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求莫言軼事

求莫言軼事

這似乎是壹個不可思議的對比。爬到世人仰望的諾貝爾文學獎高度的莫言,才上了小學五年級。

莫言的家鄉是山東高密的壹個偏遠農村,憑借電影《紅高粱》在高密東北成名。其實東北鄉並不是行政區劃意義上的鄉鎮,而是先民對地域的民間稱呼。因為這壹帶地處高密東北角,東臨膠州,北接平度,所以稱為東北鄉。這裏的“鄉”是指區。至今高密河崖、大蘭壹帶仍習慣稱為東北鄉。

1960年,莫言6歲,開學。

學校的教室是村裏解放前開燒酒鍋的財主的老房子,有20多間寬敞的瓦房,是當時村裏最好的房子。媽媽用舊藍布縫了壹個書包,放了壹些卷邊的書,壹塊石板,幾支半截蠟筆。莫言把大哥看完的書都打包好了,書包也變得鼓鼓的,高高興興地走進了學校。根據族譜,莫言是“莫”字,老師給他起了個名字叫關。從那以後,他在小學學習了五年。

當時班裏的學生年齡相差很大。許多高個子學生的鼻子下有壹撮黑胡子。莫言是最小的學生,穿著開襠褲,兩條腿,壹長壹短。兩個鼻涕從鼻孔流到嘴裏,時不時吸壹次。聲音很大,讓人感覺不舒服。鼻涕太濃,吸不動,我就把袖子撩起來,壹年四季都有光澤。再加上營養不良,此時的莫言是壹副弱不禁風的瘦弱模樣。那時候大人都忙著在生產隊幹活掙工分養家糊口,沒飯吃沒衣穿,也沒孩子管。莫言愛哭。他在學校打架,被同學欺負,就哭。但是莫言很愛學校,每天早上很早就去上學。

莫言的爺爺沒上過私立學校。雖然他不識字,但他有很好的知識和記憶。從三皇五帝到明清歷史,從天文地理到世事變遷,從神仙鬼怪到民間傳說,他都能講得清清楚楚。農閑的晚上,爺爺在炕上給莫言的兄弟們講故事。莫言被迷住了,很多故事成了莫言文學創作的素材。爺爺的故事首先開導了莫言,為他後來在《汪洋》中天馬行空、天馬行空的想象打開了源頭。莫言於是想到了那本書,因為他知道,那些故事,從古到今,從天到地,都在書裏。

放學後,莫言愛讀書,什麽都讀。只要有文字,莫言都視若珍寶。閱讀閑書是他最大的樂趣。他對閱讀的強烈渴望不亞於他對食物的喜愛。他讀的第壹本書是《眾神的浪漫》。他知道有個同學家裏有這本書,就去同學家借了。但在那個年代,書很少,這本書被禁了。不管莫言說什麽,學生就是不肯借。後來莫言終於和同學協商成功,條件是莫言幫他推了壹上午的石磨,並且嚴格限定在壹個下午。莫言用壹個上午的勞動換來了下午學習的權利。回來後,莫言壹頭紮進了“神的世界”。騎在虎背上的沈,鼻孔能射出白光的,能在地下行走的塗,長著眼睛和手的,都深深地吸引著莫言,點燃了他的想象力。後來莫言通過各種途徑,把周圍幾個村子流傳的經典都弄到手了,比如《三國演義》、《水滸傳》、《儒林外史》等等。他有驚人的記憶力。他可以記住書中所有的名字,重復主要情節,甚至以同樣的速度逐段背誦。

有壹次,莫言向老師借《青春之歌》,已經是下午了。他明明知道不割草,羊就要餓肚子,卻抵擋不住書的誘惑。潛入草堆後,他壹個下午讀完了《青春之歌》這本大書,他被螞蟻和蚊子咬了。他從草堆後面鉆出來,暈暈乎乎的,太陽已經落山了。聽到羊圈裏饑餓的羊叫,莫言心裏忐忑不安,等著挨罵或者挨打。可我媽看著莫言,寬容地嘆了口氣,沒罵也沒打,只是讓莫言出去弄點草餵羊。莫言飛快地跳出院子,心情很好,感覺無比幸福。

莫言的二哥也是書迷。他借書的範圍比莫言廣得多,經常借莫言借不到的書,卻不讓莫言看他借的書。二哥在看書的時候,莫言像被磁鐵吸引的鐵屑壹樣溜到了他身後。起初,從遠處看,它的脖子伸得很長,像壹只喝水的鵝,看著看著就忍不住俯下身去。因為讀書的奮鬥,莫言沒有被二哥打。當時二哥借了壹本《黎明的故事》,沒看完,又怕莫言偷,藏在豬圈裏。為了找二哥的書,莫言不小心摸到了馬蜂窩,幾十只黃蜂叮在他臉上,痛不欲生。但是莫言顧不上疼痛。他抽空看了又看,眼睛都睜不開了。他的頭腫得像個柳條桶,眼睛腫成了壹條縫。就這樣,在那個年代,莫言求知若渴,在這個時候讀完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苦菜花》、《林元》、《海島女民兵》、《青春之歌》。大量的閱讀積累了莫言紮實的寫作功底。

莫言感慨地研究著。他和書中的人物壹起笑著哭著,看得入迷。讀完《三家巷》,曲濤死了,莫言蹲在牛棚裏痛哭。在課堂上,他的腦海裏充滿了區桃的影子,所以他不停地在書上寫“區桃”。大人們知道後,都覺得奇怪:孩子怎麽了?妳為什麽想得這麽復雜?父親不準看閑書,莫言卻偷著看。放學後,按照家裏的分工,莫幫母親推磨坊掙工分。他邊磨邊讀,忘乎所以。看到孩子喜歡看書,母親讓他先看完書再推。晚上家裏門框上只掛著壹盞油燈,壹個矮個子莫言站在門檻上,借著微弱的燈光看書。過了很久,門檻被莫言踩出了壹條深溝。

莫言天賦極高,學習刻苦,博覽群書,所以作文特別好。三年級的時候,村裏第壹部電影是《箭桿河邊》。在物質和文化匱乏的年代,村裏沒有人見過壹部電影是什麽樣子,而且傳播得很好。據說人可以在布上說話說話,很神奇。那天老師提前放學,布置作業讓孩子們看完電影寫作文。莫言壹手拿著幹糧和大蔥,壹手拿著小板凳,先去占了位置。他看著屏幕上的故事,興奮得手舞足蹈。電影結束後,莫言還是舍不得回家,看著放映隊收拾好自己的東西,揚長而去。作文交了,其他同學基本都是流水賬式的復述故事,唯獨莫言不壹樣。他在開頭寫道:“嘎嘎嘎,幾聲青蛙的叫聲把我拉到了電影屏幕前...“教語文的張老師對莫言的作文贊不絕口,在課堂上作為範文朗讀,還推薦給全校其他老師做範文朗讀。同學們對莫言刮目相看,莫言很開心。這篇作文第壹次在莫言的心裏種下了寫作自信的種子。

還有壹次,老師布置了壹篇作文。作文交了,那天放學,老師把莫言留下了。莫言害怕極了,他以為自己犯了什麽錯,老師會懲罰他。到了辦公室,老師問:“妳這作文抄哪兒了?”莫言恍然大悟,心裏壹塊石頭落了地。所以我說“我自己寫的。”老師看作文很優秀,但還是不相信是這個孩子寫的,就當場給莫言出了壹個題目叫抗旱。莫言拿出紙筆,洋洋灑灑,壹氣呵成。老師看他寫得挺好,就讓步了,嘆道:“以貌取人真的很難!沒想到妳能以畫家的眼光寫出好文章。”第二天,這篇作文被推薦到公社農業中學,作為中學生範文。至今,這篇作文仍保存在高密莫言文學館。

莫言的文筆是天生的天賦,從小就顯露出鋒芒。我上小學的時候,參加了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宣傳小麥新品種。莫言寫快板:“貧農聽我的,今年不要栽和尚頭。新品種魯麥1號,麻油蒸小籠包...“快板受到公社領導的表揚,為學校爭光。1918年看完電影《列寧》後,莫言寫下了家鄉的歌劇《強茂》:“列寧同誌很著急,城裏的夥食出了問題。馬上去找瓦西裏,讓他去鄉下拿吃的...“莫言可以編可以演,成為學校的宣傳骨幹。因為表現突出,在選拔班幹部時,莫言成為了學習委員,受到老師們的高度重視。

莫言有個鄰居,大學畢業,以前是老師,在1957被錯扣成右派。他對莫言說:“妳寫好作文,好好努力,長大了當作家。做作家的人壹天可以吃三頓餃子。”這句話深深地印在了莫言的心裏。後來過上好日子,莫言最愛吃的就是餃子。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家裏人慶祝,慶祝的方式還是請客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