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過去了,很多人和事都變了,這個古村落改變了世界,改變了面貌。以明清建築風格為主體,是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人文旅遊景點。電影《投名狀》、《手機》、《神探狄徐人傑》等熱門影視劇都曾在此拍攝,也是京西自駕遊的好去處。
爨下村西北鄰白宇村,南接雙石村,東接蔡家嶺村,總面積5.33平方公裏,海拔650米,距北京90公裏,距門頭溝城區65公裏。明清時期,古村所在地是北京西部最重要的古驛道,貫穿齋堂地區的東西大動脈。它不僅是連接邊境與北京的軍事通道,也是通往河北和內蒙古的交通要道。這個村莊已經建了400多年了。明朝鄭德十年(1515),這裏設置了防禦敵人的軍事關隘——吉利安口,村名由此而來,歸河口沿岸駐軍管轄。1958,地名簡化時,改為“下川”。先祖韓福進、韓、韓福倉三兄弟,由沿江城壹帶的“三岔口”調至此處戍邊。我們村是始祖韓福金的後代之壹。看守的家庭就是軍隊,有戰爭就去參戰,沒有戰爭就去種地。隨著士兵的倍增和人口的增加,逐漸形成了壹個村落,延續至今,並建立了這個漢族家庭聚居的地方。韓諧音“寒”,寒與熱在五行中相輔相成,寒平衡髓中之火,達到陰陽平衡,使漢家世代延續。
根據村裏的祠堂,村裏有20代漢人。現在村裏70歲左右的老人基本都是“蕭”,現在已經蔓延到“毛”了。
“爨”的解釋是:1,火烤;2、火爐;3.姓氏;因為“漢”和“寒”是諧音,寒是窮,所以漢家的祖先為了讓自己的族人富裕起來,就把村子命名為“爨下”。為了寫得好,記得好,我還編了壹首順口溜:“興字頭,林字頭腰,大火下大字,大火燒林,越燒越旺”,裏面還包含了背井離鄉的漢氏族人希望日子過得更紅火的心願。
門頭溝區是山區,從市區沒有高速公路。100多公裏,兩個小時的車程。出了六環,基本都是山路。沿途可以看到正在維修的高架橋。估計過幾年高速公路就通了,過來就更方便了。這條山路各種急轉彎,秋色林盡染,讓我想起了前幾年的巴爾幹自駕之旅。沿途找了三個加油站,路況都不錯。
如今的爨下村位於爨白景區,2009年5月整合區域資源正式對外開放,包括爨下村、雙石頭、黃嶺溪、壹線天、白宇。沿著國道109穿過齋堂鎮,不遠處就看到景區大門了。售票處,成人35元,景點全包,景點停車免費。
十六年過去了,我早就忘記這裏是什麽樣子了。只記得進出齋堂的山路荒涼。如今的村口早已整修壹新,石碑上刻著“四”字。
停好車,走進村子。我來的時候不是假期,遊客很少。群山環抱的村落,炊煙裊裊,猶如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情逸致。古老的門窗,斑駁的石墻,讓人聯想到明清時期京西古道的繁華與滄桑。如果不是穿著現代服裝的村民坐在門口,真的會有穿越的感覺。
現在通訊交通發達,壹只腳踩油門就能開車。早在1995就發展了旅遊業,這條通往山西洪洞縣的主要街道是1998鋪的。幾百年來,小山村傲然獨立,宛如世外桃源。整個山村現居住人口35戶93人,656間明末清初四合院民居,這也是國內首次發現並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山村建築群。
村口有幾家賣農產品和旅遊紀念品的商店。譚大爺特別熱情,跟我聊天說:“妳十六年前就來了?然後妳趕上了。那時比現在有趣多了。這些年強拆改的太多了。”他的意思是,那時候還沒有開發,可以看到很多原創的場景。現在有點商業化了,完全是為了旅遊。
爨下村整個村莊結構嚴謹,錯落有致;四合院整體性好,布局合理。建築風格既有北方深宅大院的恢弘氣勢,又在窗戶、房間等細節上有江南水鄉的韻味。石墻、山路、門樓、影壁、花墻等。在精心的施工中依然可以看到;墻上留下的石刻、木刻、壁畫,都在無聲地訴說著幾百年來的風雲變幻;厚重的院墻端莊凝重,灰瓦飛檐積澱深厚的文化。整個村莊呈元寶形狀,也被稱為北京西部的布達拉宮。
四合院應該是北京建築的代表之壹。相比市區的四合院,床墊下的四合院略顯袖珍,布局也略有不同。主樓、廂房、門樓、中軸線的位置完全由風水規定,建築思路與市區相同,重點是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以及門外影壁、門內影壁、門樓、馬釘、馬石。但也許是因為面積和朝向的限制,東、西廂房向庭院中央縮進,以減少占地面積;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在二院建了三間五檁廳室,而不是掛花門。大廳東側開第二道門,大門在前院東南角,雨水從大門左側的洞口排出。
四合院前院東翼的南山墻和後院東翼的南山墻,用“山影墻”砌成。它是影壁的壹種,直接在廂房的山墻上搭建小墻帽,使影壁成型,使影壁與山墻連成壹個整體。
市區的四合院門樓都位於中軸線上,爨下的四合院門樓大多建在東南角,沿中軸線向東移動,有“發橫財”之意,也符合“左青龍,右白虎”的風水思想。
整個村子很小,從壹頭走到另壹頭只要十分鐘。幾乎所有的院落都被開成了民宿,可以免費參觀,還可以體驗“農家樂”,吃農家飯。但我個人覺得沒必要每個院子都看。都差不多,看幾個就審美疲勞了。而且大部分都過於商業化和刻板化,這也是很多目的地的弊端。爨下村值得打卡的地方有財主院、夫子院、觀景臺等。,加上關帝廟和金蟾望月。
這是壹個“雙店四合院”,顧名思義,是壹個既有店鋪又有騾店的組合式院落,集居住、商業、儲貨、馬廄於壹體,各個院落的劃分顯然互不幹擾。臨街鋪面為三開間、倒座式房間,明室前後由四扇大門組成,俗稱“板門”,方便商旅人士出入。除了村民的生活用品,還有馱隊的物資,比如鞭子,繩子。店主不僅為過往商旅人士提供住宿,還代顧客飲馬、餵食,並有大量的倉儲空間,滿足轉口貿易和期貨貿易的需要。羅馬店門樓的設置也很有特色,既供人使用,又可供動物進出。
主街右手邊的夫子院是1403(明朝永樂年間)最早的院落之壹。是村裏最完整的四合院,也是唯壹有兩個入口的四合院。
門外叫“照壁”,是村裏唯壹保存下來的照壁,對應的是二號門和街對面的影壁。它從外面擋住了人們的視線,給人壹種神秘的色彩,從裏面擋住了財富,阻止了好人出去,壞人進來,也起到了讓外界難以窺探院內活動的作用。照壁上還有壹個“拴馬環”,是過去商人和官員用來拴馬的地方。
進入院內是壹面影壁,中間是壹個大大的“福”字。明朝時,韓守德在墻上寫下祝福,希望子孫幸福安康,心想事成。
當然,我們現在看到的“福”字,是經過無數次修補後重新繪制的。左邊的上點,遠看像蝙蝠,上面有五朵梅花,寓意“五福持壽,五子考上主”。低點遠看像壹只梅花鹿,上面有九朵梅花,寓意“天長地久,百年和諧”。“九”是數字中最大的數字,也有“九五之榮,萬物之首”的意思。從遠處看,部首像壹個長壽的家夥,上面有十六朵梅花,裏面藏著十六個“禧”字。以前這是做生意的門,希望生意常年興隆,福祿壽富貴雙全。
主人很熱情,向每壹位客人介紹院子和他家的美食。不過大叔有點“用力過猛”,眼珠轉來轉去,讓人覺得有點太商業化了。
上山的路上,有壹個小小的“五道寺”,位於村裏最重要的交通節點,代表著村民以孝為重的民俗。是傳統的五道士喪葬禮儀場所。以前,村民死後,其親屬向寺廟報案,被“黑社會”收留,以免做鬼。
“富人院”在全村的制高點,從主街往上走5分鐘左右就能到達。庭院朝南,風水獨特,可以俯瞰其他村莊。前院有四個房間,南院的主人自己留著。西屋客棧,東屋廚房,北屋現在是展廳。
走進後院,青磚灰瓦,黃泥墻,熟悉的場景。二十多年前,壹部名為《英雄》的電視劇在這裏拍攝,這是顏系列的第壹部。我偶爾瞥了壹眼,正屋是劇中壹個土匪的住處。
“大五間”是村裏扇形民居的交匯處,也是村裏規格最高、質量最好的民居。室內有明有暗,建築結構為五室五檁,兩邊是臥室,中間是客廳。以前叫廳堂,隔斷裏有雕花墻皮,窗下有棋盤炕。門外的臺階上有個貓洞,臺階下有個狗窩。西側廂房下有儲物間,有通風孔和排水溝,設計巧妙,是山村民居建築巧妙利用空間的典型代表。
村民很早以前就養寵物,充分考慮了貓狗的生活習性。他們在門前臺階下方的空間設置狗洞,在窗戶下的墻根或門檻處設置貓洞,讓貓隨意進出。
為了增加可利用的儲物空間,爨下村的大部分四合院都設置了地窖,巧妙地滿足了儲物保鮮的需要,也保證了院落空間的完整性。
這個磨坊也曾出現在電視劇《英雄》中。據說最早由明朝移民建造的村莊就在今天村莊西北的老墳處。之後整個村子都被山洪沖毀了,只有壹對年輕男女外出幸存。為了延續朝鮮人的後代,兩人通過推磨的中介結婚,並在現址重建家園。
從夫子院的對面,可以俯瞰半山腰元寶形村落的全景。個人覺得沒必要再爬山了。
在下山的路上,還有壹座“娘娘廟”,是獻給畢夏·袁俊的。是婦孺守護神,主管青年、生育、扶貧,是北京民間崇拜的代表之壹。
離“娘娘廟”較遠的是古村落裏的“關帝廟”,是集倫理教育、祈雨祭天、開燈參拜為壹體的綜合性活動場所。
從爨下村開車1.2公裏到山裏,就是著名的“第壹眼”。這裏的山是石灰質的,被水沖走形成溝壑。峭壁高聳百余米,宛若隧道,仰視蒼穹如線,故名“第壹眼”。《俠女十三姐妹》《天軍》《投名狀》等多部影視劇均在此拍攝。
小貼士:
1,運輸:
自駕:在門頭溝區,沿G109國道行駛,直行至齋堂鎮看水庫大壩(109國道84.9公裏),在爨北景區路口右轉,直行至爨北景區售票處1.5公裏,買票後行駛3.5公裏至爨北下村。
公共交通:地鐵1號線蘋果園站出口向西乘坐892路公交車:每天三趟床墊底,早上7:00從蘋果園下車直達床墊底,下午15:05、18:40從齋堂下車(只有早壹班是從。返程:每天6:50發車,直達蘋果園。上午9:35和下午15:35的公交車都是去齋堂,然後從齋堂換乘892路返回蘋果園。
大巴進入爨柏景區,先到售票處。遊客需要下車買票,然後乘坐892路公交車行駛三公裏到達爨下村。
2.丹裏隧道和沿途大鄉鎮都有加油站。整條車道和部分道路蜿蜒崎嶇,出發前壹定要檢查車況。
3.門票:成人35元/人,學生票18元/人。村裏免費停車。
4.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5.導航地址: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109國道北約5公裏爨下村。
6.個人不建議住在村裏。晚上周圍玩的地方不多,市內可以當天來回。
===================
作者:沙漠玫瑰
全球旅遊專家,旅遊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他獨自去過五大洲近50個國家,200多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