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克裏斯蒂安·麥茨的理論活動

克裏斯蒂安·麥茨的理論活動

麥茨的電影理論活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即符號學時期,敘事學時期和文化學時期。符號學時期又有電影符號學的創立階段,本文分析階段和深化階段。

電影敘事學時期。他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轉向電影敘事學問題,在巴黎大學的博士生班講授他的研究成果,他的電影敘事學著作《無人稱表述,或影片定位》(1991)是根據他的講稿整理而成的。書中廣泛而詳細地探討了電影敘事學的各種問題。如主觀影像和主觀聲音,中性影像和中性聲音,影片中的影片,鏡像,畫外音,客觀性體系等涉及表述主題和表述客體等問題,深化了電影敘事學的研究。

電影文化學時期。麥茨退休以後,研究興趣發生變化,開始研究電影與戲劇,文學,音樂,繪畫等各門藝術的關系。

電影第二符號學的經典著作《想象的能指:精神分析與電影》(1975),全書包括四部分,第壹部分是電影第二符號學的基本綱領,其他三部分是對電影符號學主要問題的深入研究。 他的理論活動的主要意圖是,創立壹門科學的電影理論,來取代以往印象式的電影理論。

麥茨電影符號學所達到的電影理論水平至今仍無人超越。他的理論如果能夠很好地被理解,就能使那些所謂的研究變得毫無意義。尼克·布朗指出,“在電影符號學理論中,麥茨的論著是最完整和最有影響的。”麥茨是以壹位充滿理想主義和理性主義的迄今為止最雄心勃勃,最深刻的電影理論家的形象聞名於世的。但是,在他生前,卻受到了來自法國學術明星德勒茲的公然理論挑戰。而且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麥茨內心極度憂郁,他的單身住所不接待任何人,也不在家中接聽電話。有壹種說法,麥茨自殺與他對自己“江郎才盡”的失望有關。還有壹種說法,說他生意不順。就是在他死後在學術界仍然受到誤解和不公正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