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恐怖電影的觀眾是故事的被動參與者:觀眾處於絕對安全的上帝視角中,享受著徘徊在危機邊緣的銀幕角色的情感和視覺刺激所帶來的心理或生理快感。
這就提出了壹個有趣而奇怪的問題:恐怖電影應該嚇唬觀眾還是角色?稍加註意就會發現,有許多恐怖場景只是為了嚇唬觀眾,但它們對劇中的人沒有相當大的影響。大多數恐怖電影都要求觀眾主動將自己的情緒映射到角色的命運中,以增強他們的參與感和互動性。
在這種前提下,只有Jumpshare這種簡單、直接、有效的方式被毫無節制地用於爆炸。
這讓安靜的地方看起來不平凡。作為約翰·卡拉辛斯基的導演處女作,整部電影在設計和構思上既有實驗元素,又有非常商業化的內容。這類似於去年的《越獄》,甚至更主流的《小醜回魂》。
聽聲音防禦陣地的怪物設計並不少見,甚至可以視為爛大街,但整部電影能否僅靠壹個想法支撐,是非常考驗執行力的。2016關燈後是壹個典型的反面例子,開頭很強,但中間不可能圍繞中心制造持續的恐怖氣氛,結局自然不盡如人意。
但約翰·卡拉辛斯基明智地將觀眾的參與感保持到了最後十分鐘。在非常可控的音效的幫助下,觀眾在安靜的地方不知不覺地成為了積極的參與者,而不僅僅是被動的觀察者。
因此,《安靜的地方》成為了壹部令人興奮的電影——它可以讓觀眾的心跳加速,滿足他們的期望,而不會把他們當成傻瓜。
換句話說,這是壹部非常優秀的恐怖片。