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後的自白》不能延續日本懸疑片壹貫的高口碑。但這部日本懸疑片電影在演員表演上,劇情改編上,懸疑感的整體處理上,絕對算得上合格偏優秀的作品。
眾所周知,亞洲懸疑推理文化,不管文學,動漫畫,再到影視劇,日本絕對是亞洲懸疑推理的老大哥,與英國在歐美懸疑推理文化中的地位相當。
日本生產大量懸疑推理的經典作品,比如世界級別的東野圭吾的《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
《白夜行》就中國沒有翻拍了,《嫌疑人x的獻身》,日本,韓國,中國都有翻拍過。
與之相反,中國韓國的懸疑推理作品,日本翻拍的數量就比較少了。像韓國翻拍了《全民目擊》《毒戰》等。
但日本翻拍的中國電影,可能除了最知名的港片《無間道》之外,其它翻拍數量很少。
那麽,為什麽要說這個呢?
那就是日本這部《22年後的自白》,翻拍自韓國懸疑片《我是殺人犯》。
韓國已經成為繼日本後,亞洲另壹大犯罪懸疑片的產出大國。日本這次翻拍的韓國懸疑片,雖然並不是韓國最經典的懸疑片,但確實也是部精彩作品。
但韓國那部《我是殺人犯》,原作上有壹定的問題。
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這部電影本身並不是懸疑推理為主,而是韓國擅長的懸疑推理為框架,主要反應現實社會,人性黑暗的反諷故事。
如果要概括壹下的話:韓版《我是殺人犯》連環殺人犯李鬥石在十幾年後,在現在突然出現,但因為長相英俊帥氣,出版壹本書《我是殺人犯》,不但賣得脫銷了,而且還成為社會上眾多人的喜歡和崇拜。
所以說,整部電影懸疑感和推理感,實際上是相當弱的,韓版主要就是諷刺人性。
日本翻拍這部電影,可能也是看到這諷刺現實的壹面吧。但日本式推理的靜態壓抑,翻拍癲狂的韓版,只能說將韓版的缺點給放大了。
韓國因為語言文化的原因,懸疑推理片表現往往殘忍血腥,再伴隨韓國演員不斷“阿西八”的臺詞,大多數演繹是比較誇張癲狂的。
但日本懸疑推理電影不同,和日本愛情片壹樣,有壹種“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特有東亞文明的物哀之美。
日本懸疑推理片就是這樣,大多數人物都非常的冷靜,因為日本壓抑的禮儀文化,還顯得十分翩翩有禮。但當揭開真相的時候,伴隨的不是激烈的死亡,便是角色情緒的強烈崩潰。
刨除文化因素,站到戲劇角度,日本懸疑推理片有壹種強烈的反差感。
但這部《22年後的自白》拍得只能說稍顯優秀,因為正是在翻拍韓國癲狂現實時,本土化的“物哀”推理懸疑感,沒有做得太到位。
電影整體框架跟韓版是壹樣的,就是有壹名連環殺手,但日本有個設定是國家法律規定,多少年前犯罪的犯人可以不用再追究。
話說這個法律挺奇葩的,韓版是十幾年前,日本版則正是22年,不然也不能叫《22年後的自白》。
這個時候,有名兇手就跳了出來,宣稱自己是當年的兇手。
由於兇手找相帥氣,還出書寫出當年詳細的事件,與韓版相同,同樣變成社會崇拜的對象,粉絲可謂無數。
後來又是被害者的家人要殺兇手,當年的警察接二連三的救下了兇手。
再到後面兇手2號出現,告訴大家他才是真正的兇手,特別是在演播廳那壹場打架戲,感覺頗為癲狂和過火。
伴隨日本懸疑片常用的冷色調,這種內在的感覺,確實就感覺有點違和,相反韓版就要正常不少,這大概就是文化的關系。
最後結局真正引出兇手,再到真兇伏法,其實都不太超過觀影豐富的觀眾的猜測。
所以,《22年後的自白》在懸疑推理感上,相對便要弱上日本經典懸疑片壹籌。它最主要諷刺社會現實,但日本加了壹些日本電影慣有的人文關懷,相對溫暖了壹些。
總而言之,《22年後的自白》懸疑感稍弱,表演和故事劇情還是過關且優秀的。但與日本版或者韓國版相比,總感覺缺少壹點驚心動魄的“物哀”感,可能這種感覺只有日本人寫的懸疑推理片,才能做到吧。
更多關於《22年後的自白》的問題,歡迎大家關註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