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少林寺千年古剎的三大劫難是什麽?

少林寺千年古剎的三大劫難是什麽?

“吳州破壞了法律”

壹般認為,少林寺在歷史上遭受了三次重大災難:壹次是北周武帝宇文邕時期的“吳州滅法事件”,壹次是李嚴時期的“會昌滅佛事件”,最後壹次發生在近代,被稱為1928年春軍閥混戰時期的“巴爾火娥事件”。從字面上看,可以看出前兩次有壹些相似之處,即少林寺不是唯壹壹個遭受破壞的地方。最高統治者出於對壹種宗教的愛憎,毀滅了世界上的佛陀,所有的寺廟都無法逃脫。由於兩位皇帝的名字中都有壹個“武”字,“滅佛”和“會昌滅佛”合稱“二武”。

讓我們從“吳州破壞法律”開始。我們知道,佛教在南北朝時期逐漸在中國盛行。北魏孝文帝不僅為佛教僧人修建了少林寺,還制定了相當優厚的政策支持佛教的發展。永泰公主,魏璇武帝的女兒,去少林寺為尼泊爾理發,更不用說無數俗人和婦女對佛教和寺廟的向往。在這種情況下,根據史料記載,到北周和北齊時期,世界上的僧侶人數幾乎達到了當時人口的壹半,僅洛陽城周圍就有1370多座寺廟。杜牧在《江南春·絕句》中感嘆“南朝四百八十寺”。事實上,北朝並非如此。

北周皇帝宇文邕登基後不久,他的妻子李欣宇入寺出家為尼。隨後,五位後妃相繼出家。後宮的“空虛”大概並沒有讓宇文邕太擔心,但當他發現國家廣袤的田地無人耕種,國庫也跟著空虛時,他終於坐不住了。此時,成都出家的魏和道士張斌壹起上奏漢武帝,建議“減少省寺僧人,自行出家”。漢武帝於是命令大臣們辯論佛、儒、道三教的優劣,以廢除佛教。然而,事與願違,朝廷中的許多大臣都信奉佛教,這場討論無疾而終。漢武帝不甘心。公元前574年,他再次召集大臣開會,請道士張斌與少林寺高僧智宣當面辯論兩教的功過是非。智玄認為,即使是漢武帝本人也無法讓智玄屈服。壹怒之下,漢武帝下令廢除佛教和道教,強迫全國兩百多萬僧侶和道士世俗化,將寺廟和寶塔分給王公貴族,並將他們的財產分給中尉。

在這場自上而下的滅佛運動中,少林寺首當其沖受到沖擊。佛像被毀,塔寺被砸,僧人被隔離。他們有的躲在塵土中,有的躲在山裏,有的逃到了長江以南。在過去,擠滿朝聖者的佛教勝地只像壹眨眼的小沙。今天,少林寺裏有壹塊唐人寫的少林寺碑,上面記載:“周武帝建德時,那言舊教破,土引至,鹽滅。”可以看出,少林寺在這次破壞中受損嚴重。六年後,北周景帝宇文闡看到社會上對佛教和道教深信不疑,難以改變,於是他要求所有堅持下來的和尚和道士回到寺廟,並挑選能工巧匠。首先,他為少林寺的寺廟重建了佛像,並邀請了著名的僧人慧遠和弘尊與少林壹起生活,少林寺再次繁榮起來。

大業之火與“會昌滅佛”

確切地說,大冶大火與上文提到的少林寺歷史上的三次大災並沒有直接關系,但根據史料記載,似乎是大冶年間的大火引發了少林寺的第壹次火災。聯系到近代更大最大的災難,後人的目光很容易聚集在“火”字上。中國的建築大多是木制的,寺廟自古以來就對火有著天然的恐懼,所以當有人故意放火時,災難往往會更大。

大業是隋朝皇帝楊迪的年號。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隋朝已經走到了盡頭。在少林寺網站的《寺史大事記》中,有這樣壹篇文章:“十四年大業,天下大亂。少林寺被山賊搶了,佛塔被燒了,靈塔還在。”後人在研究北魏少林寺平面布局時,也認為今少林寺西塔院內有壹座“葬跋陀塔”。隋朝大業末年,“賊以火焚之,而不焚之,忽遠忽近。”唐代的《少林寺碑》也記載:“大業末年,此寺遭山賊打劫,僧人不肯偷盜,遂放火燒了塔院,院中建築盡毀。”

據記載,這場火災是由亂世中的壹個“小偷”引起的,後果非常明顯,但這個“小偷”的身份很難辨別。有人說是盜墓賊,有人說是王。當時,他派兵搶劫擁有大量土地的少林寺,遭到少林僧人的重創。王生了壹個毒計,並放火焚燒了寺廟中的大部分寺廟,正是如此。只有在13中,棒和尚才憤怒地營救了唐王並擊敗了王石崇。

誰引起了這場大火不得而知,但李世民成為皇帝後,他迅速幫助少林寺重建寺廟,並抹去了火災造成的創傷。220年後,另壹場能造成更大創傷的災難悄然逼近少林寺,這就是“會昌滅佛”。唐武宗會昌年間,經過幾次內戰,人們紛紛出家以逃避繁重的徭役。唐武宗頒布了壹項法令,內容與北周武帝完全相同,僧尼應世俗化。據《佛教在中國》壹書記載,當時有4600多座大寺院和4萬多座小寺院被拆除,26萬多名僧尼被世俗化。從毀廟的人物和方式可以看出,唐武宗的做法遠比北周武帝更為獨特。這場滅佛運動在中國影響很大,被稱為“會昌滅佛”。

幸運的是,這場對整個佛教來說都是災難的滅絕運動並沒有對少林寺造成太大影響。有學者認為,少林寺被皇室秘密保護,這可能也與僧人的努力有關。但對於少林寺來說,由於全國佛寺普遍受損,佛教受到打擊,仍習慣性地將“會昌毀法”視為災難。兩年後,唐武宗去世,繼任者很快寫了壹封信恢復佛寺,這場暴風雨般的“毀佛”運動終於結束了。

熾烈的寺廟,石友三

穿過少林寺宏偉的天王殿,繞過雄偉的大雄寶殿,細心的遊客可能會發現,大雄寶殿後面的藏經閣二樓和兩側的鐘鼓仍有壹些斷柱。這是“二八大火”的遺跡。大多數去過少林寺的遊客都知道“巴爾火”的意思,即1928,而“巴爾火”自然是指火。1928那場大火對少林寺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災難性影響。

1928前後,北伐戰爭已經打響,軍閥混戰尚未結束。這年春天,盤踞在河南的吳傅沛軍閥範仲秀與馮玉祥部石友三展開激戰。範仲秀曾經在少林寺駐紮過軍隊,所以在15年3月,石友三在擊敗範步後直接占領了少林寺。

據記載,當時範仲秀的殘余勢力和少林寺的僧人已經逃走,石友三放火燒了佛寺。第二天,天王殿、大雄寶殿、緊那羅殿、六祖殿、閻王殿、龍王殿、鐘鼓樓、香廚、倉庫、東西禪堂和皇宮都被放火焚燒。當時,少林寺火光沖天,到處躲藏的和尚們看著山野的少林寺,無法前往救援,所有人都心碎了。石友三的部隊離開少林寺後,全寺僧人急忙回寺滅火救援,以保全千佛殿、法堂、方丈殿、山門、地藏殿和百義殿。

除了少林寺之外,無數少林珍寶被大火燒毀,包括皇帝在寺廟中封印的“五樹祖師”,經文,木刻版少林寺記錄,齊威雕像碑,達摩側壁上的陰影石等。這場大火是自隋唐以來少林寺遭受的最嚴重的災難。據說蔣介石參觀少林寺時,也不得不表達對石友三太壞的怨恨。在新中國成立前的幾年裏,由於頻繁的戰爭和民生問題,少林寺只能維持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