒草中,不遠處住著人。
上了大學後,我去圓明園的頻率更高了,因為圓明園幾乎是我學校的後花園。我記得剛開學時,圓明園晚上舉行了壹次大型遊園會。為了避免買票,我們溜到西側的小門,遇到了國旗班的帥哥和他們的家人,然後偷偷溜了進去。
大學四年後,我去圓明園的次數更多了,那是戀愛季節最適合散步的地方。
工作後,我去那裏的次數減少了,這十年裏可能去了兩三次!後來,那裏建了許多新建築,門票變得越來越貴。會持續多久?距離上壹次已經五年了,對嗎?
我以散漫的方式寫下這些個人經歷,因為我熟悉甚至欣賞那裏的荒涼。但我從未想象過它輝煌的樣子。面對那些湖泊、斷橋、廢墟和雜草,我無法想象它過去的輝煌和榮耀。就像面對壹個風燭殘年的老婦人,在她滄桑的皺紋中,無法想象她“柔軟的手,凝固的皮膚,靈動的微笑和美麗的眼睛”的青春風格。20多年前觀看劉曉慶主演的《火燒圓明園》時,並沒有將電影中的場景與現實中的廢墟聯系起來。
昨晚,圓明園向我展示了老婦人年輕時的絕對美麗,我被深深震撼了。
這部電影從意大利傳教士蘭茲寧的視角開始。他到達中國後,希望康熙皇帝欣賞他的西方油畫技法。為了取悅皇帝,他給康熙畫了壹個孫子。結果皇帝看到後說:“這幅畫只是壹個孩子,沒有什麽意境。”冉寧花了七年時間學習中國的繪畫技巧,並開始了他為Xi、雍和幹王朝服務50年的皇家畫家生涯。
圓明園是康熙去世前壹位以長春園為主體的皇帝離宮。由於滿族人入關後不適應炎熱的氣候,紫禁城極其不宜居住。康熙在北京的西北角修建了長春園,這裏因湖泊眾多而被稱為海澱。在皇四子胤禛的精心安排下,康熙第壹次見到他12歲的孫子李鴻是在圓明園的前身長春園西邊的壹個花園裏。他非常欣賞李鴻的智慧,從另壹個角度解決了王位歸屬的問題。
正因為這種情結,雍正和乾隆繼位後不遺余力地修建圓明園。特別是在乾隆時期,當時帝國的財富占據了世界的1/3,人口也占據了1/3。乾隆視自己為中國的大國,為全世界人民樹立了榜樣。他聽說法國國王的凡爾賽宮有壹個大水法,於是他命令冉茲寧在整個花園的東邊建造壹個西方花園,並且必須有壹個大水法。
花園修復花了十年時間。竣工當天,前來參觀的皇族和大臣絡繹不絕,驚嘆不已。乾隆將這座花園賜給了在平息準噶爾部叛亂中立下汗馬功勞的部落首領的女兒費翔。成千上萬的人辛辛苦苦工作了十多年,消耗了國庫的巨額財富,到頭來只是皇帝送給自己女人的禮物。
全片多處運用數字技術,還原了圓明園鼎盛時期的原貌。
最後,關於火燒圓明園,電影也采用了理性客觀的分析,這與之前的憤怒不同。
從人類文明成就的角度來看,我對這座花園的毀滅感到痛惜。但從另壹個角度來看,這座園林是2000年中國封建思想的縮影,反映了封建皇帝努力做壹個封建文人的審美情趣,收集國家的稀世珍寶和珍貴字畫,包括國家建築園林形式,並試圖使國家變得貧窮。此園奢靡無度,有違天地之和,可能註定其滅亡?
我在網上看過“愛琴海家園”博客裏的壹段話:就像詩人保羅?瓦萊麗曾說:“我們的文明,正如我們現在都知道的那樣,將走向滅亡。”我們可以接受亞歷山大燈塔和羅德島巨像在地震中的消失,歷史上空中花園的虛無,宙斯在大火中的解體,最後圓明園的毀滅。誠然,凡事都有始有終,但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想看到這樣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