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馬關的壹些特色產品和生活介紹,僅供參考。
三七
中國漆(黃芪)、三七、三七和黃金的不同名稱不變。全縣各鄉均有分布,清代已開始人工栽培。如今,三七產業已形成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發展格局。2005年種植了265438+40萬畝新植物。
古林青原始森林風光
p標準化種植8000畝,年收獲面積8043.3畝,產量14416000公斤,銷售收入146萬元。
馬關岔
1981 ~ 1984年,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雲南省茶葉研究所對雲南茶葉資源進行調查,在老君山、古藺箐等地發現多株古茶樹,為茶樹新品種。經鑒定,它們被命名為“馬關茶”。2005年全縣茶葉種植面積1.64萬畝,收獲8771畝,產量1.888萬公斤,產值283.2萬元。
砂仁
多年來,姜科植物砂仁的種子和外殼是常用中藥,具有行氣和中、溫脾止瀉、健胃消食的作用。從1985到1990,全縣共種植砂仁3995 ~ 2652畝,年產量約10噸。砂仁已成為馬關特產,並被收入《文山特產精華》壹書。
冷杉木材
杉木,屬於杉木屬,包括紅杉、水杉、三尖杉等品種。1990年,國有林場人工杉木林蓄積量為14200立方米,1982年開始間伐和皆伐,年提供木材1300立方米。
草果
它是在明末清初隨著瑤族的遷徙而開始種植的,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種子辛辣芳香,不僅是烹飪食物的香料,也是家庭的良藥。主要用於治療咳嗽痰多、食欲不振、嘔吐、腹瀉、腹脹、瘧疾等疾病。2005年草果種植面積8.4萬畝,采收面積3.5萬畝,產量55萬公斤,產值654.38+0375萬元。
唐芳居
屬蕓香科、柑桔亞科、柑桔屬,為常綠喬木。其果實色澤鮮艷,汁液豐富,味道鮮美,風味獨特,營養價值高。它的果肉含有糖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果皮富含維生素A和P,種子富含維生素E..湯芳橙是壹種熱帶和亞熱帶常綠果樹,具有溫暖濕潤的特性。它在馬關縣南老鄉湯芳村已種植了200多年。因其皮薄、肉嫩、風味獨特、渣汁多、成熟較晚,深受消費者青睞。逐漸成為馬關縣最具特色的名特優土特產。
蘭花
蘭花種類繁多,目前已發現的原生種有26種。其中,紅蘭被我國著名蘭花專家吳以1988命名為“文山紅蘭”,並於2月1990獲得第二屆中國(廈門)蘭花博覽會金獎。還有花、雪、貝母、大花蕙蘭、寒蘭矮和大花蕙蘭矮,已被國內外專家列為珍品。農民經常收集和列出交易。
壁虎
壁虎科珍稀藥用動物,俗稱“狗狗”。它味鹹,具有補腎壯陽、平喘止咳、祛風除濕、補肺潤肺的作用。
馬關馬
四肢強壯,蹄子堅韌,粗糙而勤勞,耐熱防潮。1981年《文山州地方畜禽品種誌》記載“馬關馬為文山之冠”。在馬關的歷史上,它被稱為“萬馬縣”。1952 ~ 1990統計數據:年末有馬9472 ~ 27996匹,其中能育母馬27匹。7 ~ 36%,59.6 ~ 85.1%的勞動動物;屠宰率在20%左右。
無角山羊
俗稱“麻洋”。是馬關特有的地方綿羊品種。在1981中,該縣大約有2000只,但在1987中只剩下幾十只,因為它們在其他地方賣得很好,它們已被省、地、縣列為保護物種。1990年末,全縣約有100戶。“無角山羊”具有身體壹般健康、性情溫順、采食速度快、投食點固定、繁殖力強、氣味小、屠宰率高、易於大群飼養等特點。
馬關飼養員
文山州地方畜禽品種命名1981。特征是:身材高大,骨骼強壯,肌肉發達,意氣風發,外表英俊,易於飼養。成年公雞重4 ~ 5公斤;成年母雞體重3-4公斤,每年產蛋80-120枚。
馬關壯族農民畫簡介
馬關縣仁和鎮阿峨辦事處新寨村的壯族群眾熱愛繪畫、刺繡和木刻版畫。從1973到1990,43位農民創作了401幅版畫,121幅版畫在國家展出,54幅版畫在省展出,其中2幅獲銀獎,3幅在國家畫報發表,5幅入選國家級。1984 10應陸機日中友好協會會長福田壹郎的邀請,新寨農民挑選了24幅版畫送到日本,其中22幅入選展覽,受到日本朋友的好評。這些作品以農民特有的思維和技法真實記錄了壯族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刀法簡單粗暴,充滿濃郁的民族文化氣息。2005年,Ae prints生產了20套彩色印刷品,使印刷品從單壹的黑白顏色發展到多種顏色。由於逐層印刷壹種顏色的過程,必須為幾種顏色雕刻幾層,因此彩色印刷品不同於黑白印刷品,這增加了彩色印刷品的價值。歷史根源。馬關縣阿峨新寨村地處邊疆。解放前土匪很多,亂了人心,敗壞了村裏的風氣,打架鬥毆的事件時有發生。新中國成立後,村民們深刻理解了過去的慘痛教訓。他們對那些邪惡勢力和惡劣行為深惡痛絕,意識到通訊社應該團結壹致,銳意進取,永遠跟* * *生產黨走。黨委政府號召的各項活動,峨新寨人民都積極參與,村民們善歌善舞。他們從事宣傳、表演和繪畫,1957。1966年,村裏開展了繪畫活動。20世紀70年代,組織業余文藝表演隊駐村演出,在群眾幫助下修建了文化活動樓,組織文藝演出、圖書閱讀、電影放映和籃球比賽。壹時間,文化活動蓬勃發展,村裏的人們活躍起來。但時間長了,問題就暴露出來了:有些活動是村裏組織的,這似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所以它是忽冷忽熱的。工作之余,大家似乎都沒有什麽特別的事情可做,於是村幹部想出了發展全村人都喜歡的繪畫的主意,既開展了文化活動,又產生了經濟效益,還邀請了縣文化館的老師來指導。經過不斷的嘗試和改進,Ah版畫活躍了村民的生活,讓他們每天下班後都可以繪畫、雕刻、觀看、印刷和討論,杜絕了不良習慣的滋生,阻擋了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蝕,走上了文化藝術之路。E‘E新寨的人們喜歡繪畫是因為他們習慣了繪制圖案。壯族婦女從小就喜歡刺繡。他們穿什麽,頭上戴什麽,腳上蹬什麽,都是他們自己動手的結果。除了勞動,他們幾乎把所有的閑暇時間都花在刺繡和制衣上。全家老少都穿繡花鞋、花衣服、裙子、花帽、頭巾和束腰。服裝制作過程中有許多工序,非常耗時,所以當手忙腳亂時,家裏的人會幫忙繪制圖案。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男畫花女繡花的習俗。E‘E新寨的許多家庭都保存了被子和兒童孔雀帽等圖案,這些圖案是真正的傳統民族圖案。起初,為了避免臨摹、剪紙和繪畫的麻煩,村民們只是在木板上繪畫,然後用刀雕刻。當他們想刺繡時,他們用布在板上印出圖案。這是阿峨新寨最早的版畫。後來,在文化館老師的指導下,他們在木板上增加了其他內容,這就演變成了今天的壯族文化——版畫。發展現狀。馬關莊農民版畫歷史悠久,馳名中外。40年來,壯族農民創作版畫上千幅,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性、區域性農民美術作品展並獲獎。他們還被邀請到日本展覽並被《雲南畫報》等報紙選中,他們的作品因其濃郁的民族特色和土味而受到國內外藝術家的高度贊揚。因此,馬關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版畫在“鄂峨新寨”廣受喜愛,並成立了版畫創作小組。村裏男女老少都參與繪畫,有的家庭是三代同堂,有父子、夫妻、兄妹等。每戶兩三個人參加是很常見的,很多家庭有五六個人。大的五十多歲,小的七八歲。村民們非常癡迷版畫並努力工作,經常壹起討論和修改壹幅畫。同時,縣委、縣人民政府也高度重視版畫發展,先後投入654.38+0.6萬元支持版畫發展。同時,他們組織展覽團赴昆明、文山等地展出版畫作品,做了大量宣傳工作,並邀請省、州美術專家與我縣文化館工作人員合作,對版畫家進行構思、描繪、制版、印刷、裝裱、裝裱等方面的系統培訓,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專業水平。目前,村裏幾乎每個人都會制作版畫。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阿峨新寨先後創作作品400余件,其中175件作品在全縣展出。州內展出作品121件;有36件作品入選“大連市農民美術作品展”;有30件作品參加“雲南農民美術作品展”;其中三篇發表在《國家畫報》上;其中多篇在《文山日報》等報刊發表,他們的事跡被收入《來自熱土的足跡》壹書(雲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大量作品在電影和藝術展覽中獲獎。馬關縣檔案館收藏有61多幅硬版畫、110多幅原版畫(雙面)。價值體現。馬關莊農民版畫內容豐富,涵蓋面廣,包括生產生活、體育科普等。它們真實地記錄了壯族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反映了良好的社會習俗,宣傳了壯族家庭的美好生活,具有深厚的民族風情和濃厚的民族文化氛圍。其主題鮮明,壹幅畫基本表達壹種思想,坦率而坦率地展示豐富而真實的內容;它風格獨特,在繼承民族民間藝術遺產的同時,積極吸收專業繪畫的有益部分,構圖簡潔新穎,感染力強;它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刀法粗獷細膩,生動地展現了其如詩如畫的生活。因為版畫都是由地道的農民制作的,所以更逼真,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在自己簡單想法的指導下,他們形成了獨特的思維方式,比如畫牛鼻子,他們畫了整個過程,沒有遺漏壹個細節;當他們畫飛機時,他們把飛機畫得像蚱蜢壹樣...正是這些樸實無華、充滿童趣的東西,才是壯族農民版畫最有價值的部分。他們用自己真實的藝術語言、刀法的民族特色和極大的熱情,生動地表現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所見、所想、所感的人和事,努力實現生活、情感和造型藝術語言的統壹。在藝術技法上,版畫既保留了壯族的民族特色,又表現了中國文化對他們的影響和滲透,體現了強強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巧妙地將壯族古老的繪畫藝術與中國文化藝術相融合,極大地促進了壯族版畫的發展。在色彩上,不僅有黑色和白色,而且有兩種以上的顏色,這大大豐富了作品的內容和表現力。編輯這壹段的民族風俗
基本情況
馬關縣總面積2676平方公裏,轄4鄉9鎮。鄉(鎮)有124個村民委員會和2026個村民小組,境內居住著漢、壯、苗、彜、傣、瑤等11個民族。截至2002年底,該縣總人口為82,040戶和350,372人。有72,597個農業家庭,365,438+09,665,438+05人;有9,443個非農業家庭,30,757人。全縣人口中漢族人口44393戶179429人,苗族人口5941戶273365438人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48.96%。各民族雜居和小聚居,民族習俗沒有明顯差異,但在傳統節日和慶祝活動中略有不同。苗族主要有華山節,壯族主要有二月節和六月節,彜族主要有火把節,傣族有二月節和六月節,布依族有母親節和牛王節,瑤族有王磐節。
傳統美德
各族人民歷來具有尊老敬賢、見義勇為、危難之際團結互助、與鄰為善、和睦相處的傳統美德。村裏壹家有事做,全村人互幫互助。新中國成立後,形成了社會主義新觀念和新風尚。1963中,學雷鋒、助人為樂、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層出不窮。1984“五講四美三愛”活動廣泛開展,縣成立活動委員會。1986 9月,我們樹新風、做好事,爭創文明單位、爭做文明市民,積極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活動推向高潮。從1984到1990,先後評出文明單位209個、文明村鎮47個、文明街道14個、文明學校37所、五優家庭16567戶。
民間禁忌
正月初壹忌掃地,忌串門;初壹至初十六避免在門前晾曬衣物。正月初三忌煮生米,婚禮當天忌孕婦進入新郎家。新婚妻子在不到三天的時間內不得上樓拜訪家人,在不到壹個月的時間內不得在娘家過夜。孕婦在壹個月以內不允許進入別人的房子。禁止外人進屋三天“開財門”生孩子。禁止豬、牛、馬等大型牲畜攜帶鋤頭、空筐、空桶進入其他房屋。避免在米甑中間舀米。避免用刀切割門檻或在門檻上墊東西來切割東西。未婚年輕人忌吃豬蹄叉;兒童應避免吃雞頭、雞腳、雞下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