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終結者電影

終結者電影

我發現壹個特點,當今世界上看到的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大部分都是反科學題材。要麽邪惡的科學家毀滅人類,要麽邪惡的技術毀滅世界。好像除了這些,就沒別的題材可寫可拍了。它的導向就是讓觀眾有壹種感覺,科技就是風險,發展越快就越註定失敗。

(終結者劇照)

在很多科幻迷心中,如果要評選影史最佳科幻電影,《終結者》絕對是首選。刺激的追擊和驚人的特效至今令人震撼。但本質上,這部電影鼓吹末世論,直接指出科技發展會給人類帶來毀滅。本質上,《終結者》系列極大地誇大了科技的負面影響,屬於標準的反科學電影。

《終結者》系列的劇情很老套。據說未來人工智能“天網”發展到壹定程度,已經具備高度的人格智慧,於是人工智能向人類文明宣戰。它操縱核大國爆發戰爭,幾乎毀滅了整個世界...

核戰爭爆發被遏制了怎麽辦?影片給出的計劃是派主角提前幾十年消滅發明“天網”的科學家。

這暗示著電影觀眾意識到技術發明是非常危險的,必然會給人類帶來“黑暗的命運”。與其冒險開發技術,不如提前防患於未然。我們甚至應該立法禁止相關領域的研究。相信只要看過這壹系列的觀眾都會有這種想法。於是,卡梅隆導演的目的達到了。

(《終結者3》)

這位舉世聞名的導演卡梅隆是壹個怎樣的人?

卡梅倫壹直積極倡導“回歸自然”,反對壹切工業化。他本人興奮地跑到巴西參加當地的反壩示威。包括他後來導演的《《阿凡達》》,實際上是壹部反科學的電影。反科學終將走向反人類。20世紀70年代美國有壹些迷幻運動。包括喬布斯在內的美國年輕人去發展中國家體驗當地宗教。《阿凡達》的故事中有壹個設定,樹是所有靈魂集中的地方,這是當時流行的宗教觀念。女科學家說了之後,礦主說,妳是不是吸毒了?這實際上是這壹運動在美國的再現。年輕人為了神秘的宗教體驗,吃了壹些違禁化學品。

新時代的中國電影市場,是從2002年《英雄》開始的。當年只有6543.8+0億票房,去年增長了幾十倍。所以絕大多數電影從業者都是在近十幾年開始進入這個行業的。他們學到的是高概念模型,加上對未來的悲觀看法。科幻作家鄭鈞曾經問過壹個科幻電影項目策劃人,為什麽妳在科幻片裏設定未來,只寫人類的毀滅?他告訴鄭鈞,他根本沒看過對面的科幻片!所以,他只拍“毀滅”和“末日”之類的東西。

這些反科學、宣揚悲觀主義的科幻片,也影響了國產科幻小說的創作。國內科幻作家除了劉和江波之外屈指可數,幾乎都有神秘主義和反科學傾向。有些還是很明顯的。科幻大腕王晉康寫了壹部《逃離宇宙母親》三部曲。第二部電影《父親與母親》中的情節具有典型特征,說地球科學家發明了卵生人,為了避難,設法用數百個卵子殖民外星人,然後在其他星球上繁衍,這些後代就成了外星人。因為當初為了更好的生存,很多不實用的宗教和哲學知識被刪除和拋棄,所以外星人的科技發展突飛猛進,進化成了高度發達的機械文明。結果,他們失去了人性,憑借高度進化的科技,回去入侵了他們的母星地球,幾乎滅絕了地球人。因此,在姜的序言中,寫道,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宗教的指導。好像沒有宗教約束,科技就會無處不為。

回到終結者系列,我們看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絕望的核戰,無盡的追擊,血腥和恐怖。只要看過《終結者》的人,基本都是害怕人工智能的,認為這個東西絕對不應該做,還不如處於“原始狀態”。其中壹些極端分子甚至認為所有的技術和工業化都應該被摧毀。例如,松田教授就是壹個例子。松田認為工業化是地球的罪惡和癌癥,人類應該回歸刀耕火種的“純天然”生活。因為,只有這樣,科學技術才不會出現,而松田認為科學技術是“原罪”。

(核爆炸)

像好萊塢其他壹些科幻電影壹樣,不斷誇大核恐怖,卻看不到核武器可以有效遏制戰爭的現實:如果以1945年核武器誕生日期為分界點,把20世紀分成兩半,可以看到,沒有核武器的前半部分死於戰爭的人數遠遠高於有核武器的後半部分;對比越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可以發現精確轟炸下的戰爭總傷亡人數比地毯式轟炸下要少得多。

因為國外科幻界反科學思潮盛行,自然影響到中國。國內科幻產業起步較晚,科幻世界成立於20世紀80年代。當時的編輯不知道怎麽搞科幻,只知道學習外國,以為那才是科幻的正確路線,而這個時期正是反科學思潮泛濫的時期。這也導致了國家醫學幻想世界的主流刊物《科幻世界》永遠有著最多的主題:毀滅。

這些反科幻小說或電影有壹個冠冕堂皇的口號,叫做“反思科學”。但本質上永遠是和別人作對,不允許和自己作對。因此,“反思科學”在本質上變成了“反科學”。這就是現在科幻的真相。

(反科學主題泛濫)

其實真正對人類社會產生負面影響的不是科學技術,而是工業化。

工業化確實會給世界帶來壹些負面影響,比如排放和汙染。但是解決問題不能靠關閉。理工科思維的人有兩種思維模式,壹種是“量化”,壹種是“選擇”。根據極端環保主義者的觀點,由於工業化造成了生態汙染,所有的工廠都應該關閉。但是,懂得“量化”和“選擇”的人,會進行細致的量化計算,知道如果所有工廠都關閉,會給人類社會造成多大的損失,我們能承受多大的汙染,然後依次制定解決方案。而反科學的人,他們不會量化和選擇,他們只想要壹個,關掉,關掉,全部關掉。

就像《終結者》系列電影傳達的理念:要解決潛在的“危險”,就是把科學家消滅在前面,把潛在的技術提前消滅掉。其實這些所謂的“危險”只是壹些人的幻想。

希望有專業人士出面,揭露《終結者》系列所代表的反科學、科幻題材。如果不采取行動,後人會認為反科學是這個時代科幻的主流。

作者:疑問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