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之中曾經記載,士夫之子有食母,同時在傳統的倫理道德之中,有?三夫八母?之稱,可見關於乳母的存在以及地位早在社會初期便以明確。在封建社會,尤其是達官貴族之家,乳母是壹個非常普遍的存在,即使女性生育之後能夠正常分泌乳汁,完成嬰兒的哺育工作,也會聘請乳母。
壹夫多妻制在中國古代非常常見,即便是婚後小妾生下子女,只能稱呼丈夫的正妻為嫡母,對於親生母親,只能稱呼為姨娘,可見王侯將相之家最為註重等級制度以及倫理綱常。但是乳母的存在卻打破了這麽壹點,阻斷了母親與子女之間連接的橋梁,甚至在各朝歷史的記載,其中皇子更為敬重乳母,反而對生母感情壹般。
這與禮儀制度之中所嚴格要求的禮制完全不符,但是縱觀歷史全局,似乎沒有人覺得乳母的存在突兀,這其中的糾葛還得從大格局考量。
歷朝歷代的老祖宗留下規矩,後宮女子不得幹政,所以說,這壹規矩沒有完全杜絕女子參與政事,但是在壹定程度上卻阻斷了後宮妃子與皇子之間的親疏關系。前朝與後宮有著千絲萬縷的糾葛關系,後妃家族的興衰取決於後妃受寵的程度,而同時家族的興盛又反作用於後妃的地位,若是此時後妃受了君王的恩寵,誕下皇子,那麽其家族只要不行將踏錯,可保百年昌盛。
但是這樣也給王朝留下了莫大的隱患,皇子無論是受封為王,還是執掌東宮印,其母族都會在後面起到推波助瀾或者是結黨營私的作用。而且若是帝王年邁,太子年幼,有朝壹日,太子登上大寶,其深厚的母族勢力必定會把控朝政,動蕩江山。
因此歷代皇室出於政治考量,皇子出生之後皆有乳母餵養,生母不得太過於親近。甚至在南北朝時期,更有殺母留子之說,就是為了防止皇子過於依賴母親,導致母族勢力與皇子結黨,從而幹擾政事的運行。
但是皇室雖然防止了外戚幹政,但是由於乳母自幼陪伴皇子時間過長,導致了對乳母的過分依賴。例如明憲宗朱見深與貴妃萬貞兒,便是最好的反面教材。
古代文獻之中記載,乳汁乃是女子的精血凝聚而成,若是生母親自餵養孩子,會毀壞身體之根本。同時長期餵養孩子會導致身材走樣,失去丈夫的寵愛。在影視劇《如懿傳》之中,曾經有這麽壹幕,五阿哥生母愉妃誕下皇子之後,由於妊娠紋無法消退,導致乾隆皇帝不喜,從此失去了寵愛。
而在封建社會,女子是男子的附屬品,女子完全依靠男子而活,失去了丈夫的寵愛等於失去了所有的依靠,如同卑賤之人,人人方可羞辱、踐踏。所以為了保持身材以及生產之後及時的恢復,子女不能由生母親自餵養,自然是需要聘請乳母。
另外壹點,女子出嫁之時皆是豆蔻年華,身體沒有發育成熟,即使是誕下子女,也無法擔負起養育的責任,更別說是哺育,所以大戶人家壹般會聘請經驗豐富的乳母照料子女。
古代請奶媽奶是大戶人家身份的象征,丫鬟婆子的多少乃是外人評判這戶人家是否尊貴的標準。壹來若是讓閑雜人等知曉由生母親自餵養,必定會有閑言風雨傳出,生母被夫家苛待;同時外人便會認定,夫家身份低下,沒有資格請乳母照料。
二來大戶人家子弟皆是走科舉之路,而女子自然是養尊處優,出閨閣之前所學習的也是管理內宅或是爭寵技能,至於養育孩子並不在教授範圍之內。
三來由於生母地位的卑賤,見識過於淺薄,無法教授子女的壹言壹行,所以以乳母帶之,再以先生從旁教授,以此引導正路。
除了以上的幾點,有些道德敗壞之人會利用請乳母的機會為自己物色美女,以此來滿足自己的私欲,將其收納為房中人,進行行樂;另外慈禧太後在世之時,利用乳母的乳汁進行沐浴或者是當作餐點,以此來做到延年益壽或者潤滑皮膚的作用。
由此可見,雖然請乳母有著無數的弊端,但是在古代,乳母的存在完全是合情合理,並不違背倫理綱常。而且古代女子作為男子的附屬品,只有受寵方可有壹席之地,若是因為生育之後導致丈夫的不喜,那麽這壹輩只能在後宅淒慘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